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812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复合滤芯组件、进水管、纯水管、转换管、增压泵。复合滤芯组件沿轴向间隔开设置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且由过渡流道连通。第一过滤单元有一入口连接进水管,两出口分别连接转换管的始端和纯水管的始端,第二过滤单元有一入口连接转换管的终端。其中,第一过滤单元内沿径向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由第一过滤通道连通的两个环形均布流道,以及由第二过滤通道连通的环形和筒形均布流道,第一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二过滤件,第二均布流道与第三均布流道之间隔绝不流通。第二过滤单元内设有第三过滤件。增压泵串联连接在转换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净水系统管路结构简化,运行可靠性高。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净水
,具体是一种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从城市自来水厂输送到各用户的自来水中,通常会含有一定量的盐离子、金属物质、氯化物、微生物、泥沙等物质。为了提高饮水质量,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自来水的出水管上安装净水机,净水机内带有多种功能的滤芯,以去除自来水中不同种类的有害物质。通常,现有的净水机滤芯一般为3~4级,部分厂家净水机滤芯为双芯。为了改善复合滤芯组件的过滤效果,通常在净水机内布置多种滤芯组件,各个滤芯组件之间的进、出水口依次串联,不同的滤芯两侧分别形成进水流道、出水流道,为了达到高品质的饮用水,往往需要串联三级、四级滤芯组件,不同滤芯组件之间的出水流道和进水流道之间均需要外部管道进行连接,使净水机内部管道系统庞杂,净水机整机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安装和更换滤芯,外部管道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漏水,整体的可净化的水量有较大限制。另外,上述净水机滤芯组成的净水系统的各个管道布置复杂,各级过滤单元之间均通过外部管道连接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净水系统,所述净水系统设计简化,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纯水回收率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净水系统,包括: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复合滤芯组件的壳体内沿轴向间隔开设置有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具有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和第三进出口,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具有第四进出口,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之间设有过渡流道,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均布流道、第一过滤通道、第二均布流道、第三均布流道、第二过滤通道和第四均布流道,所述第一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均布流道与所述第二均布流道通过所述第一过滤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均布流道与所述第四均布流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滤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均布流道与所述第三均布流道之间隔绝不流通,所述第一均布流道连接所述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二均布流道连接所述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三均布流道和所述第四均布流道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三进出口,所述第三均布流道和所述第四均布流道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过渡流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内设有第三过滤件;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复合滤芯组件的所述第一进出口;纯水管,所述纯水管连接所述复合滤芯组件的所述第三进出口;转换管,所述转换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进出口和所述第四进出口;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串联连接在所述转换管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系统,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在轴向间隔开设置,并由过渡流道连接,两过滤单元配合紧凑,且节省了第三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之间连通的外部的连接管道,节省了外部管道的数量,增加了整体净水系统布置的简易性和运行的可靠性。各个管路设置较为集中,布置容易。第一过滤单元内依次设有四种均布流道和两种通道,两种通道内分别布置一种过滤件,使得第一过滤单元内的整体结构紧凑,且集成了两种过滤功能。第二均布流道与第三均布流道之间隔绝不流通,使得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分别形成前、后置过滤,形成两种不同的过滤体系。第二过滤单元内设置第三过滤件,可进一步增加净水系统整体的过滤功能,提升最终出水的品质。通过净水系统的各管道连接,进入净水系统的原水先经第一过滤单元的第一过滤件初步净化,然后进入第二过滤单元进行过滤,之后再回到第一过滤单元由第二过滤件进行过滤。其中,在进入第二过滤单元前要经增压泵增压,使水流能够高压通过第三过滤件,提高过滤效率。而复合滤芯组件如此设置,将可以常压过滤或者低压过滤的过滤件集中在第一过滤单元内,将需要高压过滤的过滤件集中在第二过滤单元内,将二者分开设置,第一过滤单元的各部分连接可以按照常压要求进行装配,避免装配成本过高,而第二过滤单元的各部分连接按照高压要求进行装配。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系统,还包括:转换控制阀,所述转换控制阀串联连接在所述转换管上。根据本技术进一步地实施例,还包括:串联连接在所述纯水管上的高压开关,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转换控制阀电联接。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系统,还包括:串联连接在所述纯水管上的单向阀。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系统,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具有第五进出口,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内设有过滤水流通腔和废水流通腔,所述过滤水流通腔和所述废水流通腔之间设有过滤膜,所述过滤水流通腔连通所述过渡流道,所述废水流通腔连通所述第五进出口。根据本技术进一步地实施例,还包括:废水管,所述废水管连接所述复合滤芯组件的所述第五进出口;废水阀,所述废水阀串联连接在所述废水管上。根据本技术进一步地实施例,所述废水阀为可调废水阀,所述废水阀为累计制冲洗或待机冲洗。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系统,所述第一过滤件为无纺布、聚丙烯层、碳纤维卷制而成的卷筒,所述第二过滤件为碳筒。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系统所述第一过滤件外套在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外侧,所述第一过滤件和所述第二过滤件之间通过水路间隔筒间隔开,所述第一过滤件的外周侧形成所述第一均布流道,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水路间隔筒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均布流道,所述第二过滤件与所述水路间隔筒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三均布流道,所述第二过滤件环绕的内腔构成所述第四均布流道。