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59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19
一种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其包括后端的操作部及前端的长伸入管,其特征在于,长伸入管被分为两个管腔,一个为圈套器管腔,另一个为冲注管管腔;圈套器管腔内设置圈套及连接圈套的牵拉丝;冲注管管腔内设置冲注管;后端操作部为一圆柱形管;其顶端设置一顶部操作环,圆柱形管上部设置一段左右贯通的纵向开口;纵向开口外侧设置一套接圆环,套接圆环中部设置一经过纵向开口的横梁结构,圆环两侧各设置一两侧操作环;牵拉丝设置于横梁结构上;在纵向开口下侧,且垂直与两侧操作环的平面上设置冲注管腔延伸管;冲注管通过延伸管伸出,且冲注管末端设置一连接注射结构的连接头,连接头外径大于延伸管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A double-chamber instrument combining injection tube and 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将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消化科息肉切除用圈套器相关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
技术介绍
胃肠镜息肉切除时通常会使用到圈套器及其他的冲注器械等,以保证在息肉去除过程中的视野清晰,而目前通常会使用多种手术器械,各种器械都单独进入手术部位,上述方式因为各器械的单独进入,导致手术时间增长,间接增加手术风险。目前因冲注管也为较细的管状结构,其可以实现与圈套器的组合设置,已减少器械置入的数量及时间。现有技术中的组合器械如一种带注射针的可旋转圈套器201520224932.4;一种两用圈套器201420115567.9;但现有技术的方案仅是公开了将注射针与圈套器进行组合,并简单说明设置分支使的结构。但因为管径长,注射过程中的压力很大,如何实现注射器与接头的有效连接及注射针如何改变位置进行注射,注射管与后端结构如何具体连接以实现注射时各部分结构的稳定性问题都没有很好的公开,且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另外各部分结构的布局及设置不方便操作者操作,并不能因为组合使用带给操作者很大的便宜性。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组合器械存在的注射水分及药物接口的结构稳定性部分未公开具体结构及现有技术器械操作便宜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组合器械存在的注射水分及药物接口的结构稳定性部分未公开具体结构及现有技术器械操作便宜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一种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其包括后端的操作部及前端的长伸入管,其特征在于,长伸入管被分为两个管腔,一个为圈套器管腔,另一个为冲注管管腔;圈套器管腔内设置圈套及连接圈套的牵拉丝;冲注管管腔内设置冲注管;后端操作部为一圆柱形管;其顶端设置一顶部操作环,圆柱形管上部设置一段左右贯通的纵向开口;纵向开口外侧设置一套接圆环,套接圆环中部设置一经过纵向开口的横梁结构,圆环两侧各设置一两侧操作环;牵拉丝设置于横梁结构上;在纵向开口下侧,且垂直与两侧操作环的平面上设置冲注管腔延伸管;冲注管通过延伸管伸出,且冲注管末端设置一连接注射结构的连接头,连接头外径大于延伸管内径。通过顶部操作环及两侧操作环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圈套器的操作,另外通过将延伸管设置在两侧操作环的垂直面上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干扰。进一步,操作部包括纵向开口段及纵向开口下方段,纵向开口下方段的长度不小于纵向开口的长度,纵向开口下方段的设置可以保证延伸管的设置。进一步,牵拉丝后端设置一段尺寸较前端大的粗牵拉丝段,粗牵拉丝的长度大于纵向开口的长度,不小于纵向开口下方段的长,此种设置的目的为保证牵拉丝在牵拉过程中,在纵向开口出不发生弯折,影响前方圈套的推出。进一步,粗牵拉丝的长度等于纵向开口下方段的长度,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操作部的长度。进一步,横向结构上设置一与圆柱形管内径一致的一柱体结构,柱体结构上设置牵拉丝,柱体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延伸管与操作部的连接部分由形状可变的医用塑料管制成。进一步,连接部分接一由硬质医用塑料管制成的延伸段;延伸段为直型管。进一步,直型管外侧设置一套接管,套接管与直型管上设置对应的移动卡位结构;套接管前方设置一缺口环;连接头后的冲注管上设置一突出环,突出环设置于缺口环内,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实现套接管与直型管发生相对移动时,套接管带动冲注管缩回与伸出;且因移动卡位结构的设置可以在移动到特定位置时,通过移动卡位结构固定。进一步,移动卡位结构可以为设置在套接管或直型管的突起,及设置在直型管或套接管上对应的阵列的凹槽。或者,套接管及直型管上设置对应的螺纹结构,螺纹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实现旋转移动及调整。进一步,所述圈套器管腔为圆形管腔,且圆形管腔贴于伸入管壁上,其余部分为冲注管管腔;在圆柱形管的延伸管处设置一供延伸管移动的移动缺口。通过移动缺口的设置可以通过改变延伸管的位置改变前端圈套与冲注管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进一步,移动缺口为一围绕圆柱形管中心设置的90-180°的弧形缺口。此种尺寸可以满足多数位置关系。进一步,所述注射结构为注射器,注射器前头设置到连接头内,注射器前头与连接头上设置对应的螺纹结构进行连接。此种方式可以有效保证在冲注水及药物过程中过大的压力导致注射器脱出的问题。使用时,将长伸入管伸入胃部待移出息肉附近,后将三手指套入操作环内,通过下移两侧操作环将圈套推出,带圈套套装息肉时,上移两侧操作环,收紧圈套,将息肉勒紧后,通过其他手术器械将息肉切下后取出,在手术时如遇少量出血,可以在后端连接带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进行血液稀释,使手术视野清晰,后在息肉清除后,通过后端连接带药物的注射器进行药物的注入。