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风机构及无叶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叶风扇减震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造风机构及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而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的流动可以给人带来舒适性,且呼吸洁净的空气更加健康。新风系统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市面上的无叶风扇、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现有的无叶风扇通常包括造风机构和送风机构,造风机构通过吸取周围环境的空气,经过整流、加压,并输送给送风机构,送风机构将风均匀的送入使用环境中。空气净化器在送风前会设置过滤装置对空气进行过滤。其中,现有的造风机构中用于给空气加压的部分通常使用电机,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这一震动会导致造风机构中各个构成部分之间被带动震动,从而产生噪音,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引起造风机构中各个构成部分之间震动产生噪音,从而提供一种造风机构以减小震动、减小噪音。一种造风机构,包括:外壳,其上分布有供空气流入的进气孔,所述外壳顶端开口且通过压板封闭,所述压板上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用于向送风机构送风;消音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上分布有供空气流入的进气孔(11),所述外壳顶端开口且通过压板(12)封闭,所述压板(12)上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用于向送风机构送风;消音装置,设于所述外壳内,收集所述进气孔(11)流入的空气,并汇聚所述空气送入下一工序;动力系统,设于所述外壳内,用于接收所述消音装置送入的空气,并对所述空气进行加压,再将加压后的空气送入下一工序;扩散器,设于所述外壳内,包括扩散器外壳(51)、以及设于所述扩散器外壳(51)内的扩散叶片(5),所述扩散器外壳(51)一端连接动力系统的输出端,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压板(12)上,所述扩散器外壳(51)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上分布有供空气流入的进气孔(11),所述外壳顶端开口且通过压板(12)封闭,所述压板(12)上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用于向送风机构送风;消音装置,设于所述外壳内,收集所述进气孔(11)流入的空气,并汇聚所述空气送入下一工序;动力系统,设于所述外壳内,用于接收所述消音装置送入的空气,并对所述空气进行加压,再将加压后的空气送入下一工序;扩散器,设于所述外壳内,包括扩散器外壳(51)、以及设于所述扩散器外壳(51)内的扩散叶片(5),所述扩散器外壳(51)一端连接动力系统的输出端,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压板(12)上,所述扩散器外壳(51)与所述压板(12)之间支撑有至少两个上弹性支撑单元(52),所述扩散器用于接收所述动力系统输出的所述加压后的空气,并通过所述扩散叶片(5)将所述加压后的空气通过所述送风口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支撑单元(52)呈圆周排列以形成环形减震部,所述上弹性支撑单元(52)针对震动较强的部位进行更密集的排列,使不同上弹性支撑单元(52)之间的距离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风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上弹性支撑单元(52)构成至少一个环形减震部,当所述环形减震部的数量大于等于二时,至少两个所述环形减震部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上且互为同心圆。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造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支撑单元(52)包括:上支撑面(521),凸出所述扩散器外壳(51),朝向所述压板(12);上支撑导柱(522),一端抵触所述上支撑面(521),另一端穿过所述压板(12);上弹性件(523),支撑于所述上支撑面(521)与所述压板(12)之间,且处于压缩形变的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器外壳(51)上伸出有用于抵触所述压板(12)的凸台(511),所述凸台(511)之间夹设有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强,肖鸿亮,陈宇强,柳洲,王红兵,梁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