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系统,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包括: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组和多个反渗透膜片袋,所述中心管组包括中心管和多个间隔开设置的废水管,多个所述废水管环绕所述中心管设置,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过滤水入孔,所述废水管的管壁上设有废水入孔;所述反渗透膜片袋具有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所述废水管和所述中心管被至少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袋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袋的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其中,从所述第四进出口进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水经所述反渗透膜片袋过滤后流向所述过滤水入孔,所述中心管的管腔构成所述过滤水流通腔,所述废水管的管腔构成所述废水流通腔,所述反渗透膜片袋构成所述过滤膜。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三端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三端盖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三端盖的仰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四端盖的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四端盖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中心管和废水集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片反渗透过滤膜片袋和中心管、一个废水集管配合的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复合滤芯组件1000;第一过滤单元100;第一过滤件10;第一均布流道11;第二均布流道12;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复合滤芯组件的壳体内沿轴向间隔开设置有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具有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和第三进出口,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具有第四进出口,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之间设有过渡流道,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均布流道、第一过滤通道、第二均布流道、第三均布流道、第二过滤通道和第四均布流道,所述第一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均布流道与所述第二均布流道通过所述第一过滤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均布流道与所述第四均布流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滤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均布流道与所述第三均布流道之间隔绝不流通,所述第一均布流道连接所述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二均布流道连接所述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三均布流道和所述第四均布流道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三进出口,所述第三均布流道和所述第四均布流道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过渡流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内设有第三过滤件;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复合滤芯组件的所述第一进出口;纯水管,所述纯水管连接所述复合滤芯组件的所述第三进出口;转换管,所述转换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进出口和所述第四进出口;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串联连接在所述转换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复合滤芯组件的壳体内沿轴向间隔开设置有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具有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和第三进出口,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具有第四进出口,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之间设有过渡流道,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均布流道、第一过滤通道、第二均布流道、第三均布流道、第二过滤通道和第四均布流道,所述第一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均布流道与所述第二均布流道通过所述第一过滤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均布流道与所述第四均布流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滤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均布流道与所述第三均布流道之间隔绝不流通,所述第一均布流道连接所述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二均布流道连接所述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三均布流道和所述第四均布流道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三进出口,所述第三均布流道和所述第四均布流道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过渡流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内设有第三过滤件;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复合滤芯组件的所述第一进出口;纯水管,所述纯水管连接所述复合滤芯组件的所述第三进出口;转换管,所述转换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进出口和所述第四进出口;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串联连接在所述转换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控制阀,所述转换控制阀串联连接在所述转换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联连接在所述纯水管上的高压开关,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转换控制阀电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联连接在所述纯水管上的单向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具有第五进出口,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内设有过滤水流通腔和废水流通腔,所述过滤水流通腔和所述废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鹏李杨敏高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