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6208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属于大鲵养殖技术领域,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养殖池体修建;步骤2,养殖池体清洁与消毒;步骤3,投苗;步骤4,饲养;步骤5,监管;这种溶洞立体养殖方法按大鲵幼苗年龄段养殖在不同规格的养殖池中,便于观察各养殖池幼苗生长情况,打破传统的封闭式人工养殖方式,避免污垢堆积在养殖池底部,各养殖水池能够调节水位及时溢水排污,养殖池池壁能够全方位的清洗干净。天然溶洞在水源、温度、湿度等均满足大鲵的生长要求,根据野生大鲵的栖息习惯,建造仿生态养殖池,从而构造出一个仿照大鲵的野外生存环境,提高了大鲵的人工养殖存活率,缩短了生长周期,在大鲵养殖技术领域有较明显的积极效果。

A Stereo Culture Method of Salamander in Karst Ca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鲵养殖
,具体为一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鲵的自然繁殖率越来越低,因此开展人工繁殖养殖大鲵,是保护和利用这种特有物种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大鲵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泛,而大鲵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极高,特别对水温、水质和养殖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在大鲵人工繁殖养殖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的培育,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并加快生长成为了大鲵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大鲵养殖需要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凉、水温稳定、水质清洁、水源方便的地方。人工养殖能否成功,养殖环境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大鲵养殖经验和技术已取得了部分成功,主要包含室外养殖、地下室、人防工程养殖及我们研究开发的工厂化控温养殖。这些养殖模式都存在成本高、密度大、区域小、温度和水质无法控制等问题,造成大鲵养殖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困难,提供一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养殖池体修建:在溶洞内部修建养殖池,在溶洞空间较大处修建两层养殖池,溶洞空间较小处修建一层养殖池,养殖池呈矩阵式分布,养殖池深度为0.6-1.2米,面积为0.5-2平方米,利用溶洞环境,在其上方或上游设置水源蓄水池,溶洞底部修建排水渠,溶洞顶部修建露天池体;各养殖池和露天池体通过管道连接至水源蓄水池,养殖池体修建完成后,放水浸泡3-6个月,对养殖池体进行全方位的刷洗排污,再用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养殖池体消毒3-5次;步骤2,养殖池体清洁与消毒:养殖池更换大鲵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清扫与消毒,之后再投苗;步骤3,投苗:养殖池水深控制在1/3-1/2,小池体投放6个月-1年的大鲵幼苗,控制在40%-50%的养殖密度;大池体投放1年-2年的大鲵幼苗,控制在20%-30%的养殖密度;投苗后,打开池体管道,保持适量的水源供给;步骤4,饲养:新投苗池体前期投放鲜活小鱼虾,每天1次,每次0.5千克,持续8-10天;之后逐渐增加10%-50%的饲料,每天喂养1次,每次0.5-1千克,持续3个月;后期采用80%饲料和20%鱼虾喂养,每天投放2次,每次投放0.5-1千克;步骤5,监管:发现状态异常的幼苗立即处理,皮肤溃烂或有伤口的用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有死亡的打捞出来,对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洁和消毒。进一步,步骤4中所诉饲料为鱼粉混合多种微量元素,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促进大鲵幼苗吸收,缩短生长周期,提高养殖效率;所述饲料由以下质量份组成:鱼粉25-30份;植物蛋白30-35份;干酪素0-5份;柠檬酸0-2份;奶粉0-2份;啤酒酵母1-3份;豆粕5-10份;熟化淀粉10-15份;维生素3-份;矿物质1-2份;氯化胆碱0-3份;氨基酸0-5份;肝末粉1-3份;海藻酸钠0-1份;促生长素1-2份;诱食剂(主要为水生昆虫、虾等混合的浆状物质)1-2份;以上组分混合制成颗粒状,烘干,以每包0.5千克进行封袋包装。进一步,所述所述露天池体用于喂养大鲵饵料所需的鱼虾。进一步,所述养殖池底铺设有隔离网,隔离网下设有排污空间和阀门;所述养殖池底部铺设有鹅卵石。进一步,所述养殖池的供水管道设有多档位水阀。进一步,所述养殖池在池壁设置有1-2个10厘米×10厘米的溢水口,各养殖池之间设有10-20厘米宽的排水沟和20厘米宽的行走通道。进一步,所述养殖池池底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连接有水位调节管,所述水位调节管成直角形状,一端设于池底,另一端设于池中,池中一端顶部设有小孔,水位调节管拐弯处为活动连接,可取出和调节角度。进一步,所述水阀为压力喷水阀。进一步,所述溢水口处设有水位挡板和筛板,水位挡板以及筛板放置灵活,可调整。进一步,所述水阀处出水口喷出的水呈环绕喷射型。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这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按大鲵幼苗年龄段养殖在不同规格的养殖池中,独立喂养,便于观察各养殖池幼苗生长情况,打破传统的封闭式人工养殖方式,避免污垢堆积在养殖池底部,各养殖水池能够及时溢水排污,养殖池水位可控制,池中水阀能够控制水量及水压,养殖池池壁能够全方位的清洗干净。天然溶洞在水源、温度、湿度等均满足大鲵的生长要求,根据野生大鲵的栖息习惯,建造仿生态养殖池,从而构造出一个仿照大鲵的野外生存环境,提高了大鲵的人工养殖存活率,缩短了生长周期,在大鲵养殖
