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边缘的无动力水质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8146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11
一种用于河道边缘的无动力水质净化系统,包括进水预处理区、斜板沉淀区和生态处理区;所述进水预处理区包括进水管和与进水管相通的进水过滤槽,进水管上安装进水闸门;所述斜板沉淀区包括输水管、升流管、斜管沉淀板、溢流区、集泥区、排水管、冲洗闸门和超越闸门;所述生态处理区包括盲管、介质土层、防冲刷碎石层和出水管。本系统可使水力负荷增大至5~6m

An unpowere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river e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边缘的无动力水质净化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环境治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河道边缘的无动力水质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水体流动性较差、富营养化加重、补水换水次数不频繁,雨水径流的直接排入通常成为河道的唯一水源,同时也是污染来源之一,这些因素使得河道水质污染愈发严重。生态滤池是借鉴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原理,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生态处理系统,利用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生态滤池具有成本低、运转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氮磷去除能力强、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以及兼具美学价值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易受气候、温度影响,占地面积大,基质易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滤池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甚至限制了生态滤池的发展。一般认为生态滤池占地面积大约是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7~8倍。生态滤池净化的基质与特点决定了其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由于水力负荷小,使得生态滤池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这就制约了生态滤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边缘的无动力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预处理区、斜板沉淀区和生态处理区;所述进水预处理区包括进水管和与进水管相通的进水过滤槽,进水管上安装进水闸门;所述斜板沉淀区包括输水管、升流管、斜管沉淀板、溢流区、集泥区、排水管、冲洗闸门和超越闸门,斜板沉淀区通过输水管与进水预处理区连通,输水管上连接多个升流管,升流管均匀地配送至斜管沉淀板,斜管沉淀板的出水通过设置在斜板沉淀区底部的溢流区或排水管进入生态处理区,所述集泥区安装在斜板沉淀区底部,冲洗闸门和超越闸门分别安装在斜板沉淀区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生态处理区包括盲管、介质土层、防冲刷碎石层和出水管,生态处理区表面依次为介质土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边缘的无动力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预处理区、斜板沉淀区和生态处理区;所述进水预处理区包括进水管和与进水管相通的进水过滤槽,进水管上安装进水闸门;所述斜板沉淀区包括输水管、升流管、斜管沉淀板、溢流区、集泥区、排水管、冲洗闸门和超越闸门,斜板沉淀区通过输水管与进水预处理区连通,输水管上连接多个升流管,升流管均匀地配送至斜管沉淀板,斜管沉淀板的出水通过设置在斜板沉淀区底部的溢流区或排水管进入生态处理区,所述集泥区安装在斜板沉淀区底部,冲洗闸门和超越闸门分别安装在斜板沉淀区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生态处理区包括盲管、介质土层、防冲刷碎石层和出水管,生态处理区表面依次为介质土层和防冲刷碎石层,盲管安装在生态处理区的底部且盲管底部与生态处理区内的出水管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边缘的无动力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水预处理区下部设有超越区,该超越区包括溢流堰、制于溢流堰底部的绕流槽和溢流出水管,溢流出水管的顶端与绕流槽连接,底端与河道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边缘的无动力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水过滤槽内设置有粗格栅和不锈钢筛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绪为王艳芳郑兴灿方帅高迎亮汪明辉许怀奥袁胜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