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84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门锁,包括面板、把手,所述面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把手通过螺钉固接,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设有驱动圆盘,所述驱动圆盘的前侧壁设有两个驱动凸块,所述门锁包括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传动套的前端外露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传动套的前端设有传动圆盘,所述传动圆盘设有两个避让长孔,所述避让长孔呈弧形。其能够适用于“左开”(门板的右侧边缘为铰接轴,门锁安装在门板内壁的左侧)和“右开”(门板的左侧边缘为铰接轴,门锁安装在门板内壁的右侧)这两种装门形式。

Doo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锁。
技术介绍
部分房门设有猫眼,屋内人员可通过猫眼观察屋外的情况。房门需开设猫眼孔来安装猫眼,不法分子通过将猫眼破拆后,有可能将作案工具经猫眼孔伸入屋内,以拨动房门里侧的门锁把手来开门,实现入屋盗窃。并且,现有技术中的门锁只能够安装在房门内壁的一侧(左侧或右侧),因而,现有技术中的门锁只能够适用于“左开”(门板的右侧边缘为铰接轴,门锁安装在门板内壁的左侧)和“右开”(门板的左侧边缘为铰接轴,门锁安装在门板内壁的右侧)的其中一种装门形式,而不能适用以上两种装门形式,因而,现有技术中的门锁对于不同装门形式的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其能够防止不法分子经猫眼孔实施开锁,并且,其能够适用于“左开”(门板的右侧边缘为铰接轴,门锁安装在门板内壁的左侧)和“右开”(门板的左侧边缘为铰接轴,门锁安装在门板内壁的右侧)这两种装门形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门锁,包括面板、把手,所述面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把手通过螺钉固接,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设有驱动圆盘,所述驱动圆盘的前侧壁设有两个驱动凸块,所述门锁包括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传动套的前端外露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传动套的前端设有传动圆盘,所述传动圆盘设有两个避让长孔,所述避让长孔呈弧形,所述避让长孔处于所述驱动凸块的转动轨迹,每个所述驱动凸块穿过一个所述避让长孔,所述避让长孔用于在所述驱动圆盘反向转动的过程中避让所述驱动凸块,所述门锁包括传动片和传动杆,所述传动套的前端开设有第一传动仿形孔,所述传动片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所述主体部开设有第二传动仿形孔,所述传动杆的横截面轮廓为非圆形,所述第一传动仿形孔、所述第二传动仿形孔的轮廓均与所述传动杆的横截面轮廓相应,所述传动片叠置于所述传动圆盘的前侧壁,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第二传动仿形孔而局部处于所述第一传动仿形孔内,所述凸出部处于所述驱动凸块的转动轨迹并抵靠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凸块,当所述把手正向摆动时,所述驱动凸块通过所述传动片带动所述传动杆及所述传动套一并正向转动,以实现上锁。具体地,所述面板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竖向相对两个内壁均设有限位块,所述把手连接套套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个末端均朝外伸出,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侧壁设有两个扭簧拨块,两个所述扭簧拨块沿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常态下:所述把手处于横向状态;所述复位扭簧的两个扭簧末端分别抵着两个所述限位块各自的下侧/上侧,相应地,所述复位扭簧的两个扭簧末端分别抵着两个所述扭簧拨块各自的下侧/上侧。具体地,两个所述驱动凸块沿所述驱动圆盘的周向均匀分布,相应地,两个所述避让长孔沿所述传动圆盘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避让长孔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0°~130°,在常态下,所述驱动凸块处于所述避让长孔的中部。具体地,所述传动片的所述主体部呈局部圆形,所述传动片的所述凸出部呈局部扇形,所述凸出部的圆弧与所述主体部的圆弧彼此同心,所述传动圆盘的前侧壁设有外限位凸缘和内限位凸缘,所述内限位凸缘呈圆弧状,所述内限位凸缘的内壁轮廓与所述主体部的局部圆形适配,所述外限位凸缘呈环状,所述外限位凸缘的内壁轮廓与所述凸出部的圆弧适配,所述内限位凸缘与所述外限位凸缘能共同引导所述传动片,使所述传动片能够相对所述传动圆盘转动。具体地,所述凸出部所对应的圆心角为85°~95°,所述传动杆的横截面呈正方形,当所述凸出部抵靠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凸块时,所述主体部所开设的第二传动仿形孔与所述传动套所开设的第一传动仿形孔彼此对齐。具体地,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段的横截面轮廓呈方形,所述把手的内部设有方形空腔,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段与所述方形空腔适配,所述方形空腔与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通过螺钉相互固接。具体地,所述面板固定地设有盖板,所述盖板抵着所述传动片的前侧壁,使所述传动片保持叠置于所述传动圆盘的前侧壁。具体地,所述盖板设有“左开”标识和“右开”标识,所述传动片的前侧壁设有指示箭头,当所述传动片调整至所述指示箭头指向所述“左开”标识时,所述凸出部抵靠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凸块,此时,所述门锁适用于“左开”的装门形式,当所述传动片调整至所述指示箭头指向所述“右开”标识时,所述凸出部抵靠于其中另一个所述驱动凸块,此时,所述门锁适用于“右开”的装门形式。具体地,所述传动圆盘设有两个复位凸块,两个所述复位凸块沿所述传动圆盘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常态下,两个所述复位凸块均抵靠着所述两个扭簧末端各自的下侧/上侧。具体地,两个所述复位凸块均朝后延伸。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传动圆盘设有两个避让长孔,避让长孔呈弧形,避让长孔处于驱动凸块的转动轨迹,每个驱动凸块穿过一个避让长孔,避让长孔用于在驱动圆盘反向转动的过程中避让驱动凸块,当不法分子破拆猫眼,并经猫眼孔用工具朝下(即反向)拨动把手时,把手带动驱动圆盘反向转动,在此过程中,避让长孔会避让驱动圆盘的驱动凸块,使得驱动圆盘空转而不会带动传动圆盘及传动杆转动,因而不法分子无法单纯通过猫眼孔拨动把手来实施开锁。