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转接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420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床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转接稳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圆柱形主体连接支撑柱,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的外圆柱靠右侧位置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一稳定轴承座,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的左侧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的右侧未超出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的右侧端面,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的外圆柱面靠左侧位置设有一个同心分布的圆柱形第二稳定轴承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提高机床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机床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也降低了它的使用成本。

A Transfer Stabilization Device for NC Machine Too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机床转接稳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床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转接稳定装置。
技术介绍
机床在使用时需要通过电机进行动力供应,以此来带动机床设备的正常运行,电机结构在与机床结构连接时一般通过齿轮结构进行连接,但是齿轮结构在进行连接时的硬力比较大,在使用过程中的连接位置的磨损也比较严重,导致使用成本比较高,另外由于齿轮结构在使用时通过齿轮间相互啮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得连接位置处存在一定的间隔,长期使用后会使周围的间隙增加,导致机床的使用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机床转接稳定装置,它替换了传统的齿轮结构进行连接,能够使机床与电机连接时受硬力影响更小,并且能够使装配位置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能够有效提高机床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机床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也降低了它的使用成本,本零件的结构强度更好,在装配时的连接稳定性更好,连接紧固性更可靠,能够有效增加机床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控机床转接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主体连接支撑柱,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的外圆柱靠右侧位置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一稳定轴承座,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的左侧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的右侧未超出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的右侧端面,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的外圆柱面靠左侧位置设有一个同心分布的圆柱形第二稳定轴承座,所述第二稳定轴承座的右侧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卡合装配连接齿,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位于所述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和所述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之间,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的左侧端面中心位置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稳定装配连接柱,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的外圆柱面正前端的位置设有一个长方形装配定位连接槽,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的左侧中心位置设有一个贯穿整个零件右侧端面的圆柱形稳定连接孔,所述稳定连接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直径的四分之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稳定轴承座的尺寸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为斜齿结构,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的卡合齿方向与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的中心轴不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的左侧端面距离所述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右侧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的右侧端面距离所述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左侧端面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使机床与电机连接时受硬力影响更小,并且能够使装配位置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能够有效提高机床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机床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也降低了机床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右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主体连接支撑柱,2、第一稳定轴承座,3、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4、第二稳定轴承座,5、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6、卡合装配连接齿,7、稳定装配连接柱,8、装配定位连接槽,9、稳定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数控机床转接稳定装置,它替换了传统的齿轮结构进行连接,能够使机床与电机连接时受硬力影响更小,并且能够使装配位置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能够有效提高机床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机床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也降低了它的使用成本,本零件的结构强度更好,在装配时的连接稳定性更好,连接紧固性更可靠,能够有效增加机床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使用寿命。它包括圆柱形主体连接支撑柱1,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外圆柱靠右侧位置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一稳定轴承座2,它能够使本装置在使用时的结构稳定性更好。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2的左侧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3,能够使润滑时润滑液更容易流入到稳定轴承结构内,使轴承结构的稳定性也更好,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整体装置的使用稳定性。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2的右侧未超出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右侧端面,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外圆柱面靠左侧位置设有一个同心分布的圆柱形第二稳定轴承座4,所述第二稳定轴承座4的右侧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5,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卡合装配连接齿6,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6位于所述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3和所述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5之间,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左侧端面中心位置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稳定装配连接柱7,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7的外圆柱面正前端的位置设有一个长方形装配定位连接槽8,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7的左侧中心位置设有一个贯穿整个零件右侧端面的圆柱形稳定连接孔9,它能够使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抗疲劳强度大大提高,使零件的使用寿命更长。所述稳定连接孔9的直径小于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7直径的四分之一,确保零件主体结构的强度更可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更高。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2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稳定轴承座4的尺寸相同,使本零件在生产加工时的效率更高,并且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6为斜齿结构,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6的卡合齿方向与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中心轴不平行,在进行卡合连接使用时的连接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好的将电机与机床结构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6的左侧端面距离所述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5右侧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6的右侧端面距离所述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3左侧端面的距离,使零件的左侧位置的空间更大,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能够使整体的使用寿命更长。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机床转接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主体连接支撑柱(1),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外圆柱靠右侧位置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一稳定轴承座(2),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2)的左侧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3),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2)的右侧未超出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右侧端面,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外圆柱面靠左侧位置设有一个同心分布的圆柱形第二稳定轴承座(4),所述第二稳定轴承座(4)的右侧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5),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卡合装配连接齿(6),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6)位于所述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3)和所述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5)之间,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左侧端面中心位置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稳定装配连接柱(7),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7)的外圆柱面正前端的位置设有一个长方形装配定位连接槽(8),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7)的左侧中心位置设有一个贯穿整个零件右侧端面的圆柱形稳定连接孔(9),所述稳定连接孔(9)的直径小于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7)直径的四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床转接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主体连接支撑柱(1),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外圆柱靠右侧位置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一稳定轴承座(2),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2)的左侧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3),所述第一稳定轴承座(2)的右侧未超出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右侧端面,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外圆柱面靠左侧位置设有一个同心分布的圆柱形第二稳定轴承座(4),所述第二稳定轴承座(4)的右侧设有一个圆柱形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5),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卡合装配连接齿(6),所述卡合装配连接齿(6)位于所述第一润滑导向连接柱(3)和所述第二润滑导向连接柱(5)之间,所述主体连接支撑柱(1)的左侧端面中心位置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稳定装配连接柱(7),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7)的外圆柱面正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绍华
申请(专利权)人:兴化市祥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