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8279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实现电梯轿厢上作业的安全性及作业性的提高的电梯装置。在电梯轿厢上部具备能够收纳的检查台(8),在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时将该检查台(8)展开来使用,检查台(8)具备:乘坐部(31),其一端部以能够将第一转动轴(42)作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且具有能够供维护人员搭乘的踏板;至少两根支柱(32),其以能够将第二转动轴(43)作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于乘坐部(31)的另一端部;背面扶手(33),其架设在两根支柱之间;以及侧方扶手(34),其一端部安装于支柱(32),在另一端部具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升降通道壁侧的卡定部连结的连结体(35),所述检查台(8)构成为,在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时,将乘坐部(31)及支柱(32)从收纳状态展开,并且将侧方扶手(34)的连结体(35)与升降通道壁侧的卡定部连结而使用。

Elevator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梯装置的维护作业中,在对设置于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上的设备、设置于供该电梯轿厢升降的升降通道内的设备进行检查时,维护人员有时搭乘于电梯轿厢之上来进行作业。作为能够容易地进行这样的在电梯轿厢上进行的维护作业的装置,在日本特开2015-22956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设置安全围栏(固定式扶栏)的电梯轿厢上部设置有能够伸缩的梯子的电梯的维护检查装置。该电梯的维护检查装置具备梯子,该梯子构成为能够伸缩,且下端部以绕第一轴转动的方式与电梯轿厢的上表面连结,该梯子构成为能够以第一轴为中心,在沿着电梯轿厢的上表面的收纳位置与从电梯轿厢的上表面立起的立起位置之间转动(参照说明书摘要)。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295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在梯子上进行作业,因此,维护人员的作业体态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当考虑到安全方面而要进行作业时,存在作业体态的自由度被过多限制这样的课题。另外,由于是梯子,因此,存在宽度方向上的可作业范围也受到限制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梯轿厢上的作业的安全性及作业性的提高的电梯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电梯轿厢及平衡重,其在升降通道内升降;以及升降通道内设备,其包含使所述电梯轿厢及所述平衡重升降的卷扬机,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备能够收纳的检查台,该检查台支承于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的支承部,在所述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时将该检查台展开来使用,所述检查台具备:乘坐部,其一端部以能够将第一转动轴作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且具有能够供维护人员搭乘的踏板;至少两根支柱,其以能够将第二转动轴作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于所述乘坐部的另一端部;背面扶手,其架设在两根所述支柱之间;以及侧方扶手,其一端部安装于所述支柱,在另一端部具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升降通道壁侧的卡定部连结的连结体,所述检查台构成为,在所述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时,将所述乘坐部及所述支柱从收纳状态展开,并且将所述侧方扶手的所述连结体与升降通道壁侧的卡定部连结而使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所述结构的电梯装置,能够实现电梯轿厢上作业的安全性及作业性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例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例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收纳检查台后的状态的放大主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将检查台的基座及支柱展开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侧方扶手及连结体的结构例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将检查台的基座及支柱展开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的VII向视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收纳检查台的基座及支柱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收纳检查台的基座及支柱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的IX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9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的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与电梯轿厢2的升降方向一致。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例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例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例的俯视图。电梯装置100具备:电梯轿厢2及平衡重10,其设置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1的内部,由主吊索9呈吊桶式悬吊而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卷扬机3,其配置在升降通道1的顶部,且供主吊索9绕挂;轿厢用导轨4,其竖立设置于升降通道1,用于引导电梯轿厢2的升降;以及配重用导轨5,其竖立设置于升降通道1,用于引导平衡重10的升降。该电梯装置100是牵引方式的电梯装置,由卷扬机3对主吊索9进行摩擦驱动而使电梯轿厢2沿着轿厢用导轨4沿上下升降,并且,使平衡重10沿着配重用导轨5沿上下升降。升降通道1是形成于建筑物且供电梯轿厢2及平衡重10升降的升降空间,在其顶板1a上设置有在装配升降通道内设备时使用的多个顶板钩部6。在电梯轿厢2的上部具备固定式扶栏7,该固定式扶栏7包围在包含卷扬机3的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时供维护人员作业的作业空间。卷扬机3例如是在上部配置有制动器3a的大容量的卷扬机,且经由卷扬机支承用托架12而装配于架设在导轨4、5的上部的机梁11。在卷扬机3的左右侧部安装有在搬运或装配卷扬机自身时使用的悬吊托架13。固定式扶栏7具有:竖立设置于电梯轿厢2上部且具有规定的强度的刚性纵框21;竖立设置于电梯轿厢2上部且具有通常的强度(比规定的强度小的强度)的通常纵框22;架设于纵框21、22的多个梁构件23;以及连结梁构件23的多个连结件24,在由该固定式扶栏7包围的作业空间内,维护人员进行卷扬机3或控制盘(未图示)等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刚性纵框21构成为包围作业空间的固定式扶栏7中的设置于卷扬机3这一侧的固定式扶栏7,由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分开配置的一对纵框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刚性纵框21具有的规定的强度是指,足以支承后述的检查台8及搭乘于检查台8进行作业的维护人员的强度。