另外,把手连接套的后端与把手通过螺钉固接,并且,门锁包括传动片和传动杆,传动套的前端开设有第一传动仿形孔,传动片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主体部开设有第二传动仿形孔,传动杆的横截面轮廓为非圆形,第一传动仿形孔、第二传动仿形孔的轮廓均与传动杆的横截面轮廓相应,传动片叠置于传动圆盘的前侧壁,传动杆穿过第二传动仿形孔而局部处于第一传动仿形孔内,凸出部处于驱动凸块的转动轨迹并抵靠于其中一个驱动凸块,当把手正向摆动时,驱动凸块通过传动片带动传动杆及传动套一并正向转动,以实现上锁。使门锁在“右开”形式和“左开”形式之间切换,只需要依次传动杆、传动片及传动套拆下,继而,将螺钉卸下,即可将把手从把手连接套的后端卸下,继而,将把手转动180°,并重新装在把手连接套上,继而重新将螺钉拧上,以将把手连接套与把手重新固接。进一步,将传动套重新装上,并将传动片重新放置于传动圆盘的前侧面,并且,将传动片调节至凸出部抵靠于另一个驱动凸块,此时,主体部所开设的第二传动仿形孔与传动套所开设的第一传动仿形孔彼此对齐。继而,使传动杆穿过第二传动仿形孔并局部进入第一传动仿形孔,即完成门锁在“右开”形式和“左开”形式之间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门锁的分解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右开”形式的房门;图2为本专利技术门锁的另一分解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右开”形式的房门;图3为本专利技术门锁的竖向剖切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门锁的横向剖切视图,其中锁杆已局部进入传动缺口;图5为本专利技术门锁的另一横向剖切视图,其中锁杆未进入传动缺口;图6为把手连接套的透视视图;图7为传动套的透视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门锁的内部视图的局部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右开”形式的房门;图9为本专利技术门锁的内部视图的局部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左开”形式的房门;图10为本专利技术门锁安装状态下的房门里侧视图,其中房门为“右开”设置;图11为本专利技术门锁安装状态下的房门里侧视图,其中房门为“左开”设置;图12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把手,所述面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把手通过螺钉固接,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设有驱动圆盘,所述驱动圆盘的前侧壁设有两个驱动凸块,所述门锁包括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传动套的前端外露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传动套的前端设有传动圆盘,所述传动圆盘设有两个避让长孔,所述避让长孔呈弧形,所述避让长孔处于所述驱动凸块的转动轨迹,每个所述驱动凸块穿过一个所述避让长孔,所述避让长孔用于在所述驱动圆盘反向转动的过程中避让所述驱动凸块,所述门锁包括传动片和传动杆,所述传动套的前端开设有第一传动仿形孔,所述传动片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所述主体部开设有第二传动仿形孔,所述传动杆的横截面轮廓为非圆形,所述第一传动仿形孔、所述第二传动仿形孔的轮廓均与所述传动杆的横截面轮廓相应,所述传动片叠置于所述传动圆盘的前侧壁,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第二传动仿形孔而局部处于所述第一传动仿形孔内,所述凸出部处于所述驱动凸块的转动轨迹并抵靠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凸块,当所述把手正向摆动时,所述驱动凸块通过所述传动片带动所述传动杆及所述传动套一并正向转动,以实现上锁。...

【技术特征摘要】
1.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把手,所述面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把手通过螺钉固接,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设有驱动圆盘,所述驱动圆盘的前侧壁设有两个驱动凸块,所述门锁包括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传动套的前端外露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传动套的前端设有传动圆盘,所述传动圆盘设有两个避让长孔,所述避让长孔呈弧形,所述避让长孔处于所述驱动凸块的转动轨迹,每个所述驱动凸块穿过一个所述避让长孔,所述避让长孔用于在所述驱动圆盘反向转动的过程中避让所述驱动凸块,所述门锁包括传动片和传动杆,所述传动套的前端开设有第一传动仿形孔,所述传动片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所述主体部开设有第二传动仿形孔,所述传动杆的横截面轮廓为非圆形,所述第一传动仿形孔、所述第二传动仿形孔的轮廓均与所述传动杆的横截面轮廓相应,所述传动片叠置于所述传动圆盘的前侧壁,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第二传动仿形孔而局部处于所述第一传动仿形孔内,所述凸出部处于所述驱动凸块的转动轨迹并抵靠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凸块,当所述把手正向摆动时,所述驱动凸块通过所述传动片带动所述传动杆及所述传动套一并正向转动,以实现上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竖向相对两个内壁均设有限位块,所述把手连接套套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个末端均朝外伸出,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侧壁设有两个扭簧拨块,两个所述扭簧拨块沿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常态下:所述把手处于横向状态;所述复位扭簧的两个扭簧末端分别抵着两个所述限位块各自的下侧/上侧,相应地,所述复位扭簧的两个扭簧末端分别抵着两个所述扭簧拨块各自的下侧/上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凸块沿所述驱动圆盘的周向均匀分布,相应地,两个所述避让长孔沿所述传动圆盘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避让长孔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0°~130°,在常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汉标王妙玉童威云黄安川刘中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