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485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结构,包括触控传感器、液晶显示模块和外壳,所述触控传感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圆弧面A,所述触控传感器嵌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与圆弧面A配合的圆弧面B,所述液晶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触控传感器和外壳之间;所述触控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靠近圆弧面A的开始折弯处;所述触控传感器位于显示区宽度方向之外的位置设置有线路布设区A,两侧所述圆弧面A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圆弧面A位于所述开槽之外的位置设置有线路布设区B。通过调整模组结构,形成窄边框,缩小设备的体积,屏占比高。

A Tactile Display Integrated Modu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结构
本技术涉及触显一体
,尤其涉及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存中,对于电视机、电子白板等大尺寸设备中,由于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线路普遍采用四周边缘布设的形式,使线路与显示屏处于同一平面,导致大量的电容线路布设在显示屏的四周,造成电视机、电子白板等大尺寸触显设备的体积大、屏占比很低,不能满足设备轻量化及美观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结构,通过调整模组结构,形成窄边框,缩小设备的体积,屏占比高。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结构,包括触控传感器、液晶显示模块和外壳,所述触控传感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圆弧面A,所述触控传感器嵌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与圆弧面A配合的圆弧面B,所述液晶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触控传感器和外壳之间;所述触控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靠近圆弧面A的开始折弯处;所述触控传感器位于显示区宽度方向之外的位置设置有线路布设区A,两侧所述圆弧面A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圆弧面A位于所述开槽之外的位置设置有线路布设区B;所述线路布设区A以及所述线路布设区B上的线路均与液晶显示模块电性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液晶显示模块根据装配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面板、光学膜片、导光板、反射片。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触控传感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纳米银导电材料层、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第二纳米银导电材料层、第二透明光学胶层。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触控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防眩膜层。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开槽设置为镭射开槽。作为优选的方案,每个所述圆弧面中设置所述开槽的数量为N,所述N≥1。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圆弧面A的半径与液晶显示模块的厚度相适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触控传感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圆弧面A,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与圆弧面A配合的圆弧面B,使显示区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延伸至靠近圆弧面A的开始折弯处,线路铺设在线路布设区A和线路布设区B,这样的结构设置,使线路隐藏在位于显示区侧面的线路布设区B,解决了电容线路全部与显示区位于同一平面的情况下布设在显示区四周的问题,从而缩小大尺寸触显设备的体积,使设备的屏占比高,满足设备轻量化及美观的要求;2、触控传感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纳米银导电材料层、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第二纳米银导电材料层、第二透明光学胶层,利用纳米银导电材料的延展性和可挠性,使触控传感器的两端折弯形成圆弧面A后不会影响其质量;3、两侧圆弧面A均开设有开槽,用以触控传感器进行圆弧面折弯工艺时的张力,一方面确保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降低报废率;4、触控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防眩膜层,使产品具有防眩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触控传感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触控传感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A处放大视图。附图标记为:触控传感器20、线路布设区A21、显示区22、线路布设区B23、开槽24、第一纳米银导电材料层25、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6、第二纳米银导电材料层27、第二透明光学胶层28、圆弧面29、液晶显示模块35、外壳30、面板34、光学膜片31、导光板32、反射片33、圆弧面B36、线路11。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体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结构,包括触控传感器20、液晶显示模块35和外壳30,所述液晶显示模块根据装配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面板34、光学膜片31、导光板32、反射片33,所述触控传感器20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纳米银导电材料层25、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6、第二纳米银导电材料层27、第二透明光学胶层28,其中,第一纳米银导电材料层25和第二纳米银导电材料层27均设置为纳米银导电膜,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6和第二透明光学胶层28设置为透明光学胶。所述触控传感器2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圆弧面A29,所述触控传感器嵌设在所述外壳内,通过透明光学胶与外壳固定;所述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与圆弧面A29配合的圆弧面B36,液晶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触控传感器和外壳之间,液晶显示模块的表面通过透明光学胶与触控传感器贴合固定;所述触控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区22,所述显示区22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靠近圆弧面A29的开始折弯处;所述触控传感器位于显示区22宽度方向之外的位置设置有线路布设区A21,两侧所述圆弧面A均开设有开槽24,所述圆弧面A位于所述开槽之外的位置设置有线路布设区B23;所述线路布设区A以及所述线路布设区B上的线路11均与液晶显示模块35电性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触控传感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圆弧面A,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与圆弧面A配合的圆弧面B,使显示区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延伸至靠近圆弧面A的开始折弯处,线路铺设在线路布设区A和线路布设区B,这样的结构设置,使线路隐藏在位于显示区侧面的线路布设区B,解决了电容线路全部与显示区位于同一平面的情况下布设在显示区四周的问题,让使用本结构的电视机、电子白板等大尺寸设备可以设计成窄边框,从而缩小大尺寸触显设备的体积,使设备的屏占比高,满足设备轻量化及美观的要求。触控传感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纳米银导电材料层、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第二纳米银导电材料层、第二透明光学胶层,利用纳米银导电材料的延展性和可挠性,使触控传感器的两端折弯形成圆弧面A后不会影响其质量。两侧圆弧面A均开设有开槽,用以触控传感器进行圆弧面折弯工艺时的张力,一方面确保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降低报废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触控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防眩膜层,使产品具有防眩功能。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槽设置为镭射开槽,提升产品的加工精度。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圆弧面中设置所述开槽的数量为N,所述N≥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圆弧面A的半径与液晶显示模块的厚度相适应。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结构,包括触控传感器、液晶显示模块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感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圆弧面A,所述触控传感器嵌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与圆弧面A配合的圆弧面B,所述液晶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触控传感器和外壳之间;所述触控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靠近圆弧面A的开始折弯处;所述触控传感器位于显示区宽度方向之外的位置设置有线路布设区A,两侧所述圆弧面A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圆弧面A位于所述开槽之外的位置设置有线路布设区B;所述线路布设区A以及所述线路布设区B上的线路均与液晶显示模块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结构,包括触控传感器、液晶显示模块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感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圆弧面A,所述触控传感器嵌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与圆弧面A配合的圆弧面B,所述液晶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触控传感器和外壳之间;所述触控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靠近圆弧面A的开始折弯处;所述触控传感器位于显示区宽度方向之外的位置设置有线路布设区A,两侧所述圆弧面A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圆弧面A位于所述开槽之外的位置设置有线路布设区B;所述线路布设区A以及所述线路布设区B上的线路均与液晶显示模块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