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民居的仿古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4835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06
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民居的仿古改造方法,属于仿古建筑建设领域,包括拆除阳台,并在底板的外端水平设置延伸梁二;在顶板的外端水平设置延伸梁一;在延伸梁一、延伸梁二的外端与地面之间垂直设置有装饰木板以作为外墙板;在装饰木板的中段与双层民居本体的墙壁之间垂直设置有穿梁,穿梁与延伸梁二平行布置且位于延伸梁二下方;在延伸梁二与穿梁之间设置钢管;在装饰木板的上端与女儿墙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屋顶斜坡,在斜坡上铺设小青瓦;在屋顶斜坡与延伸梁一之间设置有瓜柱以荷载承担。利用本方案对民居进行仿古改造,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适用于对风貌要求整体性较高的建筑。

A Method of Ancient Renovation of Folk Dwel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民居的仿古改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古建筑建设
,特别涉及一种民居的仿古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古镇在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也遭受现代化与商业化的冲击。古镇的原始风貌遭到破坏,充斥着现代化与商业化元素,导致古镇失去本色,走向现代化与商业化的道路,古镇的价值体现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乡村建设不同于城市,其有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村庄进行改造时,都是拆除原有的民居平房,建造起缺少当地特色的混凝土新房,虽然改善了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却破坏了乡村的传统风貌,遗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乡村民居的“千村一面”问题正在漫延,缺少真实乡村的风貌,各种现象问题凸显,如建筑形式过于单一,未能体现村庄特色,甚者还有乱搭乱建、建筑风貌混杂等问题。现有乡村民居的基本结构如图1-图2所示,为两层建筑,第二层房屋相对第一层房屋伸出设置有阳台,但是如果在乡村建设中直接进行建造仿古建筑,无疑将耗费巨大的资金,所以要在现有混凝土乡村民居的基础上,试图进行新型的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民居的仿古改造方法,以解决传统民居的仿古改造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一种民居的仿古改造方法,该待仿古民居包括双层民居本体,双层民居本体包括顶板与底板,顶板的外端向上垂直设置有女儿墙,底板的外端设有阳台,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拆除阳台,并在底板的外端水平设置延伸梁二;在顶板的外端水平设置延伸梁一;在延伸梁一、延伸梁二的外端与地面之间垂直设置有装饰木板以作为外墙板;在所述装饰木板的中段与双层民居本体的墙壁之间垂直设置有穿梁,穿梁与延伸梁二平行布置且位于延伸梁二下方;在延伸梁二与穿梁之间设置钢管;在装饰木板的上端与女儿墙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屋顶斜坡,在斜坡上铺设小青瓦;在屋顶斜坡与延伸梁一之间设置有瓜柱以荷载承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原有出挑阳台的基础上接用木构件,加大悬挑跨度,上部与屋面形成行成硬挑,与原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下设木柱承担出挑部分楼面荷载。利用本方案对民居进行仿古改造,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适用于对风貌要求整体性较高的建筑。本方案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传统建筑技艺进行诠释,延续传统民居形态,维持镇域整体风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民居的基本结构如图;图2是图1的剖面图;图3是一种民居仿古改造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所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民居的仿古改造方法,该待仿古民居包括双层民居本体1,双层民居本体1包括顶板21与底板22,顶板21的外端向上垂直设置有女儿墙23,底板22的外端设有阳台24,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拆除阳台24,并在底板22的外端水平设置延伸梁二12;在顶板21的外端水平设置延伸梁一11;在延伸梁一11、延伸梁二12的外端与地面之间垂直设置有装饰木板13以作为外墙板;在所述装饰木板13的中段与双层民居本体1的墙壁之间垂直设置有穿梁14,穿梁14与延伸梁二12平行布置且位于延伸梁二12下方;在延伸梁二12与穿梁14之间设置钢管15;在装饰木板13的上端与女儿墙23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屋顶斜坡16,在斜坡16上铺设小青瓦;在屋顶斜坡16与延伸梁一11之间设置有瓜柱17以荷载承担。其中,结合图2、图3可知,拆除原民居的阳台,通过在原有出挑阳台的基础上接用木构件,加大悬挑跨度,增加一层和二层内部空间,加盖坡屋顶,通过搭建砖墙构建斜坡屋顶,铺设小青瓦。在披檐处设置瓜柱以承担跳高部分荷载。二层底部安装装饰木板以扩大室内面积,下设矩形钢管承重,矩形钢管搭在穿梁上,穿梁的一端与民居原结构相连,另一端与装饰木板连接。该改造方案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适用于对风貌要求整体性较高的建筑。进一步地,装饰木板13可以采用杉木板或者利用小青砖贴饰,适用于对风貌要求整体性较高的建筑。进一步地,延伸梁一11、延伸梁二12和穿梁14均为木质构件,延伸梁一11的一端与顶板21通过膨胀螺丝连接,延伸梁二12的一端与底板22通过膨胀螺丝连接,穿梁14的一端与墙体通过膨胀螺丝连接。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在增加的部分结构外表面做仿古表皮,二层出可以完全封闭,也可以在底板22与延伸梁二12连接处的外端,配合栏杆进行阳台施工。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民居的仿古改造方法,该待仿古民居包括双层民居本体(1),双层民居本体(1)包括顶板(21)与底板(22),顶板(21)的外端向上垂直设置有女儿墙(23),底板(22)的外端设有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拆除阳台(2),并在底板(22)的外端水平设置延伸梁二(12);在顶板(21)的外端水平设置延伸梁一(11);在延伸梁一(11)、延伸梁二(12)的外端与地面之间垂直设置有装饰木板(13)以作为外墙板;在所述装饰木板(13)的中段与双层民居本体(1)的墙壁之间垂直设置有穿梁(14),穿梁(14)与延伸梁二(12)平行布置且位于延伸梁二(12)下方;在延伸梁二(12)与穿梁(14)之间设置钢管(15);在装饰木板(13)的上端与女儿墙(23)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屋顶斜坡(16),在斜坡(16)上铺设小青瓦;在屋顶斜坡(16)与延伸梁一(11)之间设置有瓜柱(17)以荷载承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民居的仿古改造方法,该待仿古民居包括双层民居本体(1),双层民居本体(1)包括顶板(21)与底板(22),顶板(21)的外端向上垂直设置有女儿墙(23),底板(22)的外端设有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拆除阳台(2),并在底板(22)的外端水平设置延伸梁二(12);在顶板(21)的外端水平设置延伸梁一(11);在延伸梁一(11)、延伸梁二(12)的外端与地面之间垂直设置有装饰木板(13)以作为外墙板;在所述装饰木板(13)的中段与双层民居本体(1)的墙壁之间垂直设置有穿梁(14),穿梁(14)与延伸梁二(12)平行布置且位于延伸梁二(12)下方;在延伸梁二(12)与穿梁(14)之间设置钢管(15);在装饰木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勇李小龙陈小文王根杰罗中超何嘉轩宋满荣刘永丽盛旭东郭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