然而,在升降通道1的顶部配置有大容量的卷扬机3的电梯中,卷扬机3自身的大小较大,因此,在维护人员搭乘于电梯轿厢2之上而进行卷扬机3的维护作业的情况下,从处于规定的高度位置的电梯轿厢2之上到成为维护对象的卷扬机制动器为止存在距离,产生维护人员的手难以够到这样的问题。在该情况下,也考虑了降低大容量的卷扬机3的装配位置而使得容易从电梯轿厢2之上进行维护作业,但在该情况下,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升降通道1的剖面上,若采用将卷扬机3与平衡重10重叠的配置,则需要缩短平衡重10的高度尺寸,进而对电梯轿厢2的质量造成影响,难以满足顾客要求(例如由于顶板规格、散热器设置等而增大重量)。另外,使维护作业时的电梯轿厢2的停止位置本身上升,当要在可作业范围运转时,从在电梯轿厢2的顶板部到升降通道1的顶部之间为了安全而确保间隙的观点出发,不得不扩大升降通道1的尺寸,因此,是困难的。针对上述的问题,在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中,为了容易进行装配于升降通道1的顶部的升降通道内设备、例如卷扬机3的维护作业,在固定式扶栏7设置有折叠式的检查台8。即固定式扶栏7构成设置于电梯轿厢的上部且支承检查台8的支承部。这里,参照图4至图9对检查台8详细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收纳检查台后的状态的放大主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将检查台的基座及支柱展开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侧方扶手及连结体的结构例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将检查台的基座及支柱展开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的VII向视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收纳检查台的基座及支柱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收纳检查台的基座及支柱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的IX向视图)。检查台8具有:乘坐部31,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电梯轿厢及平衡重,其在升降通道内升降;以及升降通道内设备,其包含使所述电梯轿厢及所述平衡重升降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具备能够收纳的检查台,该检查台支承于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的支承部,在所述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时将该检查台展开来使用,所述检查台具备:乘坐部,其一端部以能够将第一转动轴作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且具有能够供维护人员搭乘的踏板;至少两根支柱,其以能够将第二转动轴作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于所述乘坐部的另一端部;背面扶手,其架设在两根所述支柱之间;以及侧方扶手,其一端部卡定于所述支柱,在另一端部具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升降通道壁侧的卡定部连结的连结体,所述检查台构成为,在所述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时,将所述乘坐部及所述支柱从收纳状态展开,并且将所述侧方扶手的所述连结体与升降通道壁侧的卡定部连结而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电梯轿厢及平衡重,其在升降通道内升降;以及升降通道内设备,其包含使所述电梯轿厢及所述平衡重升降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具备能够收纳的检查台,该检查台支承于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的支承部,在所述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时将该检查台展开来使用,所述检查台具备:乘坐部,其一端部以能够将第一转动轴作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且具有能够供维护人员搭乘的踏板;至少两根支柱,其以能够将第二转动轴作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于所述乘坐部的另一端部;背面扶手,其架设在两根所述支柱之间;以及侧方扶手,其一端部卡定于所述支柱,在另一端部具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升降通道壁侧的卡定部连结的连结体,所述检查台构成为,在所述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时,将所述乘坐部及所述支柱从收纳状态展开,并且将所述侧方扶手的所述连结体与升降通道壁侧的卡定部连结而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具备固定式扶栏,该固定式扶栏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在所述升降通道内设备的维护作业时包围维护人员的作业空间,所述固定式扶栏具备设置在所述卷扬机这一侧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开配置的一对纵框,来作为具有规定的强度的刚性纵框,所述乘坐部以能够将所述第一转动轴作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刚性纵框的规定的高度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体由具有闩扣的钩部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扶手具有棒状构件,所述棒状构件的一端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卡定于所述支柱,在所述棒状构件的另一端部具有所述连结体。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扶手具有索状体,所述索状体的一端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卡定于所述支柱,在所述索状体的另一端部具有所述连结体。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扶手在所述检查台的收纳时固定于固定式扶栏的规定的位置来保管。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台具备:一对基座,其固定于一对所述刚性纵框;以及撑杆,其具有两根臂和支承杆部,该两根臂在一端部具有第三转动轴且在所述踏板的背面侧以能够将第三转动轴作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乘坐部连结,该支承杆部设置于两根所述臂的另一端部,所述撑杆在展开时将所述支承杆部卡定于形成在所述基座的切口,由此水平地保持所述乘坐部的所述踏板,所述乘坐部具有对所述踏板的背面侧进行支承的踏板框架,所述踏板框架的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而支承于一对所述基座,由此,所述乘坐部经由一对所述基座而支承于一对所述刚性纵框,在所述检查台收纳时,关于所述乘坐部,以设置有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部侧相对于另一端部侧位于上方的方式使所述踏板的表面沿着铅垂方向而配置,至少将所述踏板框架的部分收纳到形成在一对所述基座的内侧的间隙中,关于所述撑杆,以所述支承杆部位于比一对所述基座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将两根所述臂在比所述乘坐部靠所述固定式扶栏这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山泰裕中山彻也田代真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