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造消失模铸造模型的可发性共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失模铸造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消失模铸造模型的可发性共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消失模铸造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铸造新工艺,它的关键技术是用泡沫塑料模代替传统铸造的木模、蜡模等,其优点如下:一、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比砂型铸件高;二、排放的有机废气少,容易实现清洁生产;三、铸件结构设计有很大自由度,由多个零件加工组装起来的构件,可以分片制模后粘接起来进行整体铸造,大大节约了组装和加工所需的费用。要想达到消失模铸造的上述优点,关键在于模型材料的优质性。传统上使用的模型材料是可发性聚苯乙烯,即EPS。公开号为CN1589185A、公开日为2005年03月02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消失模铸造法,其是在型砂内埋设合成树脂发泡体制模型而成的砂型内注入熔液,利用该熔液边使上述模型消失边铸造制品时,借助设有排出气体抑制机构的排放通路,一边向上述砂型的外部放出由上述模型的消失而产生的气体,一边进行铸造的消失模铸造法,根据上述模型的材质及形状、上述熔液的种类及上述熔液的温度,控制排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造消失模铸造模型的可发性共聚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混合单体100份;去离子水150‑250份;纤维素醚类分散剂0.3‑0.6份;钠盐0.15‑0.45份;引发剂0.25‑0.50份;发泡剂8‑15份;分子量调节剂0.1‑0.5份;所述混合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占混合单体的70‑95wt%,苯乙烯占混合单体的5‑30 wt %;所述钠盐包括硫酸钠、焦磷酸钠、重铬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包括过氧化异辛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发泡剂由质量份数比为8:2‑6:4的正戊烷、异戊烷、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造消失模铸造模型的可发性共聚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混合单体100份;去离子水150-250份;纤维素醚类分散剂0.3-0.6份;钠盐0.15-0.45份;引发剂0.25-0.50份;发泡剂8-15份;分子量调节剂0.1-0.5份;所述混合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占混合单体的70-95wt%,苯乙烯占混合单体的5-30wt%;所述钠盐包括硫酸钠、焦磷酸钠、重铬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包括过氧化异辛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发泡剂由质量份数比为8:2-6:4的正戊烷、异戊烷、石油醚组成;所述分子量调节剂包括二乙烯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C8-C12烷基硫醇、四溴化碳、甲基苯乙烯二聚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可发性共聚树脂的分子量为150000-3000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消失模铸造模型的可发性共聚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体还包括辅助剂,所述辅助剂占混合单体的0-5%,所述MMA占混合单体的65-95wt%,ST占混合单体的5-30wt%;所述辅助剂包括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造消失模铸造模型的可发性共聚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剂由质量份数比为1:1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消失模铸造模型的可发性共聚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发性共聚树脂还包括质量份数为1-1.5份的增塑剂,所述增塑剂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锁云,韩晓红,陆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余杭亚太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