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复使用多次。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目前无人机在进行着陆时,往往只是将无人机降落在草坪上,依靠草坪仅有的缓冲力对无人机进行降落缓冲,然而这样的着陆方式并不能对无人机进行良好的保护,依然存在无人机在着陆时,造成摔坏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无人机在着陆时,没有相应的保护装置,容易造成无人机摔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2),所述连接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滑轨(3),且两个滑轨(3)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缓冲板(4),所述缓冲板(4)的底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6),所述连接槽(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移动槽(7),且两个支撑杆(6)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移动槽(7)内并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板(8),所述移动板(8)与移动槽(7)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转动槽(9),所述转动槽(9)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移动槽(7)相连通的L型孔(10),所述转动槽(9)的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2),所述连接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滑轨(3),且两个滑轨(3)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缓冲板(4),所述缓冲板(4)的底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6),所述连接槽(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移动槽(7),且两个支撑杆(6)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移动槽(7)内并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板(8),所述移动板(8)与移动槽(7)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转动槽(9),所述转动槽(9)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移动槽(7)相连通的L型孔(10),所述转动槽(9)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连接轴上固定绕设有拉绳(11),所述拉绳(11)的一端贯穿L型孔(10)并延伸至移动槽(7)内,所述拉绳(11)的一端与移动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4)的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U型板(5),且移动板(8)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U型板(5)和连接口内均固定安装有转轴(19),且支撑杆(6)分别转动套设在两个转轴(19)上,所述转轴(19)上套设有两个第二扭力弹簧(20),两个扭力弹簧(20)分别位于支撑杆(6)的两侧,且位于两个转轴(19)上的两个第二扭力弹簧(2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支撑杆(6)固定连接,位于两个转轴(19)上的两个第二扭力弹簧(20)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口的两侧内壁和U型板(5)的两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29),所述矩形槽(29)内卡装有矩形板(28),所述L型孔(10)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柱(25),所述拉绳(11)贯穿固定柱(25),所述固定柱(25)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29)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勇,景占成,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炫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