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7060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上,以便多个导座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顶撑单元包括第一、第二顶撑件以及弹性顶撑装置,第二顶撑件可相对第一顶撑件滑动,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第二、第一顶撑件之间,其在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提供弹力以抵消一部分导轨向下的重力,第一顶撑件安装于附墙导座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转动,以便在导轨需要停靠时使得第二顶撑件支撑导轨以及在导轨爬行时在导轨的带动下转动至使第二顶撑件与导轨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爬行方便,且在顶撑单元数量为多个时,各个顶撑单元根据受力会自动调整支撑高度,最终实现多个顶撑单元共同承担导轨重量。

Full-automatic climbing frame bracing device with coordinated force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guide sea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顶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
技术介绍
爬架爬行过程中,需要停靠时,一般是借助附墙导座上的顶撑来实现暂时停靠定位。现有技术中附墙导座一般都是通过手动调节螺杆长度的顶撑结构与导轨固定。而且,一个导轨有2到3个或不等附墙导座,导轨在停靠定位时,难免会存在几个顶撑高度安装不到位而受力不均的问题,要通过人工调节螺杆长度,保证所有的附墙导座上的顶撑都能恰好同时与爬架导轨同时均匀受力,需要人工操作,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单元,所述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上,以便多个附墙导座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所述顶撑单元包括第一顶撑件、第二顶撑件以及弹性顶撑装置;所述第二顶撑件可相对第一顶撑件滑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之间,弹性顶撑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提供弹力以抵消一部分导轨向下的重力;所述第一顶撑件安装于附墙导座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转动,以便在导轨需要停靠时使得第二顶撑件支撑导轨以及在导轨爬行时在导轨的带动下转动至使第二顶撑件与导轨分离。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滑套配合,当被导轨最先下压的附墙导座上的顶撑单元所提供的弹力不足以抵消导轨向下的重力时,导轨继续下降并下压更多的附墙导座的顶撑单元,直至下压到的所有顶撑单元共同提供的弹力足以协同抵消导轨向下的重力。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套于第一顶撑件外,所述第二顶撑件内部中空且底端开放,所述第一顶撑件具有一顶端开放的容纳腔,所述弹性顶撑装置抵持于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顶壁和容纳腔的底壁之间。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的内侧壁靠底部的位置安装有至少一个下限位块,所述第一顶撑件靠的外侧壁靠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下限位块相互配合的至少一个上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与所述上限位块配合后可防止所述第二顶撑件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一顶撑件滑脱。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顶部具有一用于支撑所述导轨的横杆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的靠近所述附墙导座墙壁安装侧的边缘形成有靠耳,用于防止导轨的横杆从所述支撑面滑出。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套于第一顶撑件外,所述第二顶撑件内部中空且底端开放,所述第一顶撑件的周向侧部形成有一环形台阶,所述弹性顶撑装置抵持于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顶壁和所述环形台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撑件的位于所述环形台阶下方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滑行槽,所述限位滑行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顶撑件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靠底部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限位滑行槽对应的至少一个安装孔,每一所述安装孔安装与对应的限位滑行槽匹配的限位杆,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滑行槽对应配合后可防止所述第二顶撑件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一顶撑件滑脱。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顶部具有一对支撑臂,每一所述支撑臂具有一供导轨的横杆停靠的下凹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顶撑装置为压簧。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顶撑件与附墙导座铰接。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顶撑装置中,第一顶撑件安装于附墙导座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转动,所以转动至合适位置时第二顶撑件可实现支撑导轨,在导轨需要爬行时转动至第二顶撑件与导轨分离即可,整个结构简单,且爬行方便;而且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之间,在所述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抵消一部分导轨向下的重力,弹性顶撑装置受力压缩越大所提供的弹力越大,所抵消的重力也就越大,由于导轨上装配两个以上附墙导座,这多个附墙导座上的顶撑装置结构协同受力,分摊导轨向下的重力,而且由于第一顶撑件和第二顶撑件可相对滑动,所以非常便于调节第二顶撑件的高度,在顶撑单元数量为多个时,各个顶撑单元根据受力会自动调整支撑高度,最终实现多个顶撑单元共同承担导轨重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撑装置中的一个顶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顶撑单元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下限位块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顶撑单元支持导轨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顶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顶撑单元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参考图1,结合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撑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单元,所述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3上,以便多个附墙导座3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1。实施例中,附墙导座4与支撑导轨100滑套配合。所述顶撑装置包括第二顶撑件21、第一顶撑件11以及弹性顶撑装置31,所述弹性顶撑装置31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撑件21与第一顶撑件11之间,用于在所述第二顶撑件21受到导轨100下压的重力时抵消一部分导轨100向下的重力,第一顶撑件11安装于附墙导座4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4转动,以便在导轨100需要停靠时使得第二顶撑件21支撑导轨100以及在导轨100爬行时在导轨100的带动下转动至使第二顶撑件21与导轨100分离。其中,第一顶撑件11相对附墙导座4转动过程中第一顶撑件11的重心高度改变即转动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一般,附墙导座4的数量为多个,当需要停靠时,可以先将往上提升一定高度,然后下放,由于多个附墙导座4的高度并不能完全保证他们能同时接触到的横杆101,所以下放的过程中:最先接触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顶撑单元,所述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上,以便多个附墙导座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所述顶撑单元包括第一顶撑件、第二顶撑件以及弹性顶撑装置;所述第二顶撑件可相对第一顶撑件滑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之间,弹性顶撑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提供弹力以抵消一部分导轨向下的重力;所述第一顶撑件安装于附墙导座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转动,以便在导轨需要停靠时使得第二顶撑件支撑导轨以及在导轨爬行时在导轨的带动下转动至使第二顶撑件与导轨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顶撑单元,所述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上,以便多个附墙导座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所述顶撑单元包括第一顶撑件、第二顶撑件以及弹性顶撑装置;所述第二顶撑件可相对第一顶撑件滑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之间,弹性顶撑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提供弹力以抵消一部分导轨向下的重力;所述第一顶撑件安装于附墙导座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转动,以便在导轨需要停靠时使得第二顶撑件支撑导轨以及在导轨爬行时在导轨的带动下转动至使第二顶撑件与导轨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滑套配合,当被导轨最先下压的附墙导座上的顶撑单元所提供的弹力不足以抵消导轨向下的重力时,导轨继续下降并下压更多的附墙导座的顶撑单元,直至下压到的所有顶撑单元共同提供的弹力足以协同抵消导轨向下的重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撑件套于第一顶撑件外,所述第二顶撑件内部中空且底端开放,所述第一顶撑件具有一顶端开放的容纳腔,所述弹性顶撑装置抵持于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顶壁和容纳腔的底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撑件的内侧壁靠第二顶撑件底部的位置安装有至少一个下限位块,所述第一顶撑件靠的外侧壁靠撑座靠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下限位块相互配合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晏吕光利陈恒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