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仁茂专利>正文

远近灯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4464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近灯切换装置,由一具缺口的固定片、一枢接于固定片的遮光板,以及一安装于固定片的电磁阀所组成。前述遮光板设有两第二枢座,该两第二枢座则设有供第二轴枢接的第三孔。该电磁阀则于阀轴设有能牵引第二轴的环凹槽,令第二轴中段相切的限位于环凹槽;该电磁阀则于阀轴设有能牵引第二轴的环凹槽,令第二轴中段相切的限位于该环凹槽,从而使电磁阀能以纵向运动作用遮光板呈曲弧状摆动,用以切换近光灯或远光灯使用状态,较佳地,令第二轴可沿着第三孔顺势自转,以及沿着环凹槽前后滚动因应遮光板曲弧状摆动,如此即可使整体动作更为顺畅。

Far and Near Light Switc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远近灯切换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让远近灯切换运作上更为顺畅稳定的

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便如中国台湾M438415「远近灯切换装置改良」所示般,该专利前案至少有以下问题有待克服:一、其ㄩ状套部同时限位于小径颈部两侧,在承受电磁阀纵向作用力时,令拉动件能带动遮光板摆动的启闭缺口;故而拉动件除须上、下移动外,更须同步前后位移,其位移路径呈曲弧状偏摆,而小径颈部仅能单纯从事纵向线性运动,如此一来,便造成ㄩ状套部与小径颈部之间会产生前后位移的摩擦阻力,在套部与小径颈部接触面积无法进一步缩减下,确有动作不顺畅问题,久而久的便会损及电磁阀使用寿命。二、其拉动件非规格化制品,除成本稍高外,且会增加该遮光板、拉动件与电磁阀三者间的组装困难度,故而其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乃以多年的专业经验与心得,经不断构思、创研,力力碌碌乃研发出本技术。本技术主要内容在于提供一种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一具有缺口的固定片;一枢接于固定片的遮光板,其设有两第二枢座,该第二枢座设有第三孔,该第三孔提供一第二轴枢接;以及一安装于固定片的电磁阀,其阀轴设有能牵引第二轴的环凹槽,令第二轴中段相切的限位于该环凹槽,从而使电磁阀能以纵向运动作用遮光板呈曲弧状摆动,用以切换近光灯或远光灯使用状态。所述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中:该环凹槽界定槽宽为上壁面至下壁面的距离,界定槽深为槽口至槽底的距离,槽宽可供第二轴直径对应插入,槽深大于第二轴直径,令该环凹槽的槽深具有足够余度以允许前述遮光板曲弧状摆动。所述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中:该第二轴能绕着第三孔自转以适应前述遮光板曲弧状摆动,令环凹槽的槽宽成为第二轴滚动的界面。所述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中:该电磁阀由一安装于固定片的阀本体、一组设于阀本体的阀轴,以及一安装于阀轴与阀本体间的弹簧所组成,令弹簧作用阀轴随时具有向上定位的趋势,以控制遮光板常态下处于近光灯使用状态,在电磁阀激磁时,则能驱动阀轴下移,用以切换至远光灯使用状态。所述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中:该固定片纵向的界定有对应的第一面与第二面,而缺口是由上向下凹设,固定片在缺口底缘两侧各设有突出第一面的第一枢座,两个该第一枢座同轴贯设有第一孔;该遮光板对合于缺口,令两第二枢座位于两第一枢座之间,且设有匹配第一孔的第二孔,并以第一轴穿枢该第一孔及第二孔,用以使遮光板能以第一轴为支点而摆动。所述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中:该第二孔位于第三孔与固定片的第一面之间,且第三孔位于第二枢座上方。所述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中:该两第二枢座的外侧面突设有挡光墙,该挡光墙区隔第二孔与第三孔外端。