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44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包括管筒、摄像头、显示屏和刮圈;摄像头、刮圈均设置于管筒的前端;显示屏设置于管筒中部的外侧;管筒内包括平行设置的抽吸管道和电路管道;抽吸管道前后贯通,电路管道内设置导线,导线从电路管道前端进入,依次连接显示屏和摄像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将摄像头和显示屏设置于管筒上,避免镜下管状视野造成的盲区和死角,便于操作者通过显微镜和显示屏清楚观察、专注操作。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十分方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损伤而无需配备与神经内镜相关的、价格昂贵的设备及器械,也无需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对手术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化培训。

A Visual Pituitary Adenoma Res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
技术介绍
垂体腺瘤也称“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脑内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尽管垂体腺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有些垂体腺瘤会侵犯邻近组织,如海绵窦、骨组织、蝶窦,并迅速增殖,即所谓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显微镜下观察,大约64%-85%的垂体腺瘤病例存在周围硬脑膜侵袭,侵袭海绵窦者占总体发生率达35%。目前对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普遍采用的是经蝶窦手术治疗方式。经蝶窦手术治疗又包含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两种方式,前者起步较早,使用比较成熟,后者是近几年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前景很好。两种方法各有利弊:1、经蝶显微手术虽然具有器械费用较低、操作简单等优点,然而,显微镜下的“管状视野”容易造成盲区,无法直视观察和操作。对于侵袭海绵窦及鞍上的肿瘤,采用刮圈切除操作纯属于“盲刮”,易造成周围组织结构的损伤,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2、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的镜下视野较显微镜视野提高1.5-2.5倍,并且镜下避免了显微镜的管状视野造成的盲区和死角;另外,采用有角度内镜可对鞍上、鞍旁肿瘤组织进行切除,故对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累及海绵窦、颈内动脉的垂体腺瘤选择神经内镜手术更佳。然而,神经内镜的相关设备及器械费用高昂,且需要对手术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所以,如何改进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工具,缩减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存在的器械费用高昂、操作步骤繁复需专业培训、存在手术盲区容易带来损伤和并发症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包括管筒、摄像头、显示屏和刮圈;所述摄像头、所述刮圈均设置于所述管筒的前端;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管筒中部的外侧;所述管筒内包括平行设置的抽吸管道和电路管道;所述抽吸管道前后贯通,所述电路管道内设置导线,所述导线从所述电路管道前端进入,依次连接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摄像头。优选地,管筒的内径设置为约5毫米上下,而抽吸管道的内径和电路管道的内径分别约为3毫米和2毫米。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抽吸管道的中段设置调节通孔。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在手术过程中,刮圈切除下来的病灶组织时多时少,切除速率不恒定,切除的量也不恒定,所以,所需要抽吸的效果也不一样。虽然可以通过调整设备本身以外的抽吸机器来改变吸力的大小,但是,该操作将导致手术暂停中断,或者需要多个医生来协调工作,而专门负责调整抽吸机器的医生却不一定能够根据需要准确地调整。那么,在抽吸管道的中段设置调节通孔,则操刀手术的医生本人即可在抓握管筒的同时根据观察到的切除情况和抽吸情况,实时对抽吸速率进行灵活调整。可选地,进一步,所述抽吸管道的中段设置调整螺钉,所述调整螺钉与所述抽吸管道的侧壁螺接并穿过所述抽吸管道的内腔,且所述调整螺钉上设置有垂直于自身轴线的贯穿通孔。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同样的,调整螺钉也是为了帮助操刀手术的医生本人自行调整抽吸管道的抽吸速率。旋拧调整螺钉时,可以改变贯穿通孔的导通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显示屏铰接于所述管筒,能够调整所述显示屏相对于所述管筒的偏转角度。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可调整偏转角度的显示屏便于在手术过程中与显微镜配合进行各个角度的准确观察。另外,显示屏与管筒铰接部位应防水设置,杜绝术区血液溢入电路管道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角度调整机构;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包括旋钮、连接线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管筒之间,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管筒的前端,所述连接线分别连接所述旋钮和所述显示屏。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旋拧位于管筒前端的旋钮,拉伸或者释放连接线,从而控制显示屏绕铰接轴摆动,弹性件实现摆动后的回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压簧。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使用者通过连接线来控制显示屏的偏转角度,故采用压簧来积蓄弹簧的弹力势能比拉簧更为合适,在缓慢旋拧放松连接线时,显示屏可缓慢回弹。其中,压簧也还可以使用压簧片代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抽吸管道前端开口位于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刮圈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为了及时将切除的肿瘤组织及时抽吸走,应将抽吸管道的前端开口设置在刮圈附近,而不应在中间设置摄像头来隔离。另外,摄像头、刮圈与抽吸管道的前端开口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空间,使得刮圈不受干涉地对肿瘤组织实施切除。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管筒的横断面外轮廓呈椭圆形或者矩形。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椭圆形或者矩形便于操作者抓握和定位,并且管筒前端的刮圈不容易发生旋转,避免了刮圈的切除位置不准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管筒沿长度方向弯曲呈阶梯状。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管筒的前后段呈阶梯状设置,则进一步扩大了手术视野,利于手术操作人员观察和操作。优选地,为了方便医生的操作,上述调节通孔应设置在整个管筒的弯折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管筒的前端呈L型。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L型前端方便了刮圈的操作,也利于摄像头的观察。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将摄像头和显示屏设置于管筒上,避免镜下管状视野造成的盲区和死角,便于操作者通过显微镜和显示屏清楚观察、专注操作。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十分方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损伤而无需配备与神经内镜相关的、价格昂贵的设备及器械,也无需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对手术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化培训。本技术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A向剖视图。图标:1-管筒;2-摄像头;3-显示屏;4-刮圈;5-抽吸管道;6-电路管道;7-导线;8-调节通孔;9-调整螺钉;10-贯穿通孔;11-旋钮;12-连接线;13-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筒、摄像头、显示屏和刮圈;所述摄像头、所述刮圈均设置于所述管筒的前端;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管筒中部的外侧;所述管筒内包括平行设置的抽吸管道和电路管道;所述抽吸管道前后贯通,所述电路管道内设置导线,所述导线从所述电路管道前端进入,依次连接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摄像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筒、摄像头、显示屏和刮圈;所述摄像头、所述刮圈均设置于所述管筒的前端;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管筒中部的外侧;所述管筒内包括平行设置的抽吸管道和电路管道;所述抽吸管道前后贯通,所述电路管道内设置导线,所述导线从所述电路管道前端进入,依次连接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摄像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道的中段设置调节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道的中段设置调整螺钉,所述调整螺钉与所述抽吸管道的侧壁螺接并穿过所述抽吸管道的内腔,且所述调整螺钉上设置有垂直于自身轴线的贯穿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垂体腺瘤切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铰接于所述管筒,能够调整所述显示屏相对于所述管筒的偏转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松闫长祥刘宁杨亚坤
申请(专利权)人: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