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88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其适用于施工电梯与楼层间的转运,包括至少一个以上槽钢和位于其上的承载板。槽钢的井口处相向设有延伸部,槽钢邻接凹槽的一面设有连通到槽钢凹槽的多个开孔,槽钢固定于楼板上。所述承载板下设有竖板,该竖板伸入到槽钢的凹槽之内。该竖板伸入槽钢凹槽之内的一端设有横板,该横板的宽度大于槽钢的两延伸部之间的距离。槽钢的开孔匹配有螺杆,其可穿过开孔抵靠在承载板的竖板上,从而固定住承载板的移动。所述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无需现场搭建,安全可靠,可重复利用,提升了转运的效率。

Push-pull Mobile Transfer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施工电梯与楼层间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
技术介绍
施工电梯在项目垂直运输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位于繁华的都市中心的项目普遍存在场地内空间紧张的情况,室外总体无较宽区域堆放物资,因此只好将材料堆放在楼层间。在将这类材料运输的时候常常会产生诸多不便,比如,在楼层同施工电梯处的转接,尽管两者相距很近,但足以导致各类运输板车无法直接通过,必须搭建转接平台。通常此类的材料运输十分密集,各类运输板车,劳动车过往,人员走动,因此对转接平台要求高,现场制作的钢管+模板转接平台存在有高差,不平整的情况,会影响转接效率和质量,甚至于影响到施工的进展和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施工电梯与楼层间的转接平台,在保证安全性能的情况下,能够节省安装时间,保证使用的稳定性,可以重复使用无需每次现场搭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施工电梯与楼层间的转接平台需要现场搭建,耗时耗力耗物料,且每次搭建质量标准不统一,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开发出一种一体式的移动转接平台,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其包括:一个以上的槽钢,所述的槽钢的其中一面设有凹槽,且在邻接凹槽的任一面设有一个以上的开孔,所述的开孔与该凹槽相连通,所述凹槽的井口两侧分别设有延伸部,该延伸部相向延伸靠近,所述的槽钢在应用时铺设于楼板上;一承载板,该承载板下设有一竖板,该竖板可伸入所述槽钢的凹槽内,该竖板与该承载板固结,所述竖板伸入所述凹槽的一端连接有一横板,该横板的长度大于所述两延伸部之间的距离;一螺杆,该螺杆可穿过所述槽钢的开孔,伸入所述槽钢的凹槽之内,并可抵靠所述竖板,该螺杆与所述开孔设有螺纹链接,使得该螺杆可以相对所述凹槽做轴向运动。优选的,所述槽钢为两条,相互呈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槽钢通过U型螺杆固设于楼板上。优选的,在所述竖板与所述承载板的连接处,焊接有角钢。优选的,所述竖板设有一凹洞,该凹洞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杆的直径,使得所述螺杆穿过所述槽钢的开孔后,可以继续伸入到该凹洞内。本技术利用所提供的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方便对其承载板的位置做微调,比传统的钢管和木板搭建方式更为精确和稳定。同时,该方式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软件提前设计成型,据此制作的成品可以重复多次利用,搭建过程快捷方便,搭建后稳固耐用,能确保施工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楼墙,2.钢槽,3.承载板,4.U型螺杆,5.螺杆,6.横板,7.角钢,8.延伸部,9.凹槽,10.竖板,11.开孔,12.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详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更进一步以如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如下:在本实施例中,该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主要包括有两根槽钢2和铺设于该两根槽钢2之上的一承载板3,该承载板3可以是木板、硬塑板或其它板材,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钢板,该钢板在固定好之后,就可以搭建出楼层和电梯之间的转运平台,人员和车辆即可在其上行走。所述承载板下以等同于两根槽钢的凹槽之间的距离分别固设有竖板10,所述竖板10可以伸入到钢槽2的凹槽9之内,从而可以引导该钢板沿着两根槽钢2移动滑行。在本实施例中,该槽钢2优选5#槽钢,当然其它型号的槽钢也可以,用作钢板的下方支撑及轨道,并进一步在所述的5#槽钢的凹槽井口处分别相向地设有延伸部8,并且在所述的竖板10相对于连接钢板的另一端焊接有一块横板6,横版6的宽度大于槽钢的两个延伸部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防止钢板在过平板车及行走的情况下翘翻。