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826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改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及应用。泡田剂为酸化物质(浆状物)和固体混合物;其中,固体混合物为无机化合物,生物有机化合物和天然固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泡田剂是专门针对pH值>8.5、碱化度40%‑60%的中重度内陆盐碱地,通过水稻泡田过程,快速解决土壤盐碱化、贫瘠化的问题。

A Paddy Paddy Agent for Rice in Medium and Severe Inland Saline-alkali Land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改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及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盐碱地改良种植水稻,大多会向稻田中大量添加浓硫酸,此种方法成本低、起效快很容易被农户接受,但长期使用势必会对土壤结构、微环境及肥力造成破坏。对此,许多研究者开始寻找其它物质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如微生物菌肥、酸性石膏、动物粪便、生物炭等,虽然这些物质本身具备一定改良效果,但是,缺少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结构的保护功能。此外,数据显示2000-2010年,全国盐碱地累计治理面积4696.81万亩,累计治理投入511.05亿元,亩均投入约1088.07元,亩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16.58公斤,不难看出盐碱地改良的投入与产出比极低,推广难度较大。因此一种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土壤环境友好的盐碱地改良手段对于盐碱地改良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及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泡田剂为酸化物质(浆状物)和固体混合物;其中,固体混合物为无机化合物,生物有机化合物和天然固体。所述酸化物质为将玉米秸秆、稻草秸秆或稻壳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粉碎(粉碎成粉末),粉碎后将粉碎后物质再经酸化。所述酸化为将粉碎后的物料与稀酸按质量比为1:8-12的比例搅拌混匀,而后静置10-15天;其中,稀酸为将盐酸、硫酸或硝酸配置浓度为10-15%。所述无机化合物为过磷酸铵,脱硫石膏,磷酸二氢钙,硫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物有机化合物为糠醛渣、黄腐酸、黄腐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天然固体为沙子、蛭石或泥炭土。所述中重度盐碱地(pH值>8.5、碱化度40%-60%)泡田剂按重量份数计,3-8份酸化物质和8-25份固体混合物;其中,固体混合物按重量份数计为3-10份无机化合物、3-10份生物有机化合物和2-5份天然固体。按照盐碱化程度,中度盐碱地土壤pH值8.5-9.2间的,每亩泡田剂添加量为第一部分液体泡田剂15kg-25kg,第二部分固体泡田剂40kg-65kg;重度盐碱土壤pH值>9.2,每亩泡田剂添加量为第一部分液体泡田剂25kg-50kg(5-8份),第二部分固体泡田剂65kg-125kg。一种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的使用方法,在水稻上水泡田过程中(水稻池内加水深约10-15cm),先将第一部分酸化物质加入水稻田中,适当搅拌后加入第二部分固体泡田剂,然后利用水稻耙地过程尽量将泡田剂搅拌均匀。本专利技术泡田剂由两部分组成,第二部分在使用前按要求比例均匀混合,在注水后先加入第一部分泡田剂再加入第二部分泡田剂,加入时将水与泡田剂充分混合,与耕层土壤充分接触,从而使泡田剂与耕层土壤快速结合,降低土壤盐碱程度,提高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及有机质含量,最终起到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养分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泡田剂制备方法简单,所需原料成本低、易获得且均为处理后的工农业副产物,无污染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泡田剂由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存在有效协同作用,在第一部分酸化物质作用下,土壤中盐碱离子可以迅速被活化,此时,再加入第二部分固体混合物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有效降低盐分和碱度,调节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通过田间试验发现,使用泡田剂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土壤环境的改善使得土壤有益微生物量与土壤肥力明显增加,土壤板结情况有所缓解,收获期水稻增产效果明显、病害率降低。具体为:(1)泡田剂中酸化物质可以迅速降低土壤pH和碱化度、提高土壤团粒结构,活化土壤中的盐碱离子。