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干草有效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21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苜蓿干草有效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与应用,旨在解决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技术问题。该方法为:取样品干燥粉碎;分析化验粗蛋白、水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含量值;取所述苜蓿干草粉,采用近红外光谱仪的光栅连续光谱方式对各苜蓿干草粉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的扫描收集;对所得数据的漫反射原始光谱进行导数处理、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去趋势校正,再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对应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检测苜蓿干草有效成分的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苜蓿干草主要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为精准饲喂打下基础。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ediction Model for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Alfalfa H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苜蓿干草有效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苜蓿干草有效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苜蓿是一种全球性栽培、适应性广泛、品质优良的牧草。苜蓿干草是指人工栽培的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牧草的紫花苜蓿在初花期刈割后经自然或人工干燥后制成的产品。苜蓿干草适口性好,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含量均衡,消化率可达70%~80%,在饲喂畜禽时可替代部分精饲料,具有极高的饲用价值。然而,紫花苜蓿的栽培需要优良的栽培技术,适宜生长在温暖干燥且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方不适宜于紫花苜蓿的栽培,夏季多雨、天气湿热对紫花苜蓿的生长最为不利,且虫害严重,这导致我国紫花苜蓿的种植范围小,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精准、高效、个性化定制成为苜蓿干草作为饲料的新方向。而苜蓿干草成分和其含量的评价成为精准饲喂的基础。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评价苜蓿干草成分和其含量的方法,以达到高效利用苜蓿干草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苜蓿干草有效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苜蓿干草有效成分含量的评价中,以解决苜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苜蓿干草有效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一定样本数量的有代表性的苜蓿干草样品干燥,粉碎,得苜蓿干草粉;(2)依据常规方法分析化验上步所得各苜蓿干草粉样品的粗蛋白、水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含量值;(3)取所述苜蓿干草粉,同时采用近红外光谱仪的光栅连续光谱方式在波长1400nm~2500nm 范围内对各苜蓿干草粉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的扫描收集;(4)对上步所得近红外光谱数据的漫反射原始光谱进行导数处理、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去趋势校正,分别确定苜蓿干草粗蛋白、水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所对应的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苜蓿干草有效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一定样本数量的有代表性的苜蓿干草样品干燥,粉碎,得苜蓿干草粉;(2)依据常规方法分析化验上步所得各苜蓿干草粉样品的粗蛋白、水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含量值;(3)取所述苜蓿干草粉,同时采用近红外光谱仪的光栅连续光谱方式在波长1400nm~2500nm范围内对各苜蓿干草粉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的扫描收集;(4)对上步所得近红外光谱数据的漫反射原始光谱进行导数处理、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去趋势校正,分别确定苜蓿干草粗蛋白、水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所对应的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数据:再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步骤(2)中所得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值建立对应的预测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苜蓿干草有效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干燥时水分含量控制为2%~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苜蓿干草有效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1)中,苜蓿干草样品粉碎后过35~45目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苜蓿干草有效成分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2)中,粗蛋白检测安照标准《GB/T6432-1994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进行;所述水分检测按照标准《GB/T64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贺永惠李黎何云王清华朱伟然刘星张国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饲草饲料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