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31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包括第一膜片阀、第二膜片阀、进液筒、进液管、缓冲筒、回气阀体、回气组件、控制阀块、开闭阀体、活塞组件、阀盖、阀芯管、阀头、阀座、排气组件、瓶套、第一密封波纹管和分流伞;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灌装阀与液缸分开,并通过进液管与液缸相互连通,使得液缸的直径大小不再受制于灌装阀与液缸的安装面大小,极大的降低液缸的成本及加工难度;同时能借助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排气通道内的泡沫,大大降低了吹扫成本。

An Isobaric Filling Valve Externally Installed in a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
技术介绍
传统机械式灌装阀由于成本低、维护简单而被国内广泛采用,但在高速灌装中,由于灌装头数的急剧增加,液缸的直径不断增大,导致液缸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的增加幅度尤为突出。现有的灌装阀均内置在液缸中并与液缸连成整体结构以实现等压灌装,液缸的直径增大导致灌装阀与液缸的安装面变形达不到要求,以至于造成漏气、漏水,进而导致液缸失压无法达到等压并影响灌装,只有通过高精度设备加工出来的液缸才能符合要求,因此加工难度较大;此外,现有的等压灌装阀无法除去排气通道内的泡沫,因而只能采用二氧化碳气体来进行吹扫,成本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将灌装阀与液缸分开以极大的降低液缸的成本及加工难度,并能借助压缩空气进行全面、彻底的吹扫以大大降低吹扫成本,同时还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操作难度的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包括第一膜片阀、第二膜片阀、进液筒、进液管、缓冲筒、回气阀体、回气组件、控制阀块、开闭阀体、活塞组件、阀盖、阀芯管、阀头、阀座、排气组件、瓶套、第一密封波纹管和分流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筒的上端设置有开闭阀体,所述进液筒的下端设置有阀座,所述开闭阀体的上端设置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上端设置有回气阀体,所述回气阀体的内部形成有回气腔,所述回气组件设置在回气腔的内部,所述回气阀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阀块,所述控制阀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片阀,所述阀盖设置在开闭阀体和进液筒之间,所述阀盖中穿插连接有竖直分布且可滑移的阀芯管,所述活塞组件套设在阀芯管上并设于开闭阀体的内部,所述阀座的上端开设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的下端开设有流道,所述瓶套设置在阀座的下端并设于流道的下端外侧;所述阀头套设固定在阀芯管上并设于进液腔的内部,所述阀头的下端与流道的上端相互配合;所述分流伞套设固定在阀芯管上并设于瓶套的内部;所述阀座上还设置有排气组件和两个第二膜片阀;所述第一密封波纹管套设在阀芯管上并设于进液筒的内部,所述第一密封波纹管的上端固定在阀盖的下端,所述第一密封波纹管的下端固定在阀头的上端;所述进液管的一端横向插入固定在进液筒的一侧并与进液筒的内部相互连通。优选地,所述回气组件包括升降导向套、球体、通气端头和第二密封波纹管;所述通气端头的上端嵌设在升降导向套的下端内部,所述阀芯管的上端插入固定在通气端头的下端内部,所述球体设置在升降导向套的内部并设于通气端头的上方;所述第二密封波纹管套设在阀芯管上,所述第二密封波纹管的上端固定在通气端头的下端,所述第二密封波纹管的下端固定在缓冲筒的上端。优选地,所述升降导向套的下端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开口槽,所述球体设置在第二沉孔中。优选地,所述通气端头的上端中心向外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上端中心向外形成有凸点,所述通气端头的下端中心开设有第三沉孔,所述凸台的上端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斜孔,每个所述斜孔的内端均与第三沉孔的底面相连通;所述球体的下侧贴合在凸点的上端。优选地,所述回气阀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控制阀块的外侧开设有控制阀腔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内端与控制阀腔的内壁之间开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外端与控制阀腔的底面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内端与回气腔的内壁相连通,所述第一膜片阀的阀头插入设置在控制阀腔中。优选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密封圈、弹簧和定位柱;所述活塞套设固定在阀芯管上且可活动的设置在开闭阀体的上端,所述活塞的上端插入在缓冲筒的内部,所述活塞的下端形成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设置在开闭阀体的上端内部,所述密封圈套设在阀芯管外并嵌设在活塞头的上端内部,所述密封圈的上侧与开闭阀体的上侧内壁相互配合,所述弹簧和定位柱均套设在阀芯管上,所述活塞头的下端中心向外形成有凸柱,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凸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定位柱的上端外侧,所述定位柱的下端嵌设在阀盖的上端内部。优选地,所述开闭阀体的上端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气道,对应地,所述控制阀腔的外侧开设有第二气道,所述活塞头的上端外侧开设有承压槽,所述第一气道的外端与第二气道的内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内端与承压槽相互配合。优选地,所述阀座的一侧开设有倾斜分布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两个所述第二膜片阀分别固定在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二膜片阀的阀头分别插入在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的内部,所述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之间开设有第一连通道,所述第二阀腔与进液腔之间开设有第二连通道,所述阀座的上侧开设有吹扫道,所述吹扫道与第一阀腔的底面之间开设有第三连通道,所述阀座的下侧开设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的一侧内壁与第二阀腔的一侧内壁之间开设有第四连通道。优选地,所述排气组件包括底座、排气弹簧、排气头、排气阀圈、排气阀块和气管;所述排气阀块的上侧向外形成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向上插入固定在排气腔的开口处内部,所述底座固定在排气腔的上侧内壁上,所述插接柱的上端开设有锥形沉孔,所述锥形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弧形锥孔;所述排气头设置在锥形沉孔中,所述排气弹簧的下端套设在排气头的上端外侧,所述排气弹簧的上端竖直插入在底座的下端内部,所述排气阀圈套设在排气头的下端外侧并设置在弧形锥孔中,所述排气阀块的一侧设置有气管;所述排气头的上下两端之间开设有细孔。