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4819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03
一种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壳体上装有带动其行进的推进器,壳体内设有沿行进方向贯穿首尾两端的腔室且腔室内装有收集箱,腔室行进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收集箱朝向进水口的一端开有与进水口相对的箱入口,水流及垃圾依次沿进水口和箱入口进入收集箱内部,同时,收集箱上开有排水孔供水流流走,而带排水孔的箱壁则阻挡并收集垃圾;另外,当水上有落水者时,装置移动至落水者处供落水者抓握把手或向落水者提供救援工具,从而保证落水者安全。通过该装置的使用可以极为方便地收集水上垃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可降低成本,同时又可以作为救援工具,且施救工作快速、准确。

A device for self-collection and active rescue of water garb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
本技术涉及设备水上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自主收集上水垃圾,又能够对落水者进行主动救援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同时伴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全球各地的河道、湖泊、水库中的垃圾都在日益剧增,海洋垃圾问题也日趋严峻,这些垃圾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且不可逆的危害。对于这些水上垃圾,目前人们基本上都只能依靠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清除,但该方法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人工打捞还需要配备各种船艇,且某些水域还难以让这些船艇进入,导致打捞工作难以进行。另外,若人们经过水上时发生意外而掉落,或游泳者在游泳过程中身体发生状况而发生危险,救援人员需要驱船到落水地点,然后再向落水者抛洒救生圈等救援工具;或者救援人员游泳至落水者处进行施救。前一种方式适合远程施救,但由于船只的准备需要会导致救援速度较慢;后一种方式适合近距离施救,但要求救援人员具有极高的游泳水平和拯救经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水中自主收集垃圾,必要时又能作为救援装置拯救落水人员的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本技术所述的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包括装置的壳体,壳体上装有于水上行进的推进器和向推进器提供电力的电池组,壳体内沿其行进方向开有贯穿首尾两端的腔室,腔室位于首部的开口为进水口而位于尾部的开口为出水口,收集垃圾的收集箱安装于腔室内,且收集箱朝向进水口的一侧开有与进水口相对的箱入口,收集箱朝向出水口的一侧开有若干个排水孔;另外,壳体上还装有供人手握的把手或壳体上设置有放置救援工具的救援设备舱,且壳体上装有连通至救援设备舱内部的可开合的救援舱门。本技术所述的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壳体漂浮于水面上,且通过推进器的作用在水面上行进,其行进方向的前端为内部腔室的进水口,水流及漂浮物沿进水口进入腔室内,而同时,腔室内装有收集箱,且收集箱的箱入口与进水口相对,水流及漂浮物进入腔室之后即从箱入口进入收集箱;随着装置的继续行进或水流的流动,水流则穿过收集箱上的排水孔后通过腔室的出水口流走,而带有排水孔的收集箱箱壁则形成筛网作用对垃圾形成阻挡而留在收集箱内,由此,水上的垃圾即被装置收集于收集箱内。而当水上有人员落水时,在进行垃圾收集的装置可即时作为救援工具使用,此时,装置在推进器的带动下移动至落水者处,落水者可以握紧把手,然后由装置带动落水者返航;或者,装置移动至落水者处后,救援设备舱的舱门打开,舱内的救援工具(如自充气的救生气囊)弹出或由落水者取出,落水者即可通过救援工具保证安全而等待进一步的救援。该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既可以作为水上垃圾的收集装置,以方便地在水中进行垃圾的自主收集工作,待垃圾满载后自行返航即可,且工作过程中无需人员操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可降低成本;同时,该装置又可以作为水上救援的救援装置拯救落水人员,且其可同时适用于远程施救和近距离施救,施救工作快速、准确;另外,还可以在垃圾收集的工作过程中随时转变为救援装置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救援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1所示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包括装置的壳体1,壳体上装有于水上行进的推进器2和向推进器提供电力的电池组3,壳体内沿其行进方向开有贯穿首尾两端的腔室4,腔室位于首部的开口为进水口5而位于尾部的开口为出水口6,收集垃圾的收集箱7安装于腔室内,且收集箱朝向进水口的一侧开有与进水口相对的箱入口8,收集箱朝向出水口的一侧开有若干个排水孔9;另外,壳体上还装有供人手握的把手10或壳体上设置有放置救援工具的救援设备舱11,且壳体上装有连通至救援设备舱内部的可开合的救援舱门。