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700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其由多个生物浮床单元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所述生物浮床单元包括上下两层,上层为柳条或竹子编织成的平面框架,下层为柳条或竹子编织成的上方开口的网格状立体框架;上层框架内载种空心菜;下层立体框架内养殖有河蚌和/或螺蛳;上层框架的边缘通过土工布包裹有浮子;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之间通过纵向的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套有弹性材质的、可绕连接杆转动的圆环或筒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能有效控制蓝藻,而且抗风浪抗水流冲击能力强,不易倾倒,稳定性好。

A New Biological Floating Bed with Integrated Cultivation and Culture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Cyanobacteria in Po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
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主要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
技术介绍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蓝藻水华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目前的生物浮床技术主要是以可漂浮的材料作为基质或载体,利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将水生植物或经驯化改良的陆生植物栽植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上,利用植物根部的吸收与吸附作用,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善水质环境、降低养殖污染、提高对养殖水体的利用率、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目前利用生物浮床技术净化水质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水体的净化仅限于表层,生物浮床容易因水流冲击而被破坏、承受风浪的撞击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能有效控制蓝藻,而且抗风浪抗水流冲击能力强,不易倾倒,稳定性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由多个生物浮床单元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所述生物浮床单元包括上下两层,上层为柳条或竹子编织成的平面框架,下层为柳条或竹子编织成的上方开口的网格状立体框架;上层框架内载种空心菜;下层立体框架内养殖有河蚌和/或螺蛳;上层框架的边缘通过土工布包裹有浮子;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之间通过纵向的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套有弹性材质的、可绕连接杆转动的圆环或筒状结构。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主要考虑淡水池塘常规浮床在控制蓝藻方面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河蚌与螺蛳的滤食及刮食特性,对蓝藻进行有效控制,并能保持网格状立体框架网孔通透性;同时,在空心菜的化感效应下,蓝藻可分解衰败,此外通过种植空心菜和养殖河蚌和/或螺蛳还可以提高池塘的综合经济效益。本技术中,上下两层框架为柳条或竹子编织而成,因此不会给池塘带来二次污染。由于生物浮床是由多个生物浮床单元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串联在一起的生物浮床单元可消减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冲击,更为稳定。包裹于上层框架上的浮子可使本技术漂浮于水面上。现有技术中的浮子通常是通过绳或线系于生物浮床单元上,以保证生物浮床单元浮于水面,然而浮于水面的浮子在风的吹动下,上下晃动,有时相邻的浮子缠在一起,且风速较大时还容易将系浮子的线绳吹断,因此容易影响使用效果。而本技术中,由于浮子通过土工布包裹于生物浮床单元上层框架的边缘,与生物浮床单元紧密结合为一体,受风力影响很小,因此提高了本技术的稳定性。由于连接杆上套有弹性材质的、可绕连接杆转动的圆环或筒状结构,因此当风浪或水流冲击本技术的生物浮床时,圆环或筒状结构会绕着连接杆转动,能部分消耗风浪和水流的冲击力,又由于圆环或筒状结构为弹性材质,可有效缓冲风浪和水流对连接杆和生物浮床的冲击,因此本技术的生物浮床不易倾倒,抗风浪抗水流冲击能力强,稳定性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套有一个弹性材质的、可绕连接杆转动的中空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长度略短于连接杆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套有多个弹性材质的、可绕连接杆转动的中空的筒状结构,连接杆上还固定设有多个限位凸起,相邻的筒状结构被限位凸起隔开,限位凸起的高度大于筒状结构与连接杆之间的缝隙。在连接杆上设置限位凸起的作用是防止相邻的筒状结构碰撞,防止筒状结构在重力的作用下积压在连接杆的底部继而无法起到良好的抗风浪水流冲击作用或降低了抗风浪抗水流冲击的性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套有多个弹性材质的、可绕连接杆转动的圆环,圆环的内径略大于连接杆的直径,连接杆上还固定设有多个限位凸起,相邻的圆环被限位凸起隔开,限位凸起的高度大于圆环与连接杆之间的缝隙。