优选地,所述排气阀块的内部开设有容积腔,所述容积腔的一侧内壁向外开设有排气道,所述气管的一端横向插入固定在排气道的外端内部,所述弧形锥孔的下端与容积腔的上侧内壁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将灌装阀与液缸分开,并通过进液管与液缸相互连通,使得液缸的直径大小不再受制于灌装阀与液缸的安装面大小,极大的降低液缸的成本及加工难度;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借助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排气通道内的泡沫,吹扫彻底、全面,无需借助二氧化碳,大大降低了吹扫成本,而且还能对灌装阀内所有物料流经的通道都进行完善的清洗;此外,本专利技术以球体堵住圆孔为灌装结束的标准,无需借助流量计来计算流量进而判断是否结束灌装,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操作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导向套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通气端头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阀座的俯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包括第一膜片阀1、第二膜片阀2、进液筒21、进液管6、缓冲筒7、回气阀体4、回气组件、控制阀块15、开闭阀体5、活塞组件、阀盖12、阀芯管13、阀头14、阀座9、排气组件、瓶套18、第一密封波纹管20和分流伞11;进液筒21的上端设置有开闭阀体5,进液筒21的下端设置有阀座9,开闭阀体5的上端设置有缓冲筒7,缓冲筒7的上端设置有回气阀体4,回气阀体4的内部形成有回气腔41,回气组件设置在回气腔41的内部,回气阀体4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阀块15,控制阀块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片阀1,阀盖12设置在开闭阀体5和进液筒21之间,阀盖12中穿插连接有竖直分布且可滑移的阀芯管13,活塞组件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包括第一膜片阀、第二膜片阀、进液筒、进液管、缓冲筒、回气阀体、回气组件、控制阀块、开闭阀体、活塞组件、阀盖、阀芯管、阀头、阀座、排气组件、瓶套、第一密封波纹管和分流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筒的上端设置有开闭阀体,所述进液筒的下端设置有阀座,所述开闭阀体的上端设置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上端设置有回气阀体,所述回气阀体的内部形成有回气腔,所述回气组件设置在回气腔的内部,所述回气阀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阀块,所述控制阀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片阀,所述阀盖设置在开闭阀体和进液筒之间,所述阀盖中穿插连接有竖直分布且可滑移的阀芯管,所述活塞组件套设在阀芯管上并设于开闭阀体的内部,所述阀座的上端开设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的下端开设有流道,所述瓶套设置在阀座的下端并设于流道的下端外侧;所述阀头套设固定在阀芯管上并设于进液腔的内部,所述阀头的下端与流道的上端相互配合;所述分流伞套设固定在阀芯管上并设于瓶套的内部;所述阀座上还设置有排气组件和两个第二膜片阀;所述第一密封波纹管套设在阀芯管上并设于进液筒的内部,所述第一密封波纹管的上端固定在阀盖的下端,所述第一密封波纹管的下端固定在阀头的上端;所述进液管的一端横向插入固定在进液筒的一侧并与进液筒的内部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包括第一膜片阀、第二膜片阀、进液筒、进液管、缓冲筒、回气阀体、回气组件、控制阀块、开闭阀体、活塞组件、阀盖、阀芯管、阀头、阀座、排气组件、瓶套、第一密封波纹管和分流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筒的上端设置有开闭阀体,所述进液筒的下端设置有阀座,所述开闭阀体的上端设置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上端设置有回气阀体,所述回气阀体的内部形成有回气腔,所述回气组件设置在回气腔的内部,所述回气阀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阀块,所述控制阀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片阀,所述阀盖设置在开闭阀体和进液筒之间,所述阀盖中穿插连接有竖直分布且可滑移的阀芯管,所述活塞组件套设在阀芯管上并设于开闭阀体的内部,所述阀座的上端开设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的下端开设有流道,所述瓶套设置在阀座的下端并设于流道的下端外侧;所述阀头套设固定在阀芯管上并设于进液腔的内部,所述阀头的下端与流道的上端相互配合;所述分流伞套设固定在阀芯管上并设于瓶套的内部;所述阀座上还设置有排气组件和两个第二膜片阀;所述第一密封波纹管套设在阀芯管上并设于进液筒的内部,所述第一密封波纹管的上端固定在阀盖的下端,所述第一密封波纹管的下端固定在阀头的上端;所述进液管的一端横向插入固定在进液筒的一侧并与进液筒的内部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组件包括升降导向套、球体、通气端头和第二密封波纹管;所述通气端头的上端嵌设在升降导向套的下端内部,所述阀芯管的上端插入固定在通气端头的下端内部,所述球体设置在升降导向套的内部并设于通气端头的上方;所述第二密封波纹管套设在阀芯管上,所述第二密封波纹管的上端固定在通气端头的下端,所述第二密封波纹管的下端固定在缓冲筒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导向套的下端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开口槽,所述球体设置在第二沉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端头的上端中心向外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上端中心向外形成有凸点,所述通气端头的下端中心开设有第三沉孔,所述凸台的上端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斜孔,每个所述斜孔的内端均与第三沉孔的底面相连通;所述球体的下侧贴合在凸点的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外置于液缸的等压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阀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控制阀块的外侧开设有控制阀腔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内端与控制阀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华张捷王晶龙争争袁丽芳唐光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辉河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