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停滞定位的枢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568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停滞定位的枢轴,尤指一种枢转流利且能停滞定位于任意角度的枢轴,其主要是在一固定架上形成枢孔,枢孔两面分设垫片,其中枢孔与垫片周缘分别形成油槽、油孔,供储油润滑,又该枢孔及垫片上枢设有一转轴,转轴一端分别套设有多个相对叠设的碟形弹簧片及定位块,并以螺帽将其迫紧,藉该碟形弹簧片对转轴产生轴向拉制,使其得于任意角度上停滞定位。(*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停滞定位的枢轴,其主要是在一固定架的枢孔两面分设垫片,并枢设有一转轴,其中转轴一端套设有多个碟形簧片、定位块及螺帽,藉以对转轴形成轴向拉力,使其可于任意角度停滞定位。如图4所示的枢轴结构,是提供如小型电脑的盒型壳盖与壳体枢接与掀启功能,其主要是在一转轴41上分别套设有定位块42及弹簧43,并枢设于一固定架40上,其中该定位块42内侧延伸形成有凸缘420,使弹簧43两端分别卡制于该凸缘420及固定架40上,正常状态下,该转轴41藉弹簧43的顶制,形成一适当角度θ(如图5所示),以上述枢轴结构,是使转轴41装设于壳盖,固定架40则固定于壳体上,使得壳盖未闭合于壳体上时,是与转轴41相同呈一θ角,待壳盖下压欲行闭合时,转轴41将使连动的定位块42,以凸缘420压制弹簧43,使壳盖下压闭合于壳体上,并以扣片予扣合锁定,当壳盖上的扣片锁定解除,该定位块42受弹簧43的回复弹力顶制,即可自动使壳盖上掀至原来的θ角度,然后在壳盖掀启某一角度时,该转轴40即藉其径面与弹簧43内缘面形成的摩擦力,使转轴停滞于该角度,而壳盖即可定位于该掀启位置。以上述的枢轴结构虽可提供壳盖掀启后的停滞定位功能,但因结构上尚有缺陷,故有定位效果不佳的缺点;上述枢轴主要是在转轴41枢转至定位时,藉其径面与多环数弹簧43内壁间形成的摩擦力,以停滞定位该角度上,故转轴41与弹簧43间即需具备相当的紧密程度,才能使转轴41稳固定位,但转轴41与弹簧43间形成高摩擦力后,相对亦影响其枢转时的顺利程度,且在壳盖在经常性的掀启闭合,转轴41径面与弹簧43不断摩擦,将逐渐降低摩擦力,经过一使用期间后,转轴41表面的阻力消退,即无法正常提供停滞定位功能,故以上述的枢轴结构有明显的缺点而尚待改进。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转流利且可停滞定位于任意角度的枢轴,其主要是在一固定架上形成枢孔,枢孔两面分设垫片,其中枢孔与垫片周缘分别形成油槽,供储油润滑,又该枢孔及垫片上枢设有一转轴,转轴一端分别套设有多个相对叠设的碟形弹簧片及定位块,并以螺帽将其迫紧,藉该碟形弹簧片对转轴产生轴向拉制,使其可在任意角度上停滞定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停滞定位的枢轴,其主要特征在于枢轴的一固定架的垂直壁上端形成有枢孔,枢孔周缘处形成油槽,又枢孔的正背两面分别设有垫片,垫片周缘亦形成有多个油孔,其中央并形成有轴孔;该枢孔及垫片上枢设有一转轴,转轴内侧端形成有凸部,顶制于固定架内侧,其外侧端分别套设多个碟形弹簧片及定位块,并以一螺帽将其迫紧;该转轴一端接近凸部处形成有沟槽,以利储油润滑及确保其定位效果。前述可停滞定位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转轴末端形成有螺纹,供螺帽螺设,其相对两侧端并形成有铣面,供套设定位块,定位块上则形成对应的切槽,以便紧套于转轴上。前述的可停滞定位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碟形弹簧片可呈反向或正向相互叠接。前述的可停滞定位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外侧端形成具有挡片的突块,又定位块侧端形成有一可被对应挡止的突缘,以提供一终端限止功能。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首先本技术主要是以转轴穿经固定架,藉碟形弹簧片与定位块拉制定位,该转轴于枢转时,得以用枢孔及垫片上环槽提供的润滑效果,在不受弹簧拉力影响下顺利枢转,而无现有枢轴藉摩擦力定位造成枢转未达到滑顺的缺点。2.又本技术藉碟形弹簧片顶制于固定架外,对转轴形成强大拉力,使转轴产生停滞定位功能,亦无定位能力日益消退的缺点,故可确保其停滞定位功能的正常动作。3.