(2)泡田剂中固体混合物与土壤中或土壤中被活化出的盐碱离子作用,再次降低土壤pH值与有害盐碱离子,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得到有效提高。(3)使用本专利技术泡田剂在收获期,土壤环境有益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生长,从而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板结情况得到明显缓解。(4)田间试验表明,与现有专利(201610049086.6)相比,使用本专利技术水稻泡田剂后,土壤中盐碱离子明显降低,水土分层快,水层清澈,土壤pH值下降2.0个单位,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下降率有所提高;与现有专利(201610562107.4)相比本专利技术增产效果明显,增产率达200%,具有显著的提高;与现有专利(201110212811.4)相比本专利技术泡田剂使得土壤碱化度最高可降低51%,提升效果明显,并且使得土壤有机质、土壤有益微生物量明显提高,可进一步的对于土壤肥力与土壤微生物环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泡田剂是专门针对pH值>8.5、碱化度40%-60%的中重度内陆盐碱地,通过水稻泡田过程,快速解决土壤盐碱化、贫瘠化的问题;使用本专利技术泡田剂适合中重度内陆盐碱地,在泡田过程先后将两部分泡田剂加入水中充分混匀,静置7天以上再进行水稻移栽,本专利技术泡田剂中酸性物质快速降低碱害作用、化学物质长效抑制盐害碱害作用、有机物质提高土壤肥力以及秸秆、天然固体改善土壤结构等多重作用,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下降1.0-2.0个单位,碱化度下降50%,水稻产量增加200%,土壤肥力与土壤微生物量有明显提高。本专利技术所述泡田剂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起效快、持效长、对土壤微生物环境和结构友好、并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与土壤肥力,且在后期对土壤微生物、土壤肥力及土壤结构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泡田剂使用时在耙地前贮水深5-10cm后排空,反复2-3次,然后注水约10cm,分别加入两种泡田剂(浆状物和固体混合物),使每种泡田剂均匀分散在水中,利用机械耙地过程将两种泡田剂与土壤均匀混合,静置7-10日,待水层自然下降至2-3cm开始进行正常水稻移栽与田间管理。实施例1:生产100kg产品所需原料及方法:将粉碎后的玉米和稻草秸秆(粉碎机粉碎即可)与10%稀硫酸按重量比1:10比例混合制成,获得25kg第一部分酸化物质。将硫酸钙35kg、黄腐酸25kg、泥炭土15kg混合,即可得到第二部分固体混合物。将上述两部分混合即为泡田剂。实施例2:生产100kg产品所需原料及方法:将粉碎后的稻壳与稻草秸秆与10%稀硫酸按10:1比例混合制成,获得25kg第一部分液体泡田剂,脱硫石膏20kg、硫酸钙10kg、糠醛渣15kg、黄腐酸15kg、蛭石5kg、泥炭土10kg混合,即可得到第二部分固体泡田剂。实施例3:生产100kg产品所需原料及方法: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10%稀硫酸按10:1比例混合制成,获得25kg第一部分液体泡田剂,将脱硫石膏20kg、磷酸二氢钾5kg、黄腐酸25kg、糠醛渣15kg、沙子5kg、泥炭土5kg混合,即可得到固体泡田剂。上述各实施例获得泡田剂在使用时,按照土壤pH>9.2,每亩添加泡田剂180-200kg,土壤pH值8.5-9.2,每亩添加泡田剂120-150kg。应用例将上述制备获得的中重度盐碱地泡田剂以及对比产品1(对比产品1为本专利技术泡田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其特征在于:泡田剂为酸化物质(浆状物)和固体混合物;其中,固体混合物为无机化合物,生物有机化合物和天然固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其特征在于:泡田剂为酸化物质(浆状物)和固体混合物;其中,固体混合物为无机化合物,生物有机化合物和天然固体。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化物质为将玉米秸秆、稻草秸秆或稻壳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粉碎,粉碎后将粉碎后物质再经酸化。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化为将粉碎后的物料与稀酸按质量比为1:8-12的比例搅拌混匀,而后静置10-15天;其中,稀酸为将盐酸、硫酸或硝酸配置浓度为10-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化合物为过磷酸铵,脱硫石膏,磷酸二氢钙,硫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物有机化合物为糠醛渣、黄腐酸、黄腐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天然固体为沙子、蛭石或泥炭土。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重度内陆盐碱地水稻泡田剂,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婷吴迪杨立杰彭湃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