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3688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丁香、吴茱萸等功效成分,在制备上通过水提、醇提的方式将中药中的生物碱、苷类等活性成分析出入贴,较传统粗制药粉直接入贴具有溶出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质量稳定可控的优点,同时在提取的具体操作上以及溶剂选择上从生产环境、具体成本考虑,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丁香则采用水煎多次提取的方式,简化溶剂消耗,所得脐贴应用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病患,较传统口服能缩小服用剂量,控制给药速率,使用方便卫生,且适合工厂规模化生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A umbilical patch for the treatment of mesenteric lymphadenopathy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由致病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化脓性细菌。当人体受到意外伤害或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时,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即可引起急性炎症性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结充血、水肿渗出,有凝固的淋巴液和细菌,临床表现以脐周或右下腹痛为主,腹痛呈阵发性,伴有食欲不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淋巴结炎症的治疗,西医目前尚没有能力使其病理逆转,患者只能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封闭针等来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淋巴结的中药存在极大的需求。中医认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归属于“腹痛”范畴。外邪侵袭,或内有所伤,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以温养者,均可致腹痛。该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因腹痛所涉及的脏腑以六腑居多,而“六腑以通为用”,故治疗从病因着手,从根本上治疗,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解毒散结为主,同时对症施治,从而使整体功能得以改善,增强小儿自身的机体免疫力。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并按中医理论组方配比,提供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能够在病患部位及时高效的进行给药,以达到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丁香2-5g、吴茱萸2-8g、三七3-8g、川椒2-9g、醋3-5g。优选的,所述的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丁香3g、吴茱萸6g、三七5g、川椒4g、醋4g。一种上述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吴茱萸干燥后粉碎,再将其用8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90-120分钟,之后过滤合并乙醇液,再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浓度为1-2%,静置12-24小时后析出沉淀,清水洗至中性,干燥得到吴茱萸提取物粉末;(2)取丁香干燥后加入到8-10倍质量的水中,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3小时,合并提取液之后向其中加入乙醇,静置12-24小时,离心后收集上清液,蒸发干燥至干浸膏,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3)将三七和川椒干燥打成药粉,再与步骤1、2所得粉末混合,加入醋后调成药饼,放在一次性药贴上,密封即得本专利技术脐贴。所述步骤1中乙醇回流提取时第一次乙醇溶液用量为吴茱萸粉末质量的6-8倍,第二次、第三次用量为4-5倍。所述步骤1中加氢氧化钠之前可以进行减压浓缩回收乙醇,以待再次使用。所述步骤2中加入乙醇时控制溶液的醇浓度为70-75%。所述步骤3中药饼直径控制为2cm,厚度控制为0.3cm。所述的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其使用方法为将其贴脐8-12小时即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脐贴采用丁香、吴茱萸等功效成分,在制备上通过水提、醇提的方式将中药中的生物碱、苷类等活性成分析出入贴,较传统粗制药粉直接入贴具有溶出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质量稳定可控的优点,同时在提取的具体操作上以及溶剂选择上从生产环境、具体成本考虑,其中吴茱萸采用次级溶解度的乙醇,通过不同倍数、分批次提取以获得有效成分,较高溶解度的丙酮、氯仿等大大降低成本,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丁香则采用水煎多次提取的方式,简化溶剂消耗,所得脐贴应用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病患,较传统口服能缩小服用剂量,控制给药速率,使用方便卫生,且适合工厂规模化生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丁香3g、吴茱萸6g、三七5g、川椒4g、醋4g。一种上述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吴茱萸干燥后粉碎,再将其用8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100分钟,之后过滤合并乙醇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再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浓度为1.5%,静置18小时后析出沉淀,清水洗至中性,干燥得到吴茱萸提取物粉末;(2)取丁香干燥后加入到10倍质量的水中,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之后向其中加入乙醇,控制溶液的醇浓度为75%,静置18小时,离心后收集上清液,蒸发干燥至干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备用;(3)将三七和川椒干燥打成药粉,再与步骤1、2所得粉末混合,加入醋后调成药饼,药饼直径控制为2cm,厚度控制为0.3cm,放在一次性药贴上,密封即得本专利技术脐贴。其中步骤1中乙醇回流提取时第一次乙醇溶液用量为吴茱萸粉末质量的8倍,第二次、第三次用量为5倍。使用本专利技术脐贴后90%的患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儿童治愈,10%好转。病例1:李壮壮,女,6岁,2018年9月经医院拍片确诊是肠系膜淋巴结0.6×0.9cm不等的多个肿大,用我处的脐贴,15天后再经医院拍片诊断,全部回复正常。病例2:刘某,男,8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发热、腹痛,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由于经济困难,要保守治疗,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脐贴,明显好转,继续使用2周后痊愈。病例3:冯某,男,6岁,患淋巴结肿大,同时右下腹痛,有发热、腹痛、呕吐等表现,经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本人及家人心理原因,选择保守治疗,使用本专利技术脐贴,连续使用1周后,明显好转,继续使用3周后痊愈。病例4:李某,女,5岁,患者家长述说腹部疼痛5天,伴有呕吐、腹泻、便秘等不适,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来我处治疗,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1周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3周后痊愈,半年后随访患者情况良好,未有复发。病例5:罗某,男,4岁,患者自述腹部疼痛一周,精神差,胃纳差,于2009年6月5号家属带其于妇女儿童医院进行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由于患者知道我家有处方,来我处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减轻,一个月后饮食改善,腹部疼痛消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丁香2‑5g、吴茱萸2‑8g、三七3‑8g、川椒2‑9g、醋3‑5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丁香2-5g、吴茱萸2-8g、三七3-8g、川椒2-9g、醋3-5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丁香3g、吴茱萸6g、三七5g、川椒4g、醋4g。3.一种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吴茱萸干燥后粉碎,再将其用8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90-120分钟,之后过滤合并乙醇液,再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浓度为1-2%,静置12-24小时后析出沉淀,清水洗至中性,干燥得到吴茱萸提取物粉末;(2)取丁香干燥后加入到8-10倍质量的水中,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3小时,合并提取液之后向其中加入乙醇,静置12-24小时,离心后收集上清液,蒸发干燥至干浸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志涛辛璐妤何建何念昕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元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