与现有技术相比此器械可以更好的实现圈套器及药物冲注的功能,各部连接更急稳定,操作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操作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两侧操作环、套接圆环及牵拉丝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两侧操作环、套接圆环及横梁结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长伸入管前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延伸管部分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无注射器的延伸管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无套接管的延伸管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套接管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套接管上移后连接头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带移动缺口的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移动缺口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4本技术带移动缺口的实施例前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长伸入管;11、圈套器管腔;12、冲注管管腔;2、圈套;21、牵拉丝;22、粗牵拉丝;3、冲注管;31、连接头;4、操作部;41、顶部操作环;42、纵向开口;43、套接圆环;44、横梁结构;441、柱体结构;45、两侧操作环;46、延伸管;461、连接部分;47、直型管;471、套接管;472、缺口环;473、突出环;474、螺纹结构;48、纵向开口段;49、纵向开口下方段;5、注射器;6、圆形管腔;61、移动缺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一种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其包括后端的操作部4及前端的长伸入管1,其特征在于,长伸入管1被分为两个管腔,一个为圈套器管腔11,另一个为冲注管管腔12;圈套器管腔11内设置圈套2及连接圈套2的牵拉丝21;冲注管管腔12内设置冲注管3;后端操作部4为一圆柱形管;其顶端设置一顶部操作环41,圆柱形管上部设置一段左右贯通的纵向开口42;纵向开口42外侧设置一套接圆环43,套接圆环43中部设置一经过纵向开口42的横梁结构44,圆环两侧各设置一两侧操作环45;牵拉丝21设置于横梁结构44上;在纵向开口42下侧,且垂直与两侧操作环45的平面上设置冲注管3腔延伸管46;冲注管3通过延伸管46伸出,且冲注管3末端设置一连接注射结构的连接头31,连接头31外径大于延伸管46内径。通过顶部操作环41及两侧操作环45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圈套2器的操作,另外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将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其包括后端的操作部(4)及前端的长伸入管(1),其特征在于,长伸入管(1)被分为两个管腔,一个为圈套器管腔(11),另一个为冲注管管腔(12);圈套器管腔(11)内设置圈套(2)及连接圈套(2)的牵拉丝(21);冲注管管腔(12)内设置冲注管(3);后端操作部(4)为一圆柱形管;其顶端设置一顶部操作环(41),圆柱形管上部设置一段左右贯通的纵向开口(42);纵向开口(42)外侧设置一套接圆环(43),套接圆环(43)中部设置一经过纵向开口(42)的横梁结构(44),圆环两侧各设置一两侧操作环(45);牵拉丝(21)设置于横梁结构(44)上;在纵向开口(42)下侧,且垂直与两侧操作环(45)的平面上设置冲注管(3)腔延伸管(46);冲注管(3)通过延伸管(46)伸出,且冲注管(3)末端设置一连接注射结构的连接头(31),连接头(31)外径大于延伸管(46)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其包括后端的操作部(4)及前端的长伸入管(1),其特征在于,长伸入管(1)被分为两个管腔,一个为圈套器管腔(11),另一个为冲注管管腔(12);圈套器管腔(11)内设置圈套(2)及连接圈套(2)的牵拉丝(21);冲注管管腔(12)内设置冲注管(3);后端操作部(4)为一圆柱形管;其顶端设置一顶部操作环(41),圆柱形管上部设置一段左右贯通的纵向开口(42);纵向开口(42)外侧设置一套接圆环(43),套接圆环(43)中部设置一经过纵向开口(42)的横梁结构(44),圆环两侧各设置一两侧操作环(45);牵拉丝(21)设置于横梁结构(44)上;在纵向开口(42)下侧,且垂直与两侧操作环(45)的平面上设置冲注管(3)腔延伸管(46);冲注管(3)通过延伸管(46)伸出,且冲注管(3)末端设置一连接注射结构的连接头(31),连接头(31)外径大于延伸管(46)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其特征在于,操作部(4)包括纵向开口段(48)及纵向开口下方段(49),纵向开口下方段(49)的长度不小于纵向开口(42)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其特征在于,牵拉丝(21)后端设置一段尺寸较前端大的粗牵拉丝(22)段,粗牵拉丝(22)的长度大于纵向开口(42)的长度,不小于纵向开口下方段(49)的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将冲注管与圈套器组合的双腔器械,其特征在于,粗牵拉丝(22)的长度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逢辰吴东冯云路张明张代宏孙琳王超杨爱明吴晰徐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