有较明显的积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洞内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洞内养殖池水阀出水口结构示意图。图5为洞内养殖池池底结构示意图。图中,水源蓄水池1,管道2,露天池体3,溶洞4,排水渠5,养殖池6,水阀8,排水孔9,水位挡板10,筛板11,水阀中央出水口12,水阀四周出水口13,行走通道14,排水沟15,隔离网17,鹅卵石18,水位调节管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水源蓄水池1通过管道2连接至溶洞4顶部的露天池体3和溶洞4内部的养殖池6,在溶洞底部修建排水渠5,在溶洞空间较大处修建两层养殖池6,溶洞空间较小处修建一层养殖池6,养殖池呈矩阵式分布,养殖池深度为0.6-1.2米,面积为0.5-2平方米。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在溶洞立体养殖方法中,溶洞四周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溶洞内部环境幽暗,水源大多为溶洞环境中的地下水或者山泉,水质清凉,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温为18℃~22℃,富含矿物质,且具有流动性特点。所述露天池体3可养殖大鲵幼苗所需虾米或鱼苗。所述排水渠5能够迅速排水,避免溶洞内出现涨水情况时养殖池被淹没,幼苗流失。如图2,养殖池6呈矩阵式分布,有大小两种池体,管道2连通每一个养殖池,养殖池中均有多档位水阀8,投放大鲵幼苗前,打开水阀8高档位对池体进行全方位的冲刷,污水经排水孔9流出,将养殖池清洗干净消毒后根据幼苗年龄段分别放在不同规格的养殖池中,养殖池水深控制在池体深度的1/3-1/2,小池体投放6个月-1年的大鲵幼苗,控制在池底单层平铺面积的40%-50%的养殖密度;大池体投放1年-2年的大鲵幼苗,控制在池底单层平铺面积的20%-30%的养殖密度;投苗后,打开水阀8低档位保持适量的水源供给,养殖池壁设置有1-2个10厘米×10厘米的溢水口,溢水口水位挡板10和筛板11,养殖池内水位过高时,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防止幼苗流出。所述水阀8是压力喷水式。如图3,各养殖池6之间设有10-20厘米宽的排水沟15和20厘米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养殖池体修建:在溶洞内部修建养殖池,在溶洞空间较大处修建两层养殖池,溶洞空间较小处修建一层养殖池,养殖池呈矩阵式分布,养殖池深度为0.6‑1.2米,面积为0.5‑2平方米,利用溶洞环境,在其上方或上游设置水源蓄水池,溶洞底部修建排水渠,溶洞顶部修建露天池体;各养殖池和露天池体通过管道连接至水源蓄水池,养殖池体修建完成后,放水浸泡3‑6个月,对养殖池体进行全方位的刷洗排污,再用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养殖池体消毒3‑5次;步骤2,养殖池体清洁与消毒:养殖池更换大鲵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清扫与消毒,之后再投苗;步骤3,投苗:养殖池水深控制在1/3‑1/2,小池体投放6个月‑1年的大鲵幼苗,控制在40%‑50%的养殖密度;大池体投放1年‑2年的大鲵幼苗,控制在20%‑30%的养殖密度;投苗后,打开池体管道,保持适量的水源供给;步骤4,饲养:新投苗池体前期投放鲜活小鱼虾,每天1次, 每次0.5千克,持续8‑10天;之后逐渐增加10%‑50%的饲料,每天喂养1次,每次0.5‑1千克,持续3个月;后期采用80%饲料和20%鱼虾喂养,每天投放2次,每次投放0.5‑1千克;步骤5,监管:发现状态异常的幼苗立即处理,皮肤溃烂或有伤口的用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有死亡的打捞出来,对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洁和消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养殖池体修建:在溶洞内部修建养殖池,在溶洞空间较大处修建两层养殖池,溶洞空间较小处修建一层养殖池,养殖池呈矩阵式分布,养殖池深度为0.6-1.2米,面积为0.5-2平方米,利用溶洞环境,在其上方或上游设置水源蓄水池,溶洞底部修建排水渠,溶洞顶部修建露天池体;各养殖池和露天池体通过管道连接至水源蓄水池,养殖池体修建完成后,放水浸泡3-6个月,对养殖池体进行全方位的刷洗排污,再用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养殖池体消毒3-5次;步骤2,养殖池体清洁与消毒:养殖池更换大鲵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清扫与消毒,之后再投苗;步骤3,投苗:养殖池水深控制在1/3-1/2,小池体投放6个月-1年的大鲵幼苗,控制在40%-50%的养殖密度;大池体投放1年-2年的大鲵幼苗,控制在20%-30%的养殖密度;投苗后,打开池体管道,保持适量的水源供给;步骤4,饲养:新投苗池体前期投放鲜活小鱼虾,每天1次,每次0.5千克,持续8-10天;之后逐渐增加10%-50%的饲料,每天喂养1次,每次0.5-1千克,持续3个月;后期采用80%饲料和20%鱼虾喂养,每天投放2次,每次投放0.5-1千克;步骤5,监管:发现状态异常的幼苗立即处理,皮肤溃烂或有伤口的用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有死亡的打捞出来,对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洁和消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鲵溶洞立体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所述饲料由以下质量份比的组分组成:鱼粉25-30份;植物蛋白30-35份;干酪素0-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涛何大康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汇源大鲵驯养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