进一步的,为了稳固安全性能,在竖板与主板焊接角钢7进行加固。当然,前述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除焊接之外的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为了能够将钢板固定在某一合适的位置,在槽钢的侧面每隔5厘米设置一个开孔11,配合螺杆5可以在调节好钢板的伸出距离之后将钢板固定在该固定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螺杆5为M12螺杆,该螺杆5配合所匹配的螺帽12,可以将该钢板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从而作为楼层和电梯之间的转接平台。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使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了成品库,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式,调整槽钢的长度、钢板宽度及长度并且使用Revit族库功能可以将对应的转接平台存入族库中,方便下次建模定位时使用,并且可以实时拉出所需材料清单列表,可以快速计算材料需求量。本技术具体使用时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的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结合现场施工电梯的布置及附墙1距离,初步确定转接平台的定位及定距推移量,之后根据相关图纸确定平台的槽钢2定位、U型螺杆4定位。步骤2:根据步骤1所确定的定位,将槽钢2和U型螺杆4固定。通常现场主要采取预埋U型螺杆4与钢筋焊接的方式先行固定,焊接时需要注意施工作业的安全情况,积极采取预防及防护措施。定位好U型螺杆4后,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之前,不可将槽钢2固定在U型螺杆4之上。步骤3:在安装槽钢时,根据U型螺杆布置两根槽钢,本实施例中,选用5#槽钢,将两根5#槽钢固定在U型螺杆4之上。步骤4:将承载板3的竖板10及该竖板10之下的横板6插入到槽钢2的凹槽9之中,使得所述钢板可在槽钢2上进行滑移,直至钢板所处的位置可以覆盖到楼梯和楼层之间的间隙。步骤5:在达到相应位置时使用螺杆5进行固定,螺杆5必须紧固到位。螺杆5固定时,首先找到竖板10所在槽钢2的位置处,将螺杆5经槽钢上侧面的开孔11插入到凹槽9深处并抵靠住竖板10,通过螺杆5及其配套螺帽12将钢板固定紧。本技术的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不同于普通钢管+木板的铺设方式,不需要在现场实际定位并调整,其成品仅需要对U型螺杆4进行定位。通常情况下,定位已根据实际情况在图纸或BIM模型中进行了模拟。同时,使用成品的槽钢2、承载板3,避免了现场切割而导致的尺寸不准确,导致可能在转接平台与施工电梯间的间隙。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若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技术所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特征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的槽钢,所述的槽钢的其中一面设有凹槽,且在邻接凹槽的任一面设有一个以上的开孔,所述的开孔与该凹槽相连通,所述凹槽的井口两侧分别设有延伸部,该延伸部相向延伸靠近,所述的槽钢在应用时铺设于楼板上;一承载板,该承载板下设有一竖板,该竖板可伸入所述槽钢的凹槽内,该竖板与该承载板固结,所述竖板伸入所述凹槽的一端连接有一横板,该横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距离;一螺杆,该螺杆可穿过所述槽钢的开孔,伸入所述槽钢的凹槽之内,并可抵靠所述竖板,该螺杆与所述开孔设有螺纹链接,使得该螺杆可以相对所述凹槽做轴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拉式移动转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的槽钢,所述的槽钢的其中一面设有凹槽,且在邻接凹槽的任一面设有一个以上的开孔,所述的开孔与该凹槽相连通,所述凹槽的井口两侧分别设有延伸部,该延伸部相向延伸靠近,所述的槽钢在应用时铺设于楼板上;一承载板,该承载板下设有一竖板,该竖板可伸入所述槽钢的凹槽内,该竖板与该承载板固结,所述竖板伸入所述凹槽的一端连接有一横板,该横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距离;一螺杆,该螺杆可穿过所述槽钢的开孔,伸入所述槽钢的凹槽之内,并可抵靠所述竖板,该螺杆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朋程郭超顾浩徐嘉宝徐晓龙马春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