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测试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30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测试夹具,包括底座部件、下压模块、导向部件、驱动部件,底座部件两端设有导向部件,底座部件上方设有下压模块,下压模块上方设有驱动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探针压力测试治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确性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锂电池测试夹具性能佳,同时对不同电池的兼容性佳,同时更好的保证电流线和电压线的完美隔离;电压按压固定块与电流按压固定块之间设有隔离块对应按压,使得电流线与电压线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绝对的分离;弹簧与连接螺钉组合控制按压铜片的下压方式,可实现每次按压接触良好且按压力度相同;整体按压采用快速夹钳加直线轴承导向的运用,可是工作中操作简便且稳定。

Lithium battery test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测试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试夹具,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测试夹具。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的应用遍及各行各业,而锂电池都需经过性能测试方可投入使用,在当今各式各样的性能测试中,均不可避免地要用到极耳探针或铜片夹具,以保证测试连接线与极耳的良好接触。在现有的锂电池测试探针或铜片夹具中,多数采用简单的四杆机构快速夹钳直接将探针或铜片按压于极耳之上,由于该夹钳精度低,难以保证极耳不被刮伤或拉长,同时对不同电池的兼容性难以把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锂电池测试探针或铜片夹具中,多数采用简单的四杆机构快速夹钳直接将探针或铜片按压于极耳之上,由于该夹钳精度低,难以保证极耳不被刮伤或拉长,同时对不同电池的兼容性难以把握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型的锂电池测试夹具。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锂电池测试夹具,包括底座部件、下压模块、导向部件、驱动部件,所述底座部件两端设有导向部件,所述底座部件上方设有下压模块,所述下压模块上方设有驱动部件。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部件包括底座本体、电压接线铜块、电流接线铜块,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若干个电压接线铜块,所述电压接线铜块一侧设有电流接线铜块,所述电压接线铜块上设有极耳,所述电流接线铜块上设有极耳,所述电压接线铜块一端设有电压接线端子,所述电流接线铜块一端设有电流接线端子。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接线铜块与电流接线铜块之间的间距为1mm。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模块包括下压模块固定块、电压按压固定块、电压连接螺钉、电压弹簧、电压按压铜块、隔离块、电流按压固定块、电流连接螺钉、电流弹簧、电流按压铜块,所述下压模块固定块两端设有通孔,所述电压按压固定块通过电压连接螺钉固定在所述下压模块固定块上,所述电压按压固定块上设有通孔,所述电压连接螺钉穿过通孔及电压弹簧与所述电压按压铜块连接,并且固定在电压按压固定块上;所述电流按压固定块通过电流连接螺钉固定在所述下压模块固定块上,所述电流按压固定块上设有通孔,所述电流连接螺钉穿过通孔及电流弹簧与所述电流按压铜块连接,并且固定在电流按压固定块上,所述电压按压固定块与所述电流按压固定块之间设有隔离块。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按压铜块上设有极耳位,所述电流按压铜块上设有极耳位,所述电压按压铜块上的极耳与所述电压接线铜块上的极耳位相互压合并且接触,所述电流按压铜块上的极耳位与所述电流接线铜块上的极耳位相互压合且接触。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固定块、手动夹钳、连接螺钉,所述驱动固定块中部设有连接螺钉通孔,所述驱动固定块上设有手动夹钳,所述手动夹钳通过连接螺钉与下压模块固定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杆、轴承,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在底座本体上,所述导向杆另一端穿过轴承及下压模块固定块两端的通孔与所述驱动固定块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为直线轴承。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接线铜块及电流接线铜块上的极耳位形状为锯齿形。