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衢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814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包括套管、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和连接板,所述套管的横截面形状为“C”形,且套管的一侧圆周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套管内外圆周面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岩柱上套设透明的聚烯烃材质的套管,通过加热的方式是套管对岩柱产生紧箍力,提高了岩柱本身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占用空间较小保护了景观特性,同时不影响观看,同时采用连接板将套管开口出连接起来保证了套管对岩柱的防护性和紧箍力,提高了岩柱的寿命和强度。

A Reinforcement Device for Ancient Engineering Rock Pill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工程保护与加固
,具体为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岩柱式古地下工程在我国分布广泛,且许多岩柱式古地下工程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岩柱作为岩柱式古地下工程的关键承载构件,其承载能力与稳定性对整个古地下洞室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进行岩柱的保护与加固不仅对古地下工程这一特殊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有效的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现有的保护与加固技术主要是增设钢支撑结构,将岩柱原来承受的荷载转移到钢支撑结构上,从而避免岩柱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失稳破坏,该加固技术虽然可以保证岩柱的稳定性,但是钢支撑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且与古地下工程的风格相冲突,从而破坏了古地下工程的景观特性,此外,钢支撑加固技术不能阻止风化作用和游客的触摸甚至刻划对岩柱造成的破坏。因此需要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能够防止岩柱外部风化的同时对岩柱表面进行加固,同时不影响游客正常和破坏古地下工程的景观,提高岩柱的寿命和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旨在改善现有古工程岩柱保护和加固占用空间大容易破坏景观特性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包括套管、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和连接板,所述套管的横截面形状为“C”形,且套管的一侧圆周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套管内外圆周面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且连接口的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口两侧面上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均连接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与连接口的形状相同,且连接板靠近套管的一端面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之间互相匹配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材质为颜色透明的聚烯烃材质,且套管的内壁上粘接有耐磨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端面固定在连接口的一侧端面上,且固定板设置为弧形,所述固定板的圆心与套管相同,且固定板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固定螺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块和固定环,且第二连接装置在连接口的一侧端面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安装块的一侧端面固定在连接口的一侧端面上,且安装块的另一侧端面上竖直安装有固定环。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靠近套管的一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锁紧螺孔和固定柱,所述锁紧螺孔与固定螺孔相对应,且锁紧螺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固定螺孔的锁紧螺栓,所述固定柱的圆周面的中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与固定环相匹配的固定槽。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口的宽度等于固定板与连接板的宽度之和,所述耐磨层的材质透明耐磨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通过在岩柱上套设透明的聚烯烃材质的套管,通过加热的方式是套管对岩柱产生紧箍力,提高了岩柱本身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占用空间较小保护了景观特性,同时不影响观看,同时采用连接板将套管开口出连接起来保证了套管对岩柱的防护性和紧箍力,提高了岩柱的寿命和强度。(1)、本技术通过设置套管的横截面形状为“C”形,且套管的一侧圆周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套管内外圆周面的连接口,套管的材质为颜色透明的聚烯烃材质,且套管的内壁上粘接有耐磨层,耐磨层的材质透明耐磨材料,进而通过耐磨层,避免套管与岩柱产生摩擦损坏岩柱,同时不遮挡岩柱影响参观者观看,连接口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且连接口的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连接口两侧面上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均连接在连接板上,连接板的形状与连接口的形状相同,且连接板靠近套管的一端面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之间互相匹配连接,进而通过在将套管的材质设置为透明聚烯烃材质,通过利用聚烯烃的透明度高,绝缘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的特点,通过加热枪加热后产生形变进而紧紧包裹住岩柱,对岩柱施加一种套箍作用,即给岩柱施加了一定数值的围压力,使岩柱由单轴受力状态变为三轴受力状态,从而提高了岩柱本身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透明度较高不影响参观者正常观看,且套管占用空间较少不会破坏景观特征,且有利于减少人为刻画破坏与自然风化对岩柱的影响,提高对岩柱的防护性,同时在连接口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并通过连接板进行固定,提高了套管的连接口的牢固性,防止长时间套管出现松动,影响对岩柱的包裹性和防护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板的一侧端面固定在连接口的一侧端面上,且固定板设置为弧形,固定板的圆心与套管相同,且固定板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固定螺孔,第二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块和固定环,且第二连接装置在连接口的一侧端面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块的一侧端面固定在连接口的一侧端面上,且安装块的另一侧端面上竖直安装有固定环,连接板的靠近套管的一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锁紧螺孔和固定柱,锁紧螺孔与固定螺孔相对应,且锁紧螺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固定螺孔的锁紧螺栓,固定柱的圆周面的中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与固定环相匹配的固定槽,连接口的宽度等于固定板与连接板的宽度之和,进而通过连接板一侧设置的锁紧螺孔旋接有锁紧螺栓,通过将锁紧螺栓旋转接入与套管固定连接的固定板的固定螺孔内部,将套管的一侧连接在连接板上,同时通过在连接板另一侧设置有与套管另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环相配合的固定柱,将套管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同时连接板的厚度与固定板的厚度之和等于套管的厚度,减少连接板的占用空间有利于保持景观特性,进而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均固定在连接板上且连接板的大小与连接口相同,将套管围成完整的整体,提高对岩柱的整体防护性,同时是套管的连接更加紧密牢固,有利于提高岩柱的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B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套管;11、耐磨层;12、连接口;2、第一连接后装置;21、固定板;22、固定螺孔;3、第二连接装置;31、安装块;32、固定环;4、连接板;41、锁紧螺孔;411、锁紧螺栓;42、固定柱;421、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包括套管(1)、第一连接装置(2)、第二连接装置(3)和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横截面形状为“C”形,且套管(1)的一侧圆周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套管(1)内外圆周面的连接口(12),所述连接口(1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2),且连接口(12)的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3),所述连接口(12)两侧面上的第一连接装置(2)和第二连接装置(3)均连接在连接板(4)上,所述连接板(4)的形状与连接口(12)的形状相同,且连接板(4)靠近套管(1)的一端面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装置(2)和第二连接装置(3)之间互相匹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包括套管(1)、第一连接装置(2)、第二连接装置(3)和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横截面形状为“C”形,且套管(1)的一侧圆周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套管(1)内外圆周面的连接口(12),所述连接口(1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2),且连接口(12)的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3),所述连接口(12)两侧面上的第一连接装置(2)和第二连接装置(3)均连接在连接板(4)上,所述连接板(4)的形状与连接口(12)的形状相同,且连接板(4)靠近套管(1)的一端面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装置(2)和第二连接装置(3)之间互相匹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材质为颜色透明的聚烯烃材质,且套管(1)的内壁上粘接有耐磨层(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工程岩柱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2)包括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一侧端面固定在连接口(12)的一侧端面上,且固定板(21)设置为弧形,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杰翟友成赵昱钦林伽慧李璐瑶王太明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