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骨搬运的电磁驱动髓内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695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骨搬运的电磁驱动髓内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自体骨端和截骨端之间的体内电磁驱动牵引机构,所述体内电磁驱动牵引机构能够在体外控制电磁场的驱动下带动搬运骨段向远离所述截骨端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体外交变电磁场通过非接触方式驱动体内髓内针内的永磁体转动,进而驱动髓内针内的丝杠旋转,丝杠旋转带动与搬运骨段连接的牵引块向远离截骨端的方向移动,使搬运骨段逐渐移动经过缺损段,最终与骨缺损端接触并通过加压实现骨愈合,待骨性愈合后将髓内针拆除即可完成骨搬运,从而实现无创、匀速牵拉截骨处骨膜,诱导骨膜成骨,实现骨骼缺损重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骨搬运的电磁驱动髓内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关于一种可用于骨搬运的电磁驱动髓内针。
技术介绍
临床外伤、感染、肿瘤等均可导致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对于邻近关节部位的大段骨缺损一般采用金属假体重建或异体骨重建,但对于骨干处(长骨中段部位)缺损,一直以来没有公认最佳的重建方法。目前,常见的方法包括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中段金属假体等,但这些方法均有着较高的失败率。对于四肢中段骨缺损,骨搬运可以达到生物重建的效果,且远期并发症较少。传统的骨搬运方法为外固定架牵拉搬运段,拉伸骨膜进而诱导骨膜成骨,最终实现缺损段的骨修复,外固定架的种类包括环形髓内针及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架是通过体外的金属或碳素连接装置,使用若干枚金属固定针固定搬运段,在截骨术后5-7天开始通过缓慢移动与体内搬运段骨固定的钢针,通过牵拉截骨处骨膜,诱导骨膜成骨,待骨膜成骨逐渐成熟,形成髓腔结构实现血运建立,再将外架及金属固定针拆除。由于骨搬运的治疗时间较长,根据缺损长度不同,患者往往需要佩戴外架数月至1-2年不等。外固定架进行骨搬运存在的首要问题是钉道感染,文献报道感染发生率为30-47%不等,且接受外架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骨搬运的电磁驱动髓内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自体骨端和截骨端之间的体内电磁驱动牵引机构(1),所述体内电磁驱动牵引机构(1)能够在体外控制电磁场的驱动下带动搬运骨段向远离所述截骨端的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骨搬运的电磁驱动髓内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自体骨端和截骨端之间的体内电磁驱动牵引机构(1),所述体内电磁驱动牵引机构(1)能够在体外控制电磁场的驱动下带动搬运骨段向远离所述截骨端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电磁驱动牵引机构(1)包括:外套筒(11),连接在所述自体骨端和截骨端之间,所述外套筒(11)上沿轴向开设一滑槽(15);永磁体(12),设置在所述外套筒(11)内,所述永磁体(12)能够在体外控制电磁场的驱动下进行旋转;线性丝杠(13),沿所述外套筒(11)的轴向转动支撑在所述外套筒(11)内,所述线性丝杠(13)的一端与所述永磁体(12)连接并可随所述永磁体(12)同步旋转;牵引块(14),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套筒(11)内并螺纹旋合在所述线性丝杠(13)上,并经所述滑槽(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涛郭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