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盖注塑方法及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220407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01
本申请涉及一种后盖注塑方法,在五金件放置于后模内后,先移动前模对五金件进行压制定位,然后再从侧向将行位件伸入五金件的扣位之内,最后注塑形成后盖。采用本方法制作后盖时,可以有效避开因为行位件与扣位造成干涉后,再进行合模时造成的压模缺陷。本申请方法提高了后盖的注塑生产效率,同时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Back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盖注塑方法及终端
本申请涉及终端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盖的注塑方法以及采用此后盖的终端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终端市场竞争压力的提升,终端产品的外观精致度不断提高,同时需要兼顾终端的质感和手感。后盖作为终端产品外观的重要组成元素,多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有利于终端产品的重量控制。同时,为保证后盖的整体刚度和装配精度,注塑成型的后盖通常镶嵌有金属件。金属件在后盖注塑时定位于模具之内,与后盖一体注塑成型。为了保证金属件在注塑过程中的定位准确,通常在模具合模之前,需要采用侧向伸入的行位件插入金属件预设的扣位中,来对金属件进行固持定位。但由于工艺精度难于保证,金属件扣位经常与行位件产生干涉,导致金属件的碰伤或插伤,导致修模率上升,影响生产效率。更严重的,如果合模之前没能及时发现干涉缺陷,甚至可能导致压模等重大生产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出一种后盖注塑方法,可规避因为金属件与行位件之间存在干涉而造成的压模缺陷。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盖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五金件放置于后模内;沿第一方向移动前模以压制所述五金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行位件以伸入所述五金件侧面的扣位,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注塑以形成所述后盖。其中,所述前模包括支脚和正对所述后模的第一面,所述支脚弹性连接于所述前模本体,且所述支脚穿过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后模伸出,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前模以压制所述五金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前模,以使得所述支脚与所述五金件接触;继续移动所述前模并压缩所述支脚以压制所述五金件。其中,在继续移动所述前模并压缩所述支脚以压制所述五金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移动所述前模将所述支脚压缩第一距离以压制所述五金件;在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行位件以伸入所述五金件的所述扣位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移动所述前模至与所述后模接触。其中,所述支脚为多个,多个所述支脚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内,且多个所述支脚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伸出距离相同。其中,所述支脚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弹性连接于所述前模本体,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面的距离大于等于7mm。其中,所述第二端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用于加固所述支脚对所述五金件的压制。其中,所述后模包括正对所述第一面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设有吸盘,在将所述五金件放置于所述后模内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吸盘吸附所述五金件。其中,所述行位件包括伸入部,所述伸入部伸入所述扣位以实现所述行位件伸入所述五金件的所述扣位,所述伸入部朝向所述扣位的方向设有倒角。其中,所述伸入部在伸入所述扣位后,所述倒角完全穿过所述扣位。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终端,包括采用上述后盖注塑方法制作的后盖。本申请所述后盖注塑方法通过先将前模和后模进行合模,使得所述前模和所述后模合力对所述五金件实现压制定位,然后再将行位件伸入所述五金件的所述扣位,对所述五金件完成全方位固持的方法,有效规避了因为所述行位件和所述五金件出现干涉后,造成所述五金件定位发生偏移,需要重新修模对位的缺陷。进一步,本申请注塑方法还规避了当所述行位件与所述五金件发生干涉后,因为疏忽检查,导致前模与后模在合模过程中产生压模的最大生产问题。本申请后盖注塑方法,可以提高后盖的生产效率,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本申请终端产品因为采用了本申请方法生产出的后盖,而具备了更精确的装配尺寸,以及更经济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所述后盖注塑方法的示意图;图1a是图1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图1b是图1a实施例的后续步骤示意图;图1c是图1b实施例的后续步骤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所述后盖注塑成型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所述后盖注塑方法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的后盖注塑方法。