如此,本技术电磁阀通过牵引第二轴而驱动遮光板呈曲弧状摆动时,其第二轴可沿着第三孔顺势自转,以及沿着环凹槽前后滚动因应,使的足以改善上揭前案的过度摩擦情形,从而使整体动作更为顺畅,如此即可有效延长电磁阀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处于近光灯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处于远光灯使用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固定片;11第一面;12第二面;13缺口;14第一枢座;15第一孔;16结合部;20遮光板;21第二枢座;22第二孔;23第一轴;24第三孔;25第二轴;26挡光墙;30电磁阀;31阀本体;32阀轴;321环凹槽;W槽宽D槽深;3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5所示,本技术至少包括:一固定片10,其纵向的界定有对应的第一面11、第二面12,此固定片10由上向下凹设有缺口13,更在缺口13底缘两侧各延伸有突出第一面11的第一枢座14,该两第一枢座14同轴贯设有第一孔15;固定片10另在缺口13下方设有结合部16;一对合于缺口13的遮光板20,其突设有两第二枢座21,令两第二枢座21位于两第一枢座14之间,且贯设有匹配第一孔15的第二孔22,并以第一轴23贯穿该第一孔15及第二孔22,用以使遮光板20能以第一轴23为支点而摆动,进而控制车灯处于近光灯使用状态或远光灯使用状态;前述两第二枢座21另外在错开第一枢座14的上方位置,贯设有第三孔24,且控制第二孔22位于第三孔24与固定片10第一面11之间,该第三孔24则枢接有第二轴25;为防止第一枢座14、第二枢座21之间的缝细会有漏光的情形,该两第二枢座21更于外侧面突设有能遮蔽前述缝细的挡光墙26,此挡光墙26能进一步区隔第二孔22与第三孔24外端;以及一电磁阀30,其于结合部16安装有一阀本体31,此阀本体31突出固定片10第一面11,且在激磁时能驱动一阀轴32下移,此阀轴32顶缘则设有能牵引第二轴25的环凹槽321,请配合图4及图5观的,该环凹槽321界定槽宽W为上壁面至下壁面的距离,另界定槽深D为槽口至槽底的距离,令第二轴25中段相切的限位于该环凹槽321周缘,更进一步控制槽宽W可供第二轴25直径对应插入,至于槽深D则是远大于第二轴25直径,在阀轴32作用遮光板20时,令遮光板20能以第一轴23为支点而呈曲弧状摆动,在此同时,该第二轴25绕着第三孔24自转,在槽宽W限制下而于槽深D范围内来来回回滚动因应前述曲弧状摆动,从而使第二轴25与阀轴32的摩擦情形充份降低,如此即可使整体动作更为顺畅,换言之,环凹槽321的槽深D须有足够余度因应前述遮光板20曲弧状摆动,至于环凹槽321的槽宽W提供第二轴25滚动的界面;前述阀轴32与阀本体31之间则进一步安装有弹簧33,凭借该弹簧33的弹力作用,使该阀轴32及第二轴25随时具有向上定位的势,用以相对封闭缺口13,进而控制遮光板20如图4所示的处于近光灯使用状态,但是,当电磁阀30激磁阀轴32下移时,其能克服弹簧33而作动阀轴32及第二轴25向下定位,用以控制遮光板20相对开启缺口13,如图5所示的切换至远光灯使用状态。是以,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进步性:一、本技术电磁阀以纵向运动作用遮光板,此时遮光板会以第一轴为支点而呈曲弧状摆动,在此同时,安装于遮光板的第二轴也会在环凹槽内作出曲弧状摆动,特别的是,本技术第二轴可沿着第三孔顺势自转,以及沿着环凹槽前后滚动来因应该曲弧状摆动,所以确能改善上揭前案的过度摩擦情形,从而使整体动作更为顺畅,如此即可有效延长电磁阀使用寿命。二、本技术第二轴可采用规格化制品,所以成本较上揭前案拉动件更低,更重要的是,本技术遮光板、第二轴与电磁阀间的组装困难度远较上揭前案更低,所以具有符合经济效益的进步性。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一具有缺口的固定片;一枢接于固定片的遮光板,其设有两第二枢座,该第二枢座设有第三孔,该第三孔提供一第二轴枢接;以及一安装于固定片的电磁阀,其阀轴设有能牵引第二轴的环凹槽,令第二轴中段相切的限位于该环凹槽,从而使电磁阀能以纵向运动作用遮光板呈曲弧状摆动,用以切换近光灯或远光灯使用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一具有缺口的固定片;一枢接于固定片的遮光板,其设有两第二枢座,该第二枢座设有第三孔,该第三孔提供一第二轴枢接;以及一安装于固定片的电磁阀,其阀轴设有能牵引第二轴的环凹槽,令第二轴中段相切的限位于该环凹槽,从而使电磁阀能以纵向运动作用遮光板呈曲弧状摆动,用以切换近光灯或远光灯使用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凹槽界定槽宽为上壁面至下壁面的距离,界定槽深为槽口至槽底的距离,槽宽可供第二轴直径对应插入,槽深大于第二轴直径,令该环凹槽的槽深具有足够余度以允许前述遮光板曲弧状摆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轴能绕着第三孔自转以适应前述遮光板曲弧状摆动,令环凹槽的槽宽成为第二轴滚动的界面。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磁阀由一安装于固定片的阀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茂
申请(专利权)人:王仁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