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固型可控载荷法向加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疲劳试验设备
,涉及一种稳固型可控载荷法向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微动疲劳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且难以发觉,极大的降低了结构件的疲劳寿命,导致失效发生时间远低于预期寿命。微动是一个复杂的损失过程,它受到磨损、腐蚀和疲劳三者的交互作用。引起微动疲劳裂纹的主要因素是微动摩擦,常产生于微动作用区域和受微动摩擦影响的微动作用区域周边;与普通机械疲劳不同的是,构件微动疲劳产生裂纹并没有出现在应力集中部位或者是零件危险截面位置,如果疏忽微动摩擦的影响,这会显著降低构件的实际使用寿命。微动疲劳试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微动疲劳损伤现象,通过进行试验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深入探究在微动疲劳整个过程的运行机理,还为工程应用中的机械结构设计减少微动疲劳损伤提高构件使用寿命和强度起到了指导作用。目前的试验方法的标准化程度较低,没有标准的微动疲劳试验机,加载装置一般由研究者自行设计,这给设计增加了难度。由于微动疲劳大多都是发生在紧密配合的构件中,所以可以利用微动垫与试样的接触模型来进行试验,探究微动疲劳。目前接触装置的接触方式一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固型可控载荷法向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框架结构、动力加载装置、齿轮传动装置、调整装置和辅助装置;基本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在实验台上的基座(1),基座(1)上开有可供试样穿过的通孔,在基座(1)上横向设置的第一燕尾滑轨(2)、第二燕尾滑轨(32)位于通孔的两侧;第一燕尾滑轨(2)的右端对准第二燕尾滑轨(32)的左端,第一燕尾滑轨(2)的右端与第二燕尾滑轨(32)的左端之间设有试样,第一燕尾滑轨(2)与第二燕尾滑轨(32)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位于试样的法向;第一燕尾滑轨(2)右端与燕尾槽滑轨上板(3)可滑动地连接,左端与第一滑块(35)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加载主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固型可控载荷法向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框架结构、动力加载装置、齿轮传动装置、调整装置和辅助装置;基本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在实验台上的基座(1),基座(1)上开有可供试样穿过的通孔,在基座(1)上横向设置的第一燕尾滑轨(2)、第二燕尾滑轨(32)位于通孔的两侧;第一燕尾滑轨(2)的右端对准第二燕尾滑轨(32)的左端,第一燕尾滑轨(2)的右端与第二燕尾滑轨(32)的左端之间设有试样,第一燕尾滑轨(2)与第二燕尾滑轨(32)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位于试样的法向;第一燕尾滑轨(2)右端与燕尾槽滑轨上板(3)可滑动地连接,左端与第一滑块(35)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加载主基板(11)与第一滑块(35)通过第一支撑肋板(34)固定连接;第二燕尾滑轨(32)与第二滑块(17)可滑动的连接;第二加载主基板(31)与第二滑块(17)通过第二支撑肋板(16)固定连接;双头螺柱(6)顺序横穿加载端板(4)、第一加载主基板(11)、第二加载主基板(33)、缓冲块隔板(12)、缓冲块端板(13),并固定连接加载端板(4)与缓冲块端板(13);第一加载主基板(11)、第二加载主基板(33)、缓冲块隔板(12)均可滑动的设置在双头螺柱(6)上;缓冲块(14)两端连接分别缓冲端板(13)与缓冲块隔板(12);平面膜盒式传感器(15)两端分别连接缓冲块隔板(12)与加载主基板(11);加载螺杆(5)、双头螺柱(6)、第一燕尾槽滑轨(2)、第二燕尾滑轨(32)的轴心线互相平行,与该轴心线平行的方向为横向;动力加载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加载螺杆(5)和设置在第一加载主基板(11)左端的轴承座(18),加载螺杆(5)左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22)固定在轴承座(18)内,右端与加载端板(4)螺接;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圆柱直齿轮(8)、驱动第二圆柱直齿轮(9)的减速电机(7),减速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缨,杨睿,何留永,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