在本申请后盖100的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五金件20放置于后模40内;具体的,参见图1a,注塑的模具包括后模40和前模30,前模30和后模40为形成注塑的型腔50的主体。后模40通常指模具中保持静止不动的组件,前模30相对于后模40移动来完成合模和开模的过程。因为后模40在注塑过程中通常保持全程静止的特性,五金件20放置于后模40内,有利于控制五金件20在型腔50中的尺寸定位。S20.沿第一方向001移动前模30以压制五金件20;具体的,参见图1b,前模30沿第一方向001朝向后模40运动,以实现模具的合模和开模过程。前模30朝向后模40运动后,前模30与五金件20发生接触,前模30作用于五金件20上的压力对五金件20形成压制,进而固定了五金件20相对于整个型腔50的位置,避免五金件20相对于型腔50发生位移。S30.沿第二方向002移动行位件60以伸入五金件20侧面的扣位21,第二方向00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001;具体的,参见图1c,在垂直于第一方向001的第二方向002上,行位件60位于前模30和后模40的侧边,行位件60也为形成型腔50的一部分。行位件60一方面同时与前模30和后模40接触,以形成密封的型腔50;另一方面,行位件60伸入位于五金件20侧面的扣位21,保证扣位21相对于型腔50的位置精度。五金件20通常为薄板形状,扣位21设置于五金件20的边缘位置,扣位21相对于薄板状的五金件20多呈垂直于五金件20的方向延伸。因此扣位21多呈平行于第二方向002的状态分布于五金件20的边缘。行位件60在沿第二方向002位移的时候,能够同步穿过扣位21,对扣位21相对于型腔50的位置精度实施保障。S40.注塑以形成后盖100。本申请所要注塑得到的后盖100如图2所示。后盖100包括有本体10以及镶嵌于本体10内的五金件20。后盖100通常通过卡扣、插件等连接方式固定于终端产品的背部。五金件20包括扣位21,扣位21多为后盖100卡扣或插接于终端产品上时的连接结构。五金件20与本体10一体注塑成型,在注塑过程中,除利用前模30和后模40将五金件20压制于型腔50之内以外,在模腔50的侧面,还通过行位件60来对五金件20的扣位21进行固定,以避免薄板形状的五金件20在型腔50内发生形变,进而造成扣位21的位移,影响后盖100的装配精度。采用本申请的后盖注塑方法,相较于现有的注塑方法而言,是在前模30与五金件20接触并进行压制定位后,才移动行位件60对扣位21进行限位的。因为前模30对五金件20的压制作用,使得行位件60在与扣位21即使发生干涉,也不会造成五金件20相对于型腔50的位移,进而避免了合模过程中因为五金件20的移位而造成的压模现象,保护前模30和后模40免于损害。同时,本申请的后盖注塑方法,同样保证了五金件20在型腔50中的相对位置,包括扣位21在型腔50中的相对位置。因为注塑工序温度较高,薄板状的五金件20在前模30、后模40以及行位件60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较大限度的限制形变,保证开模后五金件20相对于本体10的位置精度,因而本申请后盖注塑方法同样提高了后盖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盖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五金件放置于后模内;沿第一方向移动前模以压制所述五金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行位件以伸入所述五金件侧面的扣位,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注塑以形成所述后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盖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五金件放置于后模内;沿第一方向移动前模以压制所述五金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行位件以伸入所述五金件侧面的扣位,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注塑以形成所述后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后盖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包括支脚和正对所述后模的第一面,所述支脚弹性连接于所述前模本体,且所述支脚穿过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后模伸出,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前模以压制所述五金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前模,以使得所述支脚与所述五金件接触;继续移动所述前模并压缩所述支脚以压制所述五金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后盖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继续移动所述前模并压缩所述支脚以压制所述五金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移动所述前模将所述支脚压缩第一距离以压制所述五金件;在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行位件以伸入所述五金件的所述扣位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移动所述前模至与所述后模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后盖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为多个,多个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江肖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