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转换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142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氧而引起的量子点的劣化并且抑制亮度的降低的波长转换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波长转换膜具有波长转换层及夹持波长转换层的辅助层,波长转换层具有内含聚乙烯醇及波长转换粒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固化物粒子,辅助层的氧透过率为1.0×10

Wavelength conversion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波长转换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波长转换膜。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平板显示器作为耗电量小、节省空间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用途逐年扩展。在近年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LCD性能改善进一步要求省电化或颜色再现性提升等。伴随LCD的背光的省电化,为了提高光利用效率并且提高颜色再现性,提出有利用包含将入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的量子点(QuantumDot,QD,还称为量子点。)作为发光材料(荧光体)的波长转换层。所谓量子点,是在三维全方向上移动方向受到限制的电子的状态,半导体的纳米粒子由高势垒立体包围时,该纳米粒子成为量子点。量子点显现各种量子效应。例如,显现电子的状态密度(能级)被离散化的“量子尺寸效应”。根据该量子尺寸效应,能够使量子点的大小更改,由此控制光的吸收波长或发光波长。通常,这种量子点分散在树脂等中,例如作为进行波长转换的波长转换膜,配置于背光与液晶面板之间来使用。若从背光向波长转换膜入射激励光,则量子点被激励而发出荧光。在此能够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的发光特性的量子点,使各量子点发出红色光、绿色光或蓝色光的半值宽度窄的光而具体实现白色光。基于量子点的荧光由于半值宽度较窄,因此能够使通过适当地选择波长而获得的白色光成为高亮度以及设计成颜色再现性优异。量子点存在容易因水分或氧气而劣化,尤其发光强度因光氧化反应而下降的问题。因此,波长转换膜构成为在包含量子点的作为波长转换层的量子点的树脂层(以下,还称为“波长转换层”)的两个主表面层叠阻气膜来保护波长转换层。并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量子点分散于母材内且由低透氧性的树脂涂布了外表面的包覆粒子,并记载有将该包覆粒子用于光学膜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4403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可知若将波长转换膜的构成设为由阻气膜夹着波长转换层的构成的情况下,阻气膜的阻气性高,则产生从波长转换膜射出的亮度变低等问题。通常,阻气膜具有由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构成的阻气层而成。阻气性高的阻气膜的阻气层更致密地形成。因此,认为入射到波长转换膜的波长转换层的光及由波长转换膜的波长转换层波长转换而射出的光通过阻气膜(阻气层)时吸收更多,因此导致亮度变低。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氧而引起的量子点的劣化并且抑制亮度的降低的波长转换膜。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通过如下能够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具有波长转换层及夹持波长转换层的辅助层,波长转换层具有内含聚乙烯醇及波长转换粒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固化物粒子,辅助层的氧透过率为1.0×100~1.0×10-2cc/(m2·day·atm)。即,发现了能够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上述课题。(1)一种波长转换膜,其具有:波长转换层;及夹持波长转换层的辅助层,波长转换层具有聚乙烯醇及内含波长转换粒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固化物粒子,辅助层的氧透过率为1.0×100~1.0×10-2cc/(m2·day·atm)。(2)根据(1)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为86~97mol%。(3)根据(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辅助层的至少一个为由聚乙烯醇构成的层。(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辅助层的至少一个为由丁烯二醇与乙烯醇的共聚合树脂构成的层。(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辅助层的至少一个为由乙烯与乙烯醇的共聚合树脂构成的层。(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辅助层的至少一个为由硅氧化物构成的层。(7)根据(6)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具有支撑层,支撑由成为辅助层的硅氧化物构成的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氧而引起的量子点的劣化且抑制亮度的降低的波长转换膜。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波长转换膜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波长转换膜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3是具备了波长转换膜的背光单元的概略结构剖视图。图4是具备了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波长转换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说明书的附图中,为了容易辨识,适当地更改各部的比例而示出。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所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包含“~”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并且,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以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方或任一方的含义使用。“(甲基)丙烯酰基”等也相同。<波长转换膜>本专利技术的波长转换膜,其具有:波长转换层;及夹持波长转换层的辅助层,波长转换层具有聚乙烯醇及内含波长转换粒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固化物粒子,辅助层的氧透过率为1.0×100~1.0×10-2cc/(m2·day·atm)。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波长转换膜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波长转换膜10a具有:波长转换层12,具有由聚乙烯醇构成的粘合剂16及分散于粘合剂16中的多个固化物粒子18;及辅助层14a、辅助层14b,夹持波长转换层12。固化物粒子1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固化物粒子”。并且,固化物粒子18内含量子点等波长转换粒子,并具有将入射到波长转换膜的光波长转换而射出的功能。在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波长转换膜10a中,辅助层14a及辅助层14b的氧透过率分别为1.0×100~1.0×10-2cc/(m2·day·atm)。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已知存在如下问题:在具有将量子点分散于树脂粘合剂中的波长转换层且进行波长转换的波长转换膜中,抑制因氧而引起的量子点的劣化,因此在由阻气膜夹着波长转换层而保护波长转换层的构成中,导致从波长转换膜射出的光的亮度降低。认为其原因在于阻气性高的阻气膜的阻气层致密地形成,因此通过阻气层时的光的吸收变大。相对于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波长转换膜10a具有如下构成,即波长转换层12具有内含量子点等波长转换粒子的多个固化物粒子18分散于作为粘合剂16的聚乙烯醇中的构成,并且波长转换层12夹持于氧透过率1.0×100~1.0×10-2cc/(m2·day·atm)的辅助层14a、辅助层14b的构成。将波长转换层设为内含波长转换粒子的固化物粒子分散于由阻气性高的聚乙烯醇构成的粘合剂中的构成,进而将波长转换层设为由规定范围的氧透过率的辅助层夹持的构成,由此不使用具有光的吸收变大的高阻气性的阻气膜也能够保护波长转换粒子,从而能够抑制从波长转换膜射出的光的亮度降低。在此,即使直接将波长转换粒子分散于阻气性高的(透氧系数低)树脂中,产生凝聚等而不能适当地分散。因此,通过设为使波长转换粒子包含于固化物粒子18中且将固化物粒子18分散于粘合剂16中的构成,即使将阻气性高的树脂用作粘合剂16,也能够将固化物粒子18即波长转换粒子适当地分散于粘合剂16中。并且,简单地设为将含有波长转换粒子的固化物粒子分散于粘合剂中的构成的情况下,有时存在于波长转换层的表面附近的波长转换粒子因氧而产生劣化而发光强度降低。相对于此,本专利技术中具有由氧透过率为1.0×100cc/(m2·da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长转换膜,其具有波长转换层及夹持所述波长转换层的辅助层,所述波长转换层具有内含聚乙烯醇及波长转换粒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固化物粒子,所述辅助层的氧透过率为1.0×1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24 JP 2017-0103821.一种波长转换膜,其具有波长转换层及夹持所述波长转换层的辅助层,所述波长转换层具有内含聚乙烯醇及波长转换粒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固化物粒子,所述辅助层的氧透过率为1.0×100~1.0×10-2cc/(m2·day·at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所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为86~97mo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安谕司大场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