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臂用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48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8: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手臂用轴承,包括内圈、套设于内圈外部的外圈和球形的滚动体,内圈的外圆周面和外圈的内圆周面上均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内圈的滑槽与外圈的滑槽相对设置,滚动体设置在内圈的滑槽与外圈的滑槽之间,滑槽的轴截面上包括曲率半径均大于滚动体半径的第一弧线和第二弧线,滚动体与第一弧线和第二弧线均接触,如此保证滚动体与滑槽之间具有四个接触点,使该轴承既能承受径向载荷,又能承受轴向载荷,提高了轴承的承受载荷;内圈和外圈,其中一者与机器人的大臂固定连接,另一者与机器人的小臂固定连接,内圈的转动轴线偏离外圈的转动轴线,改变了小臂端部的运动轨迹,增加了小臂相对于大臂之间的转动区域范围。

Bearing for Robot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手臂用轴承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手臂用轴承。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机器人手臂结构和腿部结构的设计尤为关键,特别是机器人的手肘和膝盖等关节位置的设计。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手臂的大臂和小臂之间往往通过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小臂相对于大臂的转动形成的区域范围是圆形,当对小臂的转动范围有特定要求时,需在大臂和小臂的连接处设置额外的偏心组件进行连接,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故障,且会增加制造成本。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连接结构对小臂转动区域范围的限制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手臂用轴承,通过在机器人大臂和小臂之间连接内圈的转动轴线偏离外圈的转动轴线的轴承,实现大臂与小臂之间相对转动的同时,改变了小臂端部的运动轨迹,增加了小臂相对于大臂之间的转动区域范围。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器人手臂用轴承,包括内圈、套设于所述内圈外部的外圈和设置在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球形的滚动体,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其中一者与机器人的大臂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手臂用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1)、套设于所述内圈(1)外部的外圈(2)和设置在所述内圈(1)与所述外圈(2)之间的球形的滚动体(3),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其中一者与机器人的大臂固定连接,另一者与机器人的小臂固定连接;所述内圈(1)的外圆周面和所述外圈(2)的内圆周面上均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4),所述内圈(1)的所述滑槽(4)与所述外圈(2)的所述滑槽(4)相对设置,所述滚动体(3)设置在所述内圈(1)的所述滑槽(4)与所述外圈(2)的所述滑槽(4)之间,所述滑槽(4)的轴截面上包括曲率半径均大于所述滚动体(3)半径的第一弧线(5)和第二弧线(6),所述滚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手臂用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1)、套设于所述内圈(1)外部的外圈(2)和设置在所述内圈(1)与所述外圈(2)之间的球形的滚动体(3),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其中一者与机器人的大臂固定连接,另一者与机器人的小臂固定连接;所述内圈(1)的外圆周面和所述外圈(2)的内圆周面上均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4),所述内圈(1)的所述滑槽(4)与所述外圈(2)的所述滑槽(4)相对设置,所述滚动体(3)设置在所述内圈(1)的所述滑槽(4)与所述外圈(2)的所述滑槽(4)之间,所述滑槽(4)的轴截面上包括曲率半径均大于所述滚动体(3)半径的第一弧线(5)和第二弧线(6),所述滚动体(3)与所述第一弧线(5)和第二弧线(6)均接触;所述内圈(1)的转动轴线偏离所述外圈(2)的转动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手臂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内圈(1)两端面的内孔(8),所述内孔(8)的轴线与所述内圈(1)的转动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手臂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的端面上延设有用于与所述大臂固定连接的连接部(7),所述连接部(7)的轴线与所述内圈(1)的转动轴线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忠来
申请(专利权)人:临清市海瑞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