在连接杆上设置限位凸起的作用是防止相邻的圆环碰撞,防止圆环在重力的作用下积压在连接杆的底部继而无法起到良好的抗风浪水流冲击作用或降低了抗风浪抗水流冲击的性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生物浮床铰接于池塘下风口岸边。优选地,生物浮床通过阻尼器铰接于池塘下风口岸边,所述阻尼器采用粘滞阻尼器或摩擦阻尼器。将生物浮床铰接于池塘下风口岸边的好处是可以有效缓冲风浪的冲击,且浮床在下风口靠岸铰接固定,较传统的漂浮及非靠岸浮床可以更好的将随风向漂浮过来的蓝藻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地,连接杆上附着有降解菌,以进一步净化水体。进一步地,生物浮床单元的上下两层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下层立体框架的底部铰接于池塘底部的固定桩上。其优点是能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稳定性以及抗风浪、抗水流冲击能力。进一步地,相邻的生物浮床单元的连接杆上固定设有相互配合的搭扣,相邻的两个生物浮床单元通过连接杆上相互配合的搭扣连接。将搭扣锁上,生物浮床单元即可串联在一起,串联在一起的生物浮床可消减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冲击,更为稳定;需要收割栽培的植物或收获养殖的动物时,打开搭扣,即可很容易地收割或收获位于中央的生物浮床单元上的植物或动物。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搭扣的材质为塑料材质,其优点是重量轻,不会生锈,可有效延长搭扣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单个生物浮床单元在养殖水面的覆盖面积为1.0-2.0㎡,其优点是便于栽培、收割植物,便于放养以及收获河蚌和/或螺蛳,也便于将相邻的生物浮床单元串联在一起或解开串联。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生物浮床在养殖水面的覆盖率为6%~10%,也可根据蓝藻的爆发情况适当增减。本技术的生物浮床在养殖水面的覆盖率为6%~10%时,不仅能有效净化水质,有效控制蓝藻,而且空心菜以及河蚌和/或螺蛳的收益也较好,此时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影响也较小,生物浮床的稳定性更好。优选地,上层框架为2m×1m的框架,框架内的孔隙直径为2-4cm,在孔隙中种植空心菜,空心菜的种植间距可以为15-25cm;下层框架为2m×1m×0.2m的网格状立体框架,框架内的孔隙直径为1.0-2.0cm,下层立体框架的周边包裹有网片,网片的孔径为20目,每个生物浮床单元养殖10-20个河蚌,每个生物浮床单元养殖10-20个螺蛳。进一步地,所述浮子为聚氯乙烯泡沫板。其密度小、浮力大,可使本技术漂浮于水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主要考虑淡水池塘常规浮床在控制蓝藻方面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河蚌与螺蛳的滤食及刮食特性,对蓝藻进行有效控制,并能保持网格状立体框架网孔通透性;同时,在空心菜的化感效应下,蓝藻可分解衰败,此外通过种植空心菜和养殖河蚌和/或螺蛳还可以提高池塘的综合经济效益。本技术中,上下两层框架为柳条或竹子编织而成,因此不会给池塘带来二次污染。由于生物浮床是由多个生物浮床单元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串联在一起的生物浮床单元可消减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冲击,更为稳定。包裹于上层框架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生物浮床单元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所述生物浮床单元包括上下两层,上层为柳条或竹子编织成的平面框架,下层为柳条或竹子编织成的上方开口的网格状立体框架;上层框架内载种空心菜;下层立体框架内养殖有河蚌和/或螺蛳;上层框架的边缘通过土工布包裹有浮子;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之间通过纵向的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套有弹性材质的、可绕连接杆转动的圆环或筒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生物浮床单元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所述生物浮床单元包括上下两层,上层为柳条或竹子编织成的平面框架,下层为柳条或竹子编织成的上方开口的网格状立体框架;上层框架内载种空心菜;下层立体框架内养殖有河蚌和/或螺蛳;上层框架的边缘通过土工布包裹有浮子;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之间通过纵向的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套有弹性材质的、可绕连接杆转动的圆环或筒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套有一个弹性材质的、可绕连接杆转动的中空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长度略短于连接杆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套有多个弹性材质的、可绕连接杆转动的中空的筒状结构,连接杆上还固定设有多个限位凸起,相邻的筒状结构被限位凸起隔开,限位凸起的高度大于筒状结构与连接杆之间的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控制池塘蓝藻的新型综合种养型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套有多个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朱健侯诒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