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及压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798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有:第一压模;第二压模,用于与所述第一压模配合,在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上形成有可对压线筒和插入到压线筒内的线芯部分进行压紧固定的压紧固定部;限位件,至少设置一个且至少设置在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中的其中一个模具上,用于插入到压线筒和线缆皮的间隙内且厚度与所述间隙相同,所述限位件到压紧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为压线筒长度的一半。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压接线端子采用压线钳上的定位器与线缆的压接,结构繁琐的问题。

A Kind of Die and Pressing Method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and Cab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及压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冷压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的模具及采用该模具的压接方法。
技术介绍
冷压接线端子压接连接是电力连接的主要方式,冷压接线端子包括有压线筒和端子连接板,连接时,主要为将冷压接线端子的压线筒和线缆的线芯进行压接,其连接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安全运行。而影响冷压连接压接质量的要素,除了压接力度、压接方式、压接材料性能外,压接受力位置也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压接质量,若压接位置靠近端子连接板处,则存在压接受力点位于内部线芯端部的隐患,线芯容易脱落,若压接位置靠近端子进线端,则存在压接受力点位于端子压线筒端部,端子容易脱落。现有的部分压线钳带有定位器,定位方式是限制端子连接板的位置,进而限制端子压线筒的位置,此种定位方式的定位器结构臃肿,仅适用于台式压线钳,对于手持式压线钳,由于重量过重,影响便携性,无法使用压接工艺对中对于线缆绝缘层端部距离端子压线筒进线端的距离有要求,传统的控制方式为手动调整,不规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冷压接线端子采用压线钳上的定位器与线缆的压接,结构繁琐,应用范围有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接线端子包括压线筒,线缆包括线缆皮和包裹在线缆皮内的线芯,在压接前,线芯端头部分线缆皮剥离后插入压线筒内,在压线筒进线端的进线端面和与线缆皮上与所述进线端面相对的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模具包括有:第一压模;第二压模,用于与所述第一压模配合,在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上形成有可对压线筒和插入到压线筒内的线芯部分进行压紧固定的压紧固定部;限位件,至少设置一个且至少设置在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中的其中一个模具上,用于插入到压线筒和线缆皮的间隙内且厚度与所述间隙相同,所述限位件到压紧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为压线筒长度的一半。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固定部包括有形成在第一压模上的第一压紧部和形成在第二压模上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对接后在其内部形成有压接腔,所述压接腔的截面为多边形。进一步的,所述压接腔截面对应的多边形的内接圆半径小于所述压线筒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从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的至少其中一个压模的内侧面向内延伸形成的限位凸起。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还包括有从所述限位凸起上延伸形成的限位臂,限位臂卡设压紧在压线筒的外侧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模为弧形,所述第二压模也为弧形,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对应的弧的半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部为从所述第一压模内侧壁向第一压模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压紧块,所述第二压紧部为从所述第二压模内侧壁上向第二压模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二压紧块。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内侧面上设有压设凸起。一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的压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与待压接的接线端子与线缆匹配的压模,将带有限位件的第一压模或第二压模放置在压线钳的固定位上,将另一模具防置在压线钳的推动位上;将线缆端部进行线缆皮的剥离,将剥离线缆皮的线芯插入压线筒内侧,构成待压接的端子线缆组件;将待压合的端子线缆组件放置在固定位的压模上,将限位件插入压线筒与线缆皮之间的间隙,使得压线筒的进线端面顶紧限位件,操作压线钳,通过压线钳将两个压模向中间挤压,实现对压线筒和线缆的线芯的压紧固定;压接完成后,两压模分开,将端子线缆组件取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通过设置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并且在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之间形成压紧固定部,使其可对放入到压紧固定部内的接线端子和线缆进行压紧固定,通过设置一限位件,将其插装到压线筒的进线端面和线缆皮上与进线端面相对的面之间的间隙内且其厚度值与此间隙值相同,使其可确保压线筒和线缆皮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满足接线端子压接工艺需求;同时通过设置的限位件抵压在压线筒的进线端面上且距离压紧固定部的距离为压线筒长度的一半,可确保对接线端子压紧固定时压紧的位置为压线筒的中间位置,确保了压接受力位置的准确性,避免了端子或线芯脱落的情况的发生,整体结构简单,可适用于所有可承装模具的压线钳,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接线端子和线缆未压紧时的结构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接线端子和线缆未压紧时的结构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接线端子和线缆被压紧状态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压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的模具,参照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为冷压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压线筒100和端子连接板,接线端子的压接,主要是指将接线端子和线缆200进行压接固定,本实施例中与接线端子压接的线缆200包括线缆皮210和包裹在线缆皮210内的线芯220,线缆皮210一般选用绝缘材料制成,在与接线端子进行压接前,先将线芯220端头部分即线缆用于压接的端部部分上包裹的线缆皮210剥离掉,然后再将此部分的线芯220插入到压线筒100内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用于压接接线端子和线缆200的模具包括有:第一压模300和第二压模400,其均用于和压线钳配合使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模具可适用于所有具有可更换模具性能的压线钳,在压线钳上均设置有固定位和推动位,具体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此类压线钳,在此不做赘述。第二压模400用于与第一压模300配合,在第一压模300和第二压模400之间形成有可对压线筒100和插入到压线筒100内的剥离线缆皮的线芯220部分进行压紧固定的压紧固定部500,优选的,第一压模300为弧形,第二压模400也为弧形,所述第一压模300和第二压模400对应的弧的半径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压紧固定部500包括有形成在第一压模300上的第一压紧部510和形成在第二压模400上的第二压紧部520,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紧部510为从所述第一压模300内侧壁向第一压模300内部延伸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接线端子包括压线筒,线缆包括线缆皮和包裹在线缆皮内的线芯,在压接前,线芯端头部分线缆皮剥离后插入压线筒内,在压线筒进线端的进线端面和与线缆皮上与所述进线端面相对的面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有:第一压模;第二压模,用于与所述第一压模配合,在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上形成有可对压线筒和插入到压线筒内的线芯部分进行压紧固定的压紧固定部;限位件,至少设置一个且至少设置在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中的其中一个模具上,用于插入到压线筒和线缆皮的间隙内且厚度与所述间隙相同,所述限位件到压紧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为压线筒长度的一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接线端子包括压线筒,线缆包括线缆皮和包裹在线缆皮内的线芯,在压接前,线芯端头部分线缆皮剥离后插入压线筒内,在压线筒进线端的进线端面和与线缆皮上与所述进线端面相对的面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有:第一压模;第二压模,用于与所述第一压模配合,在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上形成有可对压线筒和插入到压线筒内的线芯部分进行压紧固定的压紧固定部;限位件,至少设置一个且至少设置在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中的其中一个模具上,用于插入到压线筒和线缆皮的间隙内且厚度与所述间隙相同,所述限位件到压紧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为压线筒长度的一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固定部包括有形成在第一压模上的第一压紧部和形成在第二压模上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对接后在其内部形成有压接腔,所述压接腔的截面为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腔截面对应的多边形的内接圆半径小于所述压线筒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从所述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的至少其中一个压模的内侧面向内延伸形成的限位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和线缆压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峰赵儒家王笃勇王继华杨海陈全雷杨付刚李伟张帝王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