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7060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上,以便多个导座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顶撑单元包括第一、第二顶撑件以及弹性顶撑装置,第二顶撑件可相对第一顶撑件滑动,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第二、第一顶撑件之间,其在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提供弹力以抵消一部分导轨向下的重力,第一顶撑件安装于附墙导座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转动,以便在导轨需要停靠时使得第二顶撑件支撑导轨以及在导轨爬行时在导轨的带动下转动至使第二顶撑件与导轨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爬行方便,且在顶撑单元数量为多个时,各个顶撑单元根据受力会自动调整支撑高度,最终实现多个顶撑单元共同承担导轨重量。

Full-automatic climbing frame bracing device with coordinated force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guide sea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顶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
技术介绍
爬架爬行过程中,需要停靠时,一般是借助附墙导座上的顶撑来实现暂时停靠定位。现有技术中附墙导座一般都是通过手动调节螺杆长度的顶撑结构与导轨固定。而且,一个导轨有2到3个或不等附墙导座,导轨在停靠定位时,难免会存在几个顶撑高度安装不到位而受力不均的问题,要通过人工调节螺杆长度,保证所有的附墙导座上的顶撑都能恰好同时与爬架导轨同时均匀受力,需要人工操作,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单元,所述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上,以便多个附墙导座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所述顶撑单元包括第一顶撑件、第二顶撑件以及弹性顶撑装置;所述第二顶撑件可相对第一顶撑件滑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之间,弹性顶撑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提供弹力以抵消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顶撑单元,所述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上,以便多个附墙导座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所述顶撑单元包括第一顶撑件、第二顶撑件以及弹性顶撑装置;所述第二顶撑件可相对第一顶撑件滑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之间,弹性顶撑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提供弹力以抵消一部分导轨向下的重力;所述第一顶撑件安装于附墙导座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转动,以便在导轨需要停靠时使得第二顶撑件支撑导轨以及在导轨爬行时在导轨的带动下转动至使第二顶撑件与导轨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顶撑单元,所述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上,以便多个附墙导座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所述顶撑单元包括第一顶撑件、第二顶撑件以及弹性顶撑装置;所述第二顶撑件可相对第一顶撑件滑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之间,弹性顶撑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提供弹力以抵消一部分导轨向下的重力;所述第一顶撑件安装于附墙导座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转动,以便在导轨需要停靠时使得第二顶撑件支撑导轨以及在导轨爬行时在导轨的带动下转动至使第二顶撑件与导轨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滑套配合,当被导轨最先下压的附墙导座上的顶撑单元所提供的弹力不足以抵消导轨向下的重力时,导轨继续下降并下压更多的附墙导座的顶撑单元,直至下压到的所有顶撑单元共同提供的弹力足以协同抵消导轨向下的重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撑件套于第一顶撑件外,所述第二顶撑件内部中空且底端开放,所述第一顶撑件具有一顶端开放的容纳腔,所述弹性顶撑装置抵持于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顶壁和容纳腔的底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撑件的内侧壁靠第二顶撑件底部的位置安装有至少一个下限位块,所述第一顶撑件靠的外侧壁靠撑座靠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下限位块相互配合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晏吕光利陈恒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