如图3所示,P为水面线,装置漂浮于水面上,且通过推进器的作用在水面上行进,其行进方向的前端为内部腔室的进水口,水流及漂浮物沿进水口进入腔室内,而同时,腔室内装有收集箱,且收集箱的箱入口与进水口相对,水流及漂浮物进入腔室之后即从箱入口进入收集箱;随着装置的继续行进或水流的流动,水流则穿过收集箱上的排水孔后通过腔室的出水口流走,而带有排水孔的收集箱箱壁则形成筛网作用对垃圾形成阻挡而留在收集箱内,由此,水上的垃圾即被装置收集于收集箱内。而当水上有人员落水时,在进行垃圾收集的装置可即时作为救援工具使用,此时,装置在推进器的带动下移动至落水者处,落水者可以握紧把手,然后由装置带动落水者返航;或者,装置移动至落水者处后,救援设备舱的舱门打开,舱内的救援工具(如自充气的救生气囊)弹出或由落水者取出,落水者即可通过救援工具保证安全而等待进一步的救援。所述的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壳体1为双体船结构,腔室4设置于壳体的中部;该种结构的船体具有较高的行驶稳定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其水上移动能力。所述的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可以在内部设置自动控制系统而进行自动工作,也可以有人工控制系统,例如在壳体1上设置有通信设备舱12,通信设备舱内安装有根据控制信号而控制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工作的信号收发及控制组件,另有供人员控制的遥控器,遥控器根据人员的操作而向信号收发及控制组件发送控制信号。而为了满足不同的工作环境,可以择一地选用自动控制系统或人工控制系统,也可以同时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和人工控制系统,且两种控制系统可相互切换,使装置在进行垃圾收集工作时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而在救援工作时由人工控制系统控制,由此既可以降低垃圾收集工作中的人员需要,又可以保证救援工作的准确和快速。另外,壳体1的前端装有发光的探灯和拍摄影像的摄像头,摄像头拍摄的影像通过信号收发及控制组件发送至遥控器或监视器,壳体1的尾部装有发光的尾灯,以便操作人员更加准确、直观地探知水上情况,同时便于水上工作人员观察和规避装置,也使落水者更容易看到装置。所述的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推进器2,且推进器的轴线方向朝向腔室4的出水口,这使得推进器工作时可以对水流产生引流作用,有利于提高收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装置的移动能力;所述的推进器2包括螺旋桨和驱动螺旋桨工作的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的正反向转动实现前进和倒退功能,该种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壳体1的顶部开有取放收集箱7的收集舱门13,收集箱从收集舱门处可装拆地放置于壳体内,以便于垃圾满载时取出收集箱或将收集箱放入壳体内;另外,收集箱7的底部和壁部均开有排水孔9,以提高排水能力。壳体1的出水口6处装有滤网14,通过滤网避免垃圾从出水口进入壳体腔室内而导致壳体内部堵塞。所述的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壳体1的两侧沿行进方向安装有若干个防撞滚轮15,壳体1的前端装有防撞胶16,以更好地保护装置,提高其工作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的壳体(1),壳体上装有于水上行进的推进器(2)和向推进器提供电力的电池组(3),壳体内沿其行进方向开有贯穿首尾两端的腔室(4),腔室位于首部的开口为进水口(5)而位于尾部的开口为出水口(6),收集垃圾的收集箱(7)安装于腔室内,且收集箱朝向进水口的一侧开有与进水口相对的箱入口(8),收集箱朝向出水口的一侧开有若干个排水孔(9);另外,壳体上还装有供人手握的把手(10)或壳体上设置有放置救援工具的救援设备舱(11),且壳体上装有连通至救援设备舱内部的可开合的救援舱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的壳体(1),壳体上装有于水上行进的推进器(2)和向推进器提供电力的电池组(3),壳体内沿其行进方向开有贯穿首尾两端的腔室(4),腔室位于首部的开口为进水口(5)而位于尾部的开口为出水口(6),收集垃圾的收集箱(7)安装于腔室内,且收集箱朝向进水口的一侧开有与进水口相对的箱入口(8),收集箱朝向出水口的一侧开有若干个排水孔(9);另外,壳体上还装有供人手握的把手(10)或壳体上设置有放置救援工具的救援设备舱(11),且壳体上装有连通至救援设备舱内部的可开合的救援舱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为双体船结构,腔室(4)设置于壳体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设置有通信设备舱(12),通信设备舱内安装有根据控制信号而控制水上垃圾自主收集及主动救援装置工作的信号收发及控制组件,另有供人员控制的遥控器,遥控器根据人员的操作而向信号收发及控制组件发送控制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水上垃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强姜华李明敏秦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五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