再本技术于转轴上的定位块侧端形成突缘,可配合固定架上的挡片提供终端限止功能,以防止壳盖过度掀启,并提供闭合的便利。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枢轴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枢轴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枢轴的动作示意图。图4为现有枢轴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现有枢轴的动作示意图。有关本技术枢轴的结构部分,如图1所示,其主要是在一固定架10的垂直壁上端及外侧端分别形成有枢孔11及突块101,其中枢孔11周缘处形成多个半圆弧状的油槽110,该枢孔11的正背两面分别设有垫片12、13,垫片12、13周缘亦形成有多个油孔120、130,其中央并形成有轴孔121、131,故可在枢孔11与垫片12、13上形成的油槽110、油孔120、130中加注润滑油,藉以对枢设其上的转轴20提供润滑效果,使其利于枢转,同时亦具有散热及消除摩擦噪音的效果;又该突块101上并形成有横向的挡片102;再该枢孔11及垫片12、13上枢设有一转轴20,转轴20内侧端形成有凸部21,顶制于固定架10内侧,其外侧端则分别套设多个碟形弹簧片14及定位块15,该多个碟形弹簧片14是呈反向相互叠接,亦可为同向叠接,如以同向叠接,该碟形弹簧片14的数量及行程将与其形成的顶制弹力呈反比,意即碟形弹簧片14如呈同向叠设,其数量愈多,行程亦拉长,并相对减少其顶制弹力,换言之,碟形弹簧片14数目多时,转轴20被定位时紧度较松,其数目少时,紧度则较高,而碟形弹簧片14如呈同向叠接,其数量可视实际需要予以调整,再转轴20末端形成有螺纹201,相对上、下面并形成有铣面202,于该铣面202上套设该对应切槽150的定位块15,该定位块15侧端并形成有挡止用的突块151,又以一螺帽16压缩碟形弹簧片14,使其夹制定位块15与固定架10间,其中螺帽16内缘后端则设有垫圈160,形成一迫紧螺帽构造,经强力螺入转轴20上,可紧固其上,不会因碟形簧片15的扩张弹力顶制而造成松脱,而定位块15的功能则在定位该碟形弹簧片14,使于转轴20旋转时不致造成松脱;再该转轴20一端接近凸部21处形成有沟槽210,该沟槽210的形成主要在因一般转轴均以车床车制构成,而车床的车刀与转轴间略呈一斜角度,车刀车至尽头时,将形成一毛边,此一毛边将使转轴无法被完全拉制,造成其定位效果不佳的缺点,而本技术的转轴20于接近凸部21的末端处形成一沟槽210,除可防止形成毛边影响定位效果外,亦具有储油增进枢转滑顺的效果。由上述说明可明显看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至于其实施状态,主要是将上述的转轴20连设于壳盖,固定架10则安装于壳体上,当壳盖由闭合状态掀启时,转轴20将随掀启的角度枢转,由于固定架10枢孔11与垫片12、13上的油槽110、油孔120、130提供的润滑效果,可使转轴20顺利枢转,其枢转范围约可在0~135度间,此时转轴20的动作可不受该碟形弹簧片14的轴向拉力影响,待壳盖枢转至定位时,各碟形弹簧片14的轴向扩张顶制于固定架10壁面上,并形成反作用力,对转轴20形成强大的拉力(如图2所示),使其转轴20停滞该角度上,使壳盖亦定位于该位置上,以获致一较佳的停滞定位效果;壳盖持续枢转到底,与转轴20上的定位块15侧端的突缘151将为固定架10外侧的挡片102所限止(如图3所示),以一般小型电脑或类似具盒盖的盒体,其盖体部分多无须完全掀启,顶多至135度位置即可符合需要,故藉上述的定位块15与挡片102提供的终端限止功能,可避免盖体被掀启到底,造成闭合时麻烦的缺点;待使用完毕后,即以相同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停滞定位的枢轴,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枢轴的一固定架的垂直壁上端形成有枢孔,枢孔周缘处形成油槽,又枢孔的正背两面分别设有垫片,垫片周缘亦形成有两个以上的油孔,其中央并形成有轴孔;该枢孔及垫片上枢设有一转轴,转轴内侧端形成有顶制于固定架 内侧的凸部,其外侧端分别套设两个以上的、并以一螺帽将其迫紧的碟形弹簧片及定位块;该转轴一端接近凸部处形成有以利储油润滑及确保其定位效果的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敏文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弹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