滚子进入啮合时可预先校正姿态的外圈及其单向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492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单向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滚子进入啮合时可预先校正姿态的外圈及其单向离合器,用于配置在单向离合器的滚子和内圈外,外圈按照其工作性能分为工作型腔和校正型腔,且工作型腔和校正型腔均可与滚子配合实现外圈与内圈之间的驱动力传递,从而实现滚子在啮合前,校正型腔中的滚子会预先经过校正段,并贴合在外圈与内圈之间,从而将外圈与内圈纠正至同心,实现外圈与内圈以同心的状态做好滚子啮合前的准备,有效的防止了因外圈与内圈偏心所造成的对滚子的偏载压迫,减少滚子的磨损,使滚子的寿命得到提升,提高离合器运行的平稳可靠性。

Outer ring and its one-way clutch with pre-corrected attitude when rollers enter me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子进入啮合时可预先校正姿态的外圈及其单向离合器
本技术涉及单向离合器
,尤其是一种滚子进入啮合时可预先校正姿态的外圈及其单向离合器。
技术介绍
单向离合器用于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或机器内部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动力传递与分离功能的重要部件,表现为利用主、从动部分的速度变化或旋转方向的变换而具有自行离合功能的装置;单向离合器主要由外圈,内圈、保持架、滚子等组成,然而离合器在安装过程中难免存在误差,由于这种误差的存在容易致使外圈相对内圈偏心运行,加上在运行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加剧外圈与内圈偏心的状况,那么在外圈与内圈偏心运行时,所带来的问题是外圈与内圈会对滚子造成压迫,使滚子磨损严重,影响传动效率及使用寿命;针对与此,本技术旨在在现有的单向离合器上进行改进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单向离合容易存在外圈与内圈偏心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滚子进入啮合时可预先校正姿态的外圈及其单向离合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子进入啮合时可预先校正姿态的外圈,用于配置在单向离合器的滚子和内圈外,所述外圈的内周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布有多个与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子进入啮合时可预先校正姿态的外圈,用于配置在单向离合器的滚子(4)和内圈(2)外,所述外圈(1)的内周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布有多个与滚子(4)配合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滚子(4)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所有型腔在同一方向上均呈一端大另一端小,所述型腔分为工作型腔(1‑1)和校正型腔(1‑2),所述校正型腔(1‑2)至少有三个,所述工作型腔(1‑1)的数量多于校正型腔(1‑2)的数量;所述校正型腔(1‑2)上具有一段其深度相对于工作型腔(1‑1)最大深度降低的校正段(1‑23),所述校正段(1‑23)为圆弧面,所述校正段(1‑23)的圆心与外圈(1)内周面的圆心重合,所述校正段(1‑23)与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子进入啮合时可预先校正姿态的外圈,用于配置在单向离合器的滚子(4)和内圈(2)外,所述外圈(1)的内周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布有多个与滚子(4)配合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滚子(4)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所有型腔在同一方向上均呈一端大另一端小,所述型腔分为工作型腔(1-1)和校正型腔(1-2),所述校正型腔(1-2)至少有三个,所述工作型腔(1-1)的数量多于校正型腔(1-2)的数量;所述校正型腔(1-2)上具有一段其深度相对于工作型腔(1-1)最大深度降低的校正段(1-23),所述校正段(1-23)为圆弧面,所述校正段(1-23)的圆心与外圈(1)内周面的圆心重合,所述校正段(1-23)与内圈(2)外周面之间的半径差等于滚子(4)的直径,在滚子(4)朝型腔小端方向移动至与外圈(1)啮合之前,位于校正型腔(1-2)中的滚子(4)会预先到达校正段(1-23),并迫使校正型腔(1-2)中的滚子(4)同时与内圈(2)的外周面及校正段(1-23)接触,以此实现对外圈(1)的位置进行校正,使外圈(1)与内圈(2)同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子进入啮合时可预先校正姿态的外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型腔(1-1)包括第一小端段(1-11)、第一中间段(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新群刘义张博武李强邵麟琪郭恒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