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降总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4358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降总氮的方法,在渗滤液进水COD≤20000mg/L,COD/TN≤12且出水TN要求较高的条件下,将原工艺中的加温池、厌氧池及厌氧沉淀池取消,改为:预处理部分+A/O池+膜处理系统。针对特定的进水水质和排放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减少占地面积,还能减少运行及检修工作量,不仅能提高运行稳定性,还能提高TN去除率,满足对产水TN要求更高的排放标准。

A Method for Reducing Total Nitrogen in Leachate Treatment Process of Domestic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降总氮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降总氮的方法,特别涉及到进水COD≤20000mg/L,COD/TN≤12,出水TN要求较高的渗滤液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基本固定为:预处理部分+加温池+厌氧池+厌氧沉淀池+A/O池+膜处理部分。产水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表1敞开式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后回用于冷却塔,该标准对产水TN未做要求。处理工艺中,预处理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大块的杂质、沉淀SS、调节水质、水量。加温池的主要作用是给进水加热,维持厌氧的水温;厌氧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进水中的COD;厌氧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对厌氧出水进行沉淀,将沉淀后的污泥回流至厌氧池,减弱厌氧可能存在的污泥随出水流失。A/O池的主要作用是转化氨氮、去除总氮、降解剩余有机物。膜处理部分主要作用是去除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离子及无机物等。其中,TN的去除主要依靠A/O池。A/O池脱除TN的原理是:进水中的易降解碳源在A池与回流的硝氮发生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为N2从系统中去除,完成对TN的去除;A池剩余的碳源在O池降解,进水中的氨氮在O池发生硝化反应,转化为硝氮,完成对于氨氮的转化和剩余碳源的降解。为充分去除TN,A/O池对进水COD/TN的要求为8-12。需要说明的是:在O池,为降解剩余碳源,需要消耗对应量的氧气,这部分氧气由鼓风机鼓入空气提供。目前部分地区渗滤液产水执行的标准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厂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具体指标见下表1,其中TN要求为40mg/L。为达到TN的排放浓度要求,实际运行中将部分厌氧进水直接补充至A/O池,通过提高COD/TN,提高TN的去除率。但是对于COD/TN≤12的渗滤液,为满足COD/TN的要求,必须将至少一半的渗滤液超越至A/O池,那么厌氧池的作用就被大幅削弱了。因此提出将厌氧池去除,由于加温池和厌氧沉淀池都是厌氧池的辅助构筑物,因此加温池和厌氧沉淀池也可以一并去除。在渗滤液进水COD为40000-60000mg/L时,为降解剩余有机物,O池将消耗大量的氧气,运行成本高。在进水COD≤20000mg/L,O池消耗的氧气量减少,运行成本适中。表1渗滤液产水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降总氮的方法,以适应进水COD≤20000mg/L,COD/TN≤12以及出水TN要求较高的渗滤液处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降总氮的方法,对于进水COD≤20000mg/L,COD/TN≤12的渗滤液处理,是将现有技术中处理工艺中的“加温池+厌氧池+厌氧沉淀池”去除,改为:预处理部分+A/O池+膜处理部分。进一步的,A/O池采用二级A/O或多级A/O分段进水等其它A/O的变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减少占地面积约30%。以日处理量600t/d的渗滤液处理站为例,加温池、厌氧池及厌氧沉淀池所占面积约为480m2,A/O池所占面积约为1150m2,合计面积为1630m2,加温池、厌氧池及厌氧沉淀池约占30%。2、减少运行及检修工作量,提高运行稳定性。3、提高对TN的去除率。满足对产水TN要求更高的排放标准,例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中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厂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优工艺降总氮的方法,具体工艺流程为:预处理部分+A/O池+膜处理部分。预处理部分、A/O池、膜处理部分中各自工艺本身所采用的技术是现有的,但是采用的这种组合方式是本专利技术所特有的,且以适应进水COD≤20000mg/L,COD/TN≤12以及出水TN要求较高的渗滤液处理。且经过测算,达到如下的效果:1、减少占地面积约30%。以日处理量600t/d的渗滤液处理站为例,加温池、厌氧池及厌氧沉淀池所占面积约为480m2,A/O池所占面积约为1150m2,合计面积为1630m2,加温池、厌氧池及厌氧沉淀池约占30%。2、减少运行及检修工作量,提高运行稳定性。3、提高对TN的去除率。满足对产水TN要求更高的排放标准,例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厂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A/O池采用二级A/O、多级A/O分段进水等其它A/O的变型,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应包括所有渗滤液进水COD≤20000mg/L,COD/TN≤12且出水TN要求较高的条件下,将厌氧池及相关池体取消的处理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降低总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渗滤液进水COD≤20000mg/L,COD/TN≤12且出水TN要求较高的条件下,取消现有技术中厌氧池、加温池及厌氧沉淀池;改为:预处理部分+A/O池+膜处理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降低总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渗滤液进水COD≤20000mg/L,COD/TN≤12且出水TN要求较高的条件下,取消现有技术中厌氧池、加温池及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兆舟张东华许力宗海峰李贝孙超胡志伟徐扬帆李扬沈咏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