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光玥专利>正文

直线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5575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线运动装置,包括一轨道,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导引槽;一承载组件,具有一承载板及一承载座,该承载座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导引槽,该承载组件盖合于该轨道上;及多个摩擦组件,平行设置于该轨道的导引槽与该承载座的第二导引槽之间,该等摩擦组件为一杆体,该等摩擦组件中段由杆体外向杆体中心以一既定深度切割,形成一围绕杆体中段的油室;其中该轨道及该承载组件藉由该等摩擦组件与该第一导引槽及第二导引槽的卡合使该轨道与该承载组件做相对运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线运动装置,特别有关一种直线运动装置的摩擦组件内的油室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的直线运动轨道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其提供两对象进行相对直线运动,并具有降低阻力以及导引之结构者,在这类结构中,其轨道内部两侧具有一导引槽,设置有多个摩擦组件,摩擦组件沿着该轨道两侧平行设置,其承载组件的承载座两侧亦设有导引槽,以容纳摩擦组件。然而,虽然线接触的方式可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而不容易损坏,且在工作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因其接触面积较大而具有较高的磨擦力,因此在承载组件移动时需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移动。另外,公知的直线运动轨道结构的导引组件与导引组件槽及导引槽的接触面十分密合,在考虑降低摩擦力的情况下,此接触面须藉由润滑剂来降低其摩擦力,但因接触面的密合度,使润滑剂无法有效渗入间隙以降低其摩擦力。因此,技术人基于前述理由,因而进行改良习用直线运动轨道技术所具有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直线运动装置,主要提供一直线运动轨道及设置于轨道内部两侧平行的摩擦组件,并透过摩擦组件与导引槽间的线接触作为承载组件与轨道之间直线运动的导引方式,因此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此外,本技术的直线运动装置,在摩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运动装置,包括:一轨道,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导引槽;一承载组件,具有一承载板及一承载座,该承载座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导引槽,该承载组件盖合于该轨道上;及多个摩擦组件,平行设置于该轨道的导引槽与该承载座的导引槽之间,该等摩擦组件为一杆体,该等摩擦组件中段由杆体外向杆体中心以一既定深度切割,形成一围绕杆体中段的油室;其中该轨道及该承载组件藉由该等摩擦组件与该导引槽的卡合使该轨道与该承载组件做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玥
申请(专利权)人:黄光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