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881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包括盾体本体,所述盾体本体包括依次从前至后设置的土舱、前盾、中盾和尾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盾和中盾之间不具有隔板,其二者的内部空间相接合,形成一集合舱,且所述集合舱为密封空间;所述中盾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后舱门、第一进气孔和第一卸气孔,所述前盾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前舱门;所述集合舱通过第一前舱门、第一后舱门分别与土舱、尾盾相连通或相切断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作业空间大,安全性高,人员进出方便,并且可同步进行换刀、运刀、人员轮换作业的集成式人舱。

A Shield Structure of Shield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机
,特别涉及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日益暴露出城市给、排水能力的不足,海底深邃工程,已越来越迫切。现有的排污管道,一般是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在深海里进行排放,隧道一般起始于陆地污水处理厂,终止于深海海底。由于海底设置接收井造价昂贵,且施工风险高,故采用盾构施工多数采用弃壳处理,设备利用率低。国内目前已有的盾构机盾体,前盾和中盾之间具有隔板,只有前盾为密闭空间带压作业,而中盾不是密闭空间,通常在前盾内设一个独立的密闭舱体即人舱,在前盾内进行带压换刀作业,但是作业空间小,人员进出不便,且主机与盾构操作人员作业空间直接连通,在发生涌水、坍方等危急情况下,无法有效保证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包括盾体本体,所述盾体本体包括依次从前至后设置的土舱、前盾、中盾和尾盾,所述前盾和中盾之间不具有隔板,其二者的内部空间相接合,形成一集合舱,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包括盾体本体(1),所述盾体本体(1)包括依次从前至后设置的土舱(11)、前盾(12)、中盾(13)和尾盾(1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盾(12)和中盾(13)之间不具有隔板,其二者的内部空间相接合,形成一集合舱(15),且所述集合舱(15)为密封空间;所述中盾(13)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后舱门(131)、第一进气孔(2)和第一卸气孔(3),所述前盾(1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前舱门(121);所述集合舱(15)通过第一前舱门(121)、第一后舱门(131)分别与土舱(11)、尾盾(14)相连通或相切断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包括盾体本体(1),所述盾体本体(1)包括依次从前至后设置的土舱(11)、前盾(12)、中盾(13)和尾盾(1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盾(12)和中盾(13)之间不具有隔板,其二者的内部空间相接合,形成一集合舱(15),且所述集合舱(15)为密封空间;所述中盾(13)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后舱门(131)、第一进气孔(2)和第一卸气孔(3),所述前盾(1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前舱门(121);所述集合舱(15)通过第一前舱门(121)、第一后舱门(131)分别与土舱(11)、尾盾(14)相连通或相切断设置。2.如要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舱(15)内对应于所述第一后舱门(131)处设有第一人舱(130),该第一人舱(130)包括第一舱体(132)、第二进气孔(133)、第二卸气孔(134)、第一内舱门(135)和所述第一后舱门(131);所述第二进气孔(133)和第二卸气孔(134)均紧邻第一后舱门(131)设置,所述第一内舱门(135)设于与所述第一后舱门(131)相对的一侧面上。3.如要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舱(15)内对应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刘恒吕专真陈贝贝李峰郭宏耀李秀帅林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厦工中铁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