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排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25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排生产线,其机头组件和牵引装置;机头组件包括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用于输送铝型材的输送带、用于将位于输送带上的铝型材搭接于导电杆上的上料装置、用于打磨导电杆的打磨装置和用于控制夹钳将铝型材夹持于导电杆上的装夹装置;输送带上设有进料位和出料位;上料装置、打磨装置和装夹装置均布置于出料位的周侧;上料装置包括可相对基座翻转上料的夹持部件;打磨装置的顶部设有供导电杆插入于打磨装置内进行打磨的开口;装夹装置包括可往复运动于开口的夹装组件;牵引装置包括工作架及升降装置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铝材固定于导电架上的效率,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劳动力且安全系数高的优点。

An Upper Line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排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型材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排生产线。
技术介绍
在铝型材生产线中,铝型材生产必须经过氧化、着色、电泳、清洗等表面处理工艺。为了方便这些工艺操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多条铝型材按照所需间距固定于导电架(包括横梁和导电杆)上,且保持铝型材与导电杆表面接触良好,形成排状矩形架。这个过程称为上排过程。目前,上排过程大多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在车间大梁上设有一升降机组,升降机组包括左、右两台升降机,每台升降机包括支撑侧梁、升降台、升降电机,升降台包括平移机械结构、平移电机,在每个支撑侧梁旁边设有导电杆。在进行上排前,先通过工人点动控制调节升降机组将导电杆移动至所需位置。工作时,工人分站在两个支撑侧梁一侧,通过手工抬料、上料,然后人工用待卸夹钳夹紧铝型材于导电杆,逐根铝型材依次固定于垂直的导电杆,中途人工控制升降架升降,使得导电杆处在合适的高度,方便工人待卸夹钳夹持。典型的或者常见的现有技术有:公开文件CN106011967A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铝材氧化上下排设备,包括支架单元、铝材上排单元、铝材下排单元和排杆输送单元;所述的铝材上排单元包括夹紧上排机构和绑线上排机构,所述的夹紧上排机构包括上夹机头和上夹伺服升降车,所述的绑线上排机构包括绑线机头和绑线伺服升降车;所述的铝材下排单元包括夹紧下排机构和绑线下排机构,所述的夹紧下排机构包括下夹机头和下夹伺服升降车,所述的绑线下排机构包括下线机头和下线伺服升降车。另一种经典的如CN105177673A公开了一种铝型材氧化电泳自动上下排加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对正设置的空排架、上排输送架、氧化电泳着色区、下排架、下排输送架以及设置在空排架下方的自动上料机和设置在下排架下方的自动卸料机,所述的空排架和上排输送架与下排架和下排输送架之间通过自动上料机和自动卸料机可以实现往复循环,所述的氧化电泳着色区为氧化电泳区域,其设置在上排输送架与下排架之间。还有公开文件CN107723772A公开了一种铝型材阳极氧化用上料夹具,包括夹具底板,设置在所述夹具底板两端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夹具底板上并通过铝型材插入下压方式以用于对所述铝型材进行夹紧固定的夹紧单元,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并通过弹力拉动方式以用于对所述铝型材进行卡合固定的卡合单元,所述卡合单元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两个卡合板,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卡合板之间并通过弹力拉动方式以用于拉动所述卡合板对所述铝型材进行卡合固定的拉伸弹簧。再来看如US4316551A公开了一种用于对准屋顶瓦屋顶排的双排屋顶板对准夹具。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具有下边缘的带凹槽的下凸缘的第一纵向面板和适合于与第一排屋顶对准的多个凹槽。第一纵向面板还包括在其相对侧上的第二凸缘,用于与第二排瓦板的下边缘和多个第一对准栓钉抵接在其上,用于与第二排木瓦中的槽对准。固定件还包括第二纵向板,其沿着纵向轴线铰接地安装到第一纵向板上,以在固定到屋顶之后向下折叠在第二排木瓦的顶部上。第二面板具有用于与第三排木瓦的下边缘抵接的上凸缘和其上的多个第二对准栓,用于与第三排木瓦中的槽对准。第二对准销与下凸缘中的槽纵向对准。以这种方式,第二排和第三排带状件可以与第一排对齐。综上所述,经过申请人海量的检索分析得知,目前的上排过程大多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在车间大梁上设有一升降机组,升降机组包括左、右两台升降机,每台升降机包括支撑侧梁、升降台、升降电机,升降台包括平移机械结构、平移电机,在每个支撑侧梁旁边设有导电杆。在进行上排前,先通过工人点动控制调节升降机组将导电杆移动至所需位置。工作时,工人分站在两个支撑侧梁一侧,通过手工抬料、上料,然后通过铝线人工立体缠绕铝型材于导电杆,或者人工用夹钳夹紧铝型材于导电杆,逐根铝型材依次固定于垂直的导电杆,中途人工控制升降架升降,使得导电杆处在合适的高度,方便工人缠绕铝线或夹钳夹持。采用该方案的缺点是: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排管间距不均匀不易调节,不能适应不同批次不同尺寸铝材的同时固定于导电架上,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产品质量不稳定等。所以,现有的将铝型材固定于导电架上的技术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或者需要改进一种上排生产线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排生产线以解决所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排生产线,其特征是,包括机头组件和牵引装置;所述机头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输送铝型材的输送带、用于将位于所述输送带上的铝型材搭接于导电杆上的上料装置、用于打磨导电杆的打磨装置和用于控制夹钳将铝型材夹持于导电杆上的装夹装置;所述输送带上设有进料位和出料位;所述上料装置、打磨装置和装夹装置均布置于所述出料位的周侧;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可相对所述基座翻转上料的夹持部件;所述打磨装置的顶部设有供导电杆插入于所述打磨装置内进行打磨的开口;所述装夹装置包括可往复运动于所述开口的夹装组件;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机头组件旁侧的工作架及设于工作架上用于承托横梁且用于控制悬挂于横梁上的导电杆进出所述开口的升降装置组。优选的是,所述工作架上设有第一输送线组和第二输送线组;所述第一输送线组上形成有进料区,所述第二输送线组上形成有送料区;所述升降装置组包括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的始端与所述进料区衔接,其末端与所述送料区衔接;所述第一输送线组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组之间设有供横梁升降运动的升降空间。