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75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童车,包括车体和导向装置,所述车体包括对向设置的主支架,所述主支架上均固定安装有副支架,所述副支架顶端设置有握把,两个所述主支架之间设置有座椅,所述主支架下端通过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分别对向设置有前导向轮和后轮,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机构、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为握把,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两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均通过同轴设置的转轴与前导向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方便转向、提供动力、自助下坡、操作简单等优点。

Baby s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童车
本技术涉及儿童车
,具体涉及一种婴儿童车。
技术介绍
婴儿童车是一种为儿童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有多种车型,婴儿童车会给孩子的出行带来一定的方便和好处,一般婴儿童车均可以提供儿童平躺或者坐立的功能,为父母照看婴儿提功了便利。现有的婴儿童车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为儿童出行提供了玩耍的多样性,但是在行进过程中,转向和遇有坡度的路会使得使用者操作困难,现有的婴儿童车前轮多采用万向轮,在转弯时,使用者要扭动车体,较为费力;在遇到上坡时,靠推力将婴儿童车前进,增加劳动付出,遇到下坡时需要拉住小车,一但手滑,婴儿童车会出现失控的状态,极易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方便转向、提供动力、自助下坡、操作简单的婴儿童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婴儿童车,包括车体和导向装置,所述车体包括对向设置的主支架,所述主支架上均固定安装有副支架,所述副支架顶端与一个内部中空且水平设置的管道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管道两端同轴转动安装有握把,两个所述主支架之间设置有座椅,所述主支架下端通过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分别对向设置有前导向轮和后轮,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到导向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机构、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为握把,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两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均通过同轴设置的转轴与前导向轮连接,所述底板上还水平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圆心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圆心连接线的中点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下表面通过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连接,两个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的两侧,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轴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传动轴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水平设置的第四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竖向的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远离所述第四锥齿轮的一端设置有水平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与竖向设置的第六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位于所述管道内部,所述第六锥齿轮与水平设置的第三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远离所述第六锥齿轮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握把固定连接。这样,儿童坐在座椅内,操作者手握握把推动前行,遇到需要转弯的时候,旋转与第三传动轴连接的握把,带动第三传动轴旋转,在第六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的啮合传动下将力传输给第二传动轴,在第四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的啮合作用下,第二传动轴带动第一传动轴进行旋转,继而第一传动轴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第二锥齿轮在啮合作用下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的旋转带动两个连杆移动,两个连杆分别带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进行同向旋转,从而带动前导向轮实现同向旋转,达到转向的目的;本技术的动力输入为人力,只需要旋转握把即可实现转向轮旋转,避免采用重心变化控制整个车体旋转,节省了力,又增加了娱乐操控性。作为优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陀螺仪,所述陀螺仪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后轮同轴转动连接的定齿轮,所述定齿轮与设置在离合机构上的离合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所述底板上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后轮的滚动方向,所述电动推杆的伸出端与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设置在底板上的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电动推杆平行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离合齿轮转动连接。这样,当车体在水平路面行走的时候,定齿轮和离合齿轮是处于分离状态的,后轮可以在人力驱动的作用下行驶,当发生倾斜,陀螺仪可以实时的检测出车体的倾斜程度,判断其是出于上坡还是下坡,然后电动推杆动作,带动滑板在凹槽内移动,使得滑板上的离合齿轮与定齿轮啮合,这样驱动电机可以带动后轮进行自动旋转,在遇到上坡的时候可以节省人力,在遇到下坡的时候可以实现定速行走,避免手滑造成车体产生加速度,保障了儿童的安全。作为优化,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这样,第一传动轴要横跨整个车体的长度,支撑板为其提供支撑保障传动的稳定性。作为优化,每个所述主支架与所述底板之间均设置有挡板。这样,避免内部的传动机构收到外界的破坏,保障其耐用性。作为优化,所述主支架和副支架均为不锈钢材料。这样,不锈钢较为坚固,不易遭到破坏,也不会增加整个车身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婴儿童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挡板未画出。图2为图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挡板画出。图3为图1中所述的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去掉底板和前导向轮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所述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6中离合机构处于啮合传动状态的示意图。附图中:1为主支架,11为副支架,12为握把,13为座椅,14为底板,15为前导向轮,16为后轮,17为第一转盘,18为第二转盘,19为转轴,2为第一锥齿轮,21为连杆,22为第二锥齿轮,23为第一传动轴,24为第三锥齿轮,25为第四锥齿轮,26为第二传动轴,27为第五锥齿轮,28为第六锥齿轮,29为第三传动轴,3为陀螺仪,31为定齿轮,32为离合齿轮,33为电动推杆,34为滑板,35为驱动电机,36为支撑板,37为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7所示,一种婴儿童车,包括车体和导向装置,所述车体包括对向设置的主支架1,所述主支架1上均固定安装有副支架11,所述副支架11顶端与一个内部中空且水平设置的管道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管道两端同轴转动安装有握把12,两个所述主支架1之间设置有座椅13,所述主支架1下端通过底板14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4上分别对向设置有前导向轮15和后轮16,所述前导向轮15与所述导向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到导向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机构、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为所述握把12,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两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板14上方的第一转盘17和第二转盘18,所述第一转盘17和第二转盘18均通过同轴设置的转轴19与前导向轮15连接,所述底板14上还水平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所述第一锥齿轮2的圆心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转盘17和第二转盘18圆心连接线的中点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2下表面通过连杆21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17和第二转盘18连接,两个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的两侧,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22,所述第二锥齿轮22与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轴23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3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22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三锥齿轮24,所述底板14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传动轴23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第三锥齿轮24与水平设置的第四锥齿轮25啮合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导向装置,所述车体包括对向设置的主支架,所述主支架上均固定安装有副支架,所述副支架顶端与一个内部中空且水平设置的管道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管道两端同轴转动安装有握把,两个所述主支架之间设置有座椅,所述主支架下端通过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分别对向设置有前导向轮和后轮,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机构、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为握把,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两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均通过同轴设置的转轴与前导向轮连接,所述底板上还水平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圆心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圆心连接线的中点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下表面通过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连接,两个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的两侧,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轴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传动轴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水平设置的第四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竖向的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远离所述第四锥齿轮的一端设置有水平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与竖向设置的第六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位于所述管道内部,所述第六锥齿轮与水平设置的第三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远离所述第六锥齿轮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握把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导向装置,所述车体包括对向设置的主支架,所述主支架上均固定安装有副支架,所述副支架顶端与一个内部中空且水平设置的管道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管道两端同轴转动安装有握把,两个所述主支架之间设置有座椅,所述主支架下端通过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分别对向设置有前导向轮和后轮,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机构、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为握把,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两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均通过同轴设置的转轴与前导向轮连接,所述底板上还水平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圆心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圆心连接线的中点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下表面通过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连接,两个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的两侧,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轴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传动轴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水平设置的第四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竖向的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康利宝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