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按压铜块及电流按压铜块上的极耳位形状为锯齿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锂电池测试夹具性能佳,同时对不同电池的兼容性佳,同时更好的保证电流线和电压线的完美隔离;(2)电压按压固定块与电流按压固定块之间设有隔离块对应按压,使得电流线与电压线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绝对的分离;(3)弹簧与连接螺钉组合控制按压铜片的下压方式,可实现每次按压接触良好且按压力度相同;(4)整体按压采用快速夹钳加直线轴承导向的运用,可是工作中操作简便且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锂电池测试夹具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锂电池测试夹具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座部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压模块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压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压模块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部件;11、底座本体;12、电压接线铜块;120、电压接线端子;121、极耳位;13、电流接线铜块;130、电压接线端子;131、极耳位;2、下压模块;201、下压模块固定块;202、电压按压固定块;203、电压连接螺钉;204、电压弹簧;205、电压按压铜块;2051、极耳位;206、隔离块;207、电流按压固定块;208、电流连接螺钉;209、电流弹簧;210、电流按压铜块;2101、极耳位;3、导向部件;31、导向杆;32、轴承;4、驱动部件;41、驱动固定块;42、手动夹钳;43、连接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锂电池测试夹具,包括底座部件1、下压模块2、导向部件3、驱动部件4,所述底座部件1两端设有导向部件3,所述底座部件1上方设有下压模块2,所述下压模块2上方设有驱动部件4。优选地,所述底座部件1包括底座本体11、电压接线铜块12、电流接线铜块13,所述底座本体11上设有若干个电压接线铜块12,所述电压接线铜块12一侧设有电流接线铜块13,所述电压接线铜块12上设有极耳位121,所述电流接线铜块13上设有极耳位131,所述电压接线铜块12一端设有电压接线端子120,所述电流接线铜块13一端设有电流接线端子130。优选地,所述电压接线铜块12与电流接线铜块13之间的间距为1mm。优选地,所述下压模块2包括下压模块固定块201、电压按压固定块202、电压连接螺钉203、电压弹簧204、电压按压铜块205、隔离块206、电流按压固定块207、电流连接螺钉208、电流弹簧209、电流按压铜块210,所述下压模块固定块201两端设有通孔,所述电压按压固定块202通过电压连接螺钉203固定在所述下压模块固定块201上,所述电压按压固定块202上设有通孔,所述电压连接螺钉203穿过通孔及电压弹簧204与所述电压按压铜块205连接,并且固定在电压按压固定块202上;所述电流按压固定块207通过电流连接螺钉208固定在所述下压模块固定块201上,所述电流按压固定块207上设有通孔,所述电流连接螺钉208穿过通孔及电流弹簧209与所述电流按压铜块210连接,并且固定在电流按压固定块207上,所述电压按压固定块202与所述电流按压固定块207之间设有隔离块206。优选地,所述电压按压铜块205上设有极耳位2051,所述电流按压铜块210上设有极耳位2101,所述电压按压铜块205上的极耳位2051与所述电压接线铜块12上的极耳位121相互压合并且接触,所述电流按压铜块210上的极耳位与所述电流接线铜块13上的极耳位131相互压合并且接触。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4包括驱动固定块41、手动夹钳42、连接螺钉43,所述驱动固定块41中部设有连接螺钉通孔,所述驱动固定块41上设有手动夹钳42,所述手动夹钳42通过连接螺钉43与下压模块固定块201连接。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件3包括导向杆31、轴承32,所述导向杆31一端固定在底座本体11上,所述导向杆31另一端穿过轴承32及下压模块固定块201两端的通孔与所述驱动固定块41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轴承32为直线轴承。优选地,所述电压接线铜块12及电流接线铜块13上的极耳位形状为锯齿形。优选地,所述电压按压铜块205及电流按压铜块210上的极耳位形状为锯齿形。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部件、下压模块、导向部件、驱动部件,所述底座部件两端设有导向部件,所述底座部件上方设有下压模块,所述下压模块上方设有驱动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部件、下压模块、导向部件、驱动部件,所述底座部件两端设有导向部件,所述底座部件上方设有下压模块,所述下压模块上方设有驱动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件包括底座本体、电压接线铜块、电流接线铜块,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若干个电压接线铜块,所述电压接线铜块一侧设有电流接线铜块,所述电压接线铜块上设有极耳位,所述电流接线铜块上设有极耳位,所述电压接线铜块一端设有电压接线端子,所述电流接线铜块一端设有电流接线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接线铜块与电流接线铜块之间的间距为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模块包括下压模块固定块、电压按压固定块、电压连接螺钉、电压弹簧、电压按压铜块、隔离块、电流按压固定块、电流连接螺钉、电流弹簧、电流按压铜块,所述下压模块固定块两端设有通孔,所述电压按压固定块通过电压连接螺钉固定在所述下压模块固定块上,所述电压按压固定块上设有通孔,所述电压连接螺钉穿过通孔及电压弹簧与所述电压按压铜块连接,并且固定在电压按压固定块上;所述电流按压固定块通过电流连接螺钉固定在所述下压模块固定块上,所述电流按压固定块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桂平李明蔡兆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