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70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导流槽、载体和附着于载体上的微生态膜,所述载体内部设置有丝瓜络夹层,所述载体上间隔均布多个竖向导流槽,其开口朝向进水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部为蜂窝结构,内部为中空网状结构,载体的比表面积大,微生物负载量大,且孔隙率高,通气性能和过水性能良好,传质效率高,因而,生物降解能力好,污水处理量大,出水水质好。

An Ecological Membrane for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
技术介绍
生物膜技术处理废水具有生物生物膜积小、对毒物和冲击负荷抵抗性强、处理效果高和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起支撑生物膜的载体具有重要作用,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是生物膜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载体材质和表面性能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的附着、生长,进而影响污水的处理效果。目前常采用的生物膜载体主要是硬质填料、软性填料以及悬浮填料等,如粘土烧结成的陶粒和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软性纤维等,这些填料抗水流冲击性差,微生物挂膜效率低、挂膜量不足、污水处理量小,效果差;此外由于很多填料采用再生塑料合成,因此往往容易老化、破碎,造成填料脱落以致反应装置堵塞、反冲洗频繁等现象,且在环境中不可降解,易随着污水的排出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其外部为蜂窝结构,内部为中空网状结构,载体的比表面积大,微生物负载量大,且孔隙率高,通气性能和过水性能良好,传质效率高,因而,生物降解能力好,污水处理量大,出水水质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包括导流槽、载体和附着于载体上的微生态膜,所述载体内部设置有丝瓜络夹层,所述载体上间隔均布多个竖向导流槽,其开口朝向进水侧。进一步的,所述载体为蜂窝载体。进一步的,所述蜂窝载体孔密度为350±20孔/dm3,比表面积为100±10dm2/dm3。进一步的,所述蜂窝载体由陶瓷、软性纤维、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环氧玻璃钢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蜂窝载体由陶瓷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生态膜下端固设有配重物。进一步的,所述生态膜顶端固设有泡沫塑料。进一步的,所述生态膜的上、下边缘弯折形成用于穿入尼龙绳将生态膜悬挂的穿绳扣,便于生态膜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生态膜外部为蜂窝结构,内部为中空网状结构,载体的比表面积大,使得生态膜附着量大大提高,加大了单位体积载体的微生物负载量,且孔隙率高,通气性能和过水性能良好,传质效率高,因而,生物降解能力好,污水处理量大,出水水质好。2.蜂窝载体和丝瓜络夹层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提供不同的附着空间,形成不同的反应功能区,提高生态膜的处理能力,靠近蜂窝载体外壁的生物层由于能到得到充足的氧气,会形成好氧区,该好氧区能够进行去除含碳有机物和氨氮的反应,靠近丝瓜络夹层中心的生物层,会形成缺氧区,该缺氧区以丝瓜络纤维为碳源,进行去除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氮的反应。3.丝瓜络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且易降解,加入到载体中,其多孔结构,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场所和空间,为特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增加了微生物多样性,同时作为微生物载体,丝瓜络纤维对微生物的亲和性高,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微生物稳定不易流失,生物负载量高,挂膜速度快。4.在污水反应过程中丝瓜络纤维素被降解,缓慢释放碳源,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利于微生物活动,可提高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直至将丝瓜络降解完毕,其吸附的微生物自然释放到水体中,增加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而且,因其缓慢降解的特性,会逐渐增加孔隙率和孔径大小,载体堵塞几率低,传质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流槽;2、载体;3、丝瓜络夹层;4、配重物;5、泡沫塑料;6、穿绳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包括导流槽1、载体2和附着于载体2上的微生态膜,所述载体2内部设置有丝瓜络夹层3,所述载体2上间隔均布多个竖向导流槽1,其开口朝向进水侧,以保证必要的水体交换,同时增加生态膜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另外也促进了载体2空隙间的水流循环,载体2得以接触到更多的水流,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污染物经由生态膜去除。丝瓜络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且易降解,对环境友好,以其作为载体2夹层,其多孔结构,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场所和空间,为特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增加了微生物多样性,同时作为微生物载体,丝瓜络的纤维对微生物的亲和性比较高,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微生物稳定不易流失,生物负载量高,挂膜速度快;其次,在污水反应过程中丝瓜络纤维素被降解,会缓慢释放碳源,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利于微生物活动,可提高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直至将丝瓜络降解完毕,其吸附的微生物自然释放到水体中,增加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而且,因其缓慢降解的特性,会逐渐增加孔隙率和孔径大小,载体2堵塞几率低,传质效率高。具体地,载体2和丝瓜络夹层3的厚度比可以为1~2:1,其具体厚度可根据应用环境调整。本实施例中,所述载体2为蜂窝载体。蜂窝载体孔隙率大,流阻小,在气水流动过程中不会混层、漂浮、流动,因此在蜂窝载体和丝瓜络夹层3表面会形成固定的菌群,从而通过相应的微生物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出水水质好,处理效率大大提高,且大的孔隙率也可提高有机污染物和生态膜的接触机会和传质效率,进而提高生态膜污水处理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蜂窝载体孔密度为350±20孔/dm3,比表面积为100±10dm2/dm3。本实施例中,所述蜂窝载体由陶瓷、软性纤维、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环氧玻璃钢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蜂窝载体由陶瓷材料制成,蜂窝陶瓷比表面积大,强度好,可使气液分布更均匀,阻力进一步降低,其次,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及环境变化,不易被细菌降解,不易堵塞且易再生,使用寿命长,因此可稳定的支撑丝瓜络夹层3。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膜下端固设有配重物4。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膜顶端的固设有泡沫塑料5。泡沫塑料5能够漂浮于水面,用以使生态膜整体漂浮于水体,同时生态膜下方的配重物4沉于水体底泥,使得生态膜整体垂直贯穿水体,提高抗风浪与抗水流冲击性能,使生态膜保持在水中稳定的生长状态,更好的净化水体。具体地,配重物4和泡沫塑料5质量比可以为4~8:1,高度可根据应用环境调整。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膜的上、下边缘弯折形成用于穿入尼龙绳将生态膜悬挂的穿绳扣6,便于生态膜固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将上述生态膜放入水池并通过穿绳扣6悬浮在水中,由蜂窝载体和丝瓜络夹层3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内部生长厌氧菌、外部生长好氧菌),污水从载体2的底部流入,在水力作用下,污水自下而上与生态膜载体2充分接触,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及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的同化代谢方式去除,水体透明度提高,净化作用明显。相比于传统的物理技术和化学技术,本技术具有自然高效、简单灵活、便于管理、效果持久、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槽(1)、载体(2)和附着于载体(2)上的微生态膜,所述载体(2)内部设置有丝瓜络夹层(3),所述载体(2)上间隔均布多个竖向导流槽(1),其开口朝向进水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槽(1)、载体(2)和附着于载体(2)上的微生态膜,所述载体(2)内部设置有丝瓜络夹层(3),所述载体(2)上间隔均布多个竖向导流槽(1),其开口朝向进水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2)为蜂窝载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载体孔密度为350±20孔/dm3,比表面积为100±10d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云张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张江至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