优选的是,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机架及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至少两个运行状态呈交替设置的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可相对所述第一机架运动且形成有上料路径;所述上料路径依次包括抓取型材的取料位、将型材固定于导电杆上的上料位和待抓取型材的空载位;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连接座;所述夹持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夹持部件可相对所述连接座翻转运动且形成有翻转路经;所述翻转路经的始端位于所述取料位内,末端位于所述上料位内。优选的是,所述上料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用于控制所述夹持部件往返于取料位和上料位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有驱动所述夹持部件翻转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呈立式布置且与所述开口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有若干个用于防止导电杆偏移或震动的导正组件;所述通道上还设有与所述通道内部连通的第一避空孔和第二避空孔;所述通道上设有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包括可往复穿过所述第一避空孔的抵接组件和可往复穿过所述第二避空孔的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的打磨部朝向所述抵接组件的抵接部。优选的是,所述打磨装置和所述夹装组件之间设有矫正装置;所述矫正装置包括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所述第二机架上设有可旋转抵接于导电杆的第一矫正组件;所述第三机架上设有可抵接和远离导电杆的第二矫正件组件;所述第一矫正组件和第二矫正组件绕导电杆周侧布置且形成有用于限制导电杆自由度的活动空间;所述活动空间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方。优选的是,所述装夹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沿夹钳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储夹位、上夹位和取夹位;所述储夹位内设有用于储存夹钳的储夹装置;所述储夹装置内设有存放夹钳的蓄夹位和出夹位;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排生产线,其特征是,包括机头组件和牵引装置;所述机头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输送铝型材的输送带、用于将位于所述输送带上的铝型材搭接于导电杆上的上料装置、用于打磨导电杆的打磨装置和用于控制夹钳将铝型材夹持于导电杆上的装夹装置;所述输送带上设有进料位和出料位;所述上料装置、打磨装置和装夹装置均布置于所述出料位的周侧;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可相对所述基座翻转上料的夹持部件;所述打磨装置的顶部设有供导电杆插入于所述打磨装置内进行打磨的开口;所述装夹装置包括可往复运动于所述开口的夹装组件;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机头组件旁侧的工作架及设于工作架上用于承托横梁且用于控制悬挂于横梁上的导电杆进出所述开口的升降装置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排生产线,其特征是,包括机头组件和牵引装置;所述机头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输送铝型材的输送带、用于将位于所述输送带上的铝型材搭接于导电杆上的上料装置、用于打磨导电杆的打磨装置和用于控制夹钳将铝型材夹持于导电杆上的装夹装置;所述输送带上设有进料位和出料位;所述上料装置、打磨装置和装夹装置均布置于所述出料位的周侧;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可相对所述基座翻转上料的夹持部件;所述打磨装置的顶部设有供导电杆插入于所述打磨装置内进行打磨的开口;所述装夹装置包括可往复运动于所述开口的夹装组件;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机头组件旁侧的工作架及设于工作架上用于承托横梁且用于控制悬挂于横梁上的导电杆进出所述开口的升降装置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排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工作架上设有第一输送线组和第二输送线组;所述第一输送线组上形成有进料区,所述第二输送线组上形成有送料区;所述升降装置组包括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的始端与所述进料区衔接,其末端与所述送料区衔接;所述第一输送线组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组之间设有供横梁升降运动的升降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排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机架及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至少两个运行状态呈交替设置的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可相对所述第一机架运动且形成有上料路径;所述上料路径依次包括抓取型材的取料位、将型材固定于导电杆上的上料位和待抓取型材的空载位;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连接座;所述夹持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夹持部件可相对所述连接座翻转运动且形成有翻转路经;所述翻转路经的始端位于所述取料位内,末端位于所述上料位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排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上料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用于控制所述夹持部件往返于取料位和上料位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有驱动所述夹持部件翻转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排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呈立式布置且与所述开口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有若干个用于防止导电杆偏移或震动的导正组件;所述通道上还设有与所述通道内部连通的第一避空孔和第二避空孔;所述通道上设有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包括可往复穿过所述第一避空孔的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坚马燕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盛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