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蚌埠医学院专利>正文

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29443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贴剂包括:背衬层;位于所述背衬层之上的贴剂层;位于所述贴剂层之上的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包括有若干个微针,若干个所述微针均具有针柱端和针尖端,所述针柱端均固定于所述贴剂层,所述针尖端均远离所述贴剂层;所述贴剂层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第一药物、压敏胶和第一辅料;所述微针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第二药物、基材和第二辅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贴剂,其可以实现一种或多种药物的联合释放,递药效率快、生物利用度高。

Patch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领域,特别是涉及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经皮给药治疗各种疾病可追溯到上古。经皮给药的理念源于中国,在大约公元前就已有其记录。传统的经皮给药制剂包括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凝胶剂、涂膜剂、硬膏剂、巴布剂、涂剂、气雾剂、喷雾剂、泡沫剂和微型海绵剂等。而现代经皮递药系统则是贴剂。现代经皮给药系统的实施起源于美国,1979年上市的第一个贴剂产品——东莨菪碱贴剂一经出现,就以独特的优点备受医药界的关注。贴剂是指原料药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粘贴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或局部作用的薄片状制剂。贴剂的应用,使得皮肤可以作为一个全身给药的器官,在药物传递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贴剂经皮给药具有无首过效应、可持续释药、给药方便且随时可以中止给药、患者顺应性好等优势,较传统的经皮给药制剂更为方便、高效。然而贴剂也存在制约其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皮肤角质层强大的屏障作用。受该作用制约,贴剂对于很多药物的经皮递送效率极差,生物利用度不高,且递药速率较慢。这也导致贴剂适用药品范围较窄,发展缓慢,至2015年,仅有20余种药物的贴剂获准使用。尤其针对生物大分子药物,由于分子尺寸和极性的影响,无法通过传统贴剂实现有效的药物经皮递送。同时,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结构不稳定,传统口服给药的胃肠道环境和肝脏首过效应会使其失活,因此目前适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有效给药途径主要为注射给药这单一的给药途径,这也限制了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临床应用。微针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有效突破了皮肤角质层屏障,在保持经皮递药系统固有优势的同时,较好的解决了药物的经皮递释效率的难题。微针可以在角质层上形成有效的药物传递微孔,实现药物的快速有效递送;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微针的尺寸,使其避开真皮层的毛细血管的神经末梢,从而减少或者消除针刺带来的疼痛和出血,极大提高给药时的患者顺应性。可溶微针作为微针领域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将药物包载在可溶解的微针针尖部,给药后通过与皮下组织液的接触,迅速溶解从而释放药物,可以进一步实现微针给药的定量化,提高安全性。然而,可溶微针经皮给药的发展也受制。首先,微针给药过程需要手动持续的按压,使微针与皮肤组织液充分接触,此过程微针容易与皮肤分离,影响药物释放;此外,为了避开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保持微针安全、顺应性好的优势,通常微针尺寸小,载药量较低,仅适用于剂量需求小的药物,无法很好的满足较大剂量给药的需求,更无法实现多种药物的递释。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贴剂,其可以实现一种或多种药物的联合释放,同时能与皮肤有效贴合,递药效率快、生物利用度高。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贴剂,包括:背衬层;位于所述背衬层之上的贴剂层;位于所述贴剂层之上的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包括有若干个微针,若干个所述微针均具有针柱端和针尖端,所述针柱端均固定于所述贴剂层,所述针尖端均远离所述贴剂层;所述贴剂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第一药物、压敏胶和第一辅料;所述微针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第二药物、基材和第二辅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剂层和微针阵列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针柱端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贴剂层连接;所述隔离层主要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选自葡聚糖、卡波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右旋糖酐、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壳聚糖、蔗糖、淀粉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药物选自抗关节炎药物、瘢痕治疗药物、美白活性成分。优选地,抗关节炎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非甾体抗炎药、改善风湿病情药、糖皮质激素、天然药物;瘢痕治疗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曲安奈德、得宝松、倍他米松、维甲酸及其它维生素A衍生物、丹参酮、积雪草甙、雷公藤、喜树碱衍生物;美白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对苯二酚类、甲氧苯酚、类维生素A类、维生素类、甘草萃取物、α-硫辛酸、熊果苷、谷胱甘肽、果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药物选自抗关节炎药物、瘢痕治疗药物、美白活性成分。优选地,抗关节炎药物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改善风湿病情药、糖皮质激素、天然药物;瘢痕治疗药物包括但不限于A型肉毒毒素、曲安奈德、倍他米松、维甲酸及其它维生素A衍生物、丹参酮、积雪草甙、雷公藤、喜树碱衍生物、透明质酸酶、TGF-β类细胞因子;美白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对苯二酚类、甲氧苯酚、类维生素A类、维生素类、甘草萃取物、α-硫辛酸、熊果苷、谷胱甘肽、果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药物选自双氯芬酸钠、维生素C、熊果苷、水杨酸钠、二氟尼柳、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倍他米松、曲安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对苯二酚类、甲氧苯酚、α-硫辛酸、维生素C、维生素E、熊果苷、维甲酸及其它维生素A衍生物、人参总苷、黄芪甲苷、雷公藤总苷、青藤碱、雷公藤新碱、姜黄素、丹参酮、积雪草甙、喜树碱衍生物、甘草萃取物、果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双氯芬酸钠、水杨酸钠、二氟尼柳、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倍他米松、曲安奈德、丙酸倍氯米松、蜂毒肽、IL-1拮抗剂、IL-6拮抗剂、B细胞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阿贝西普、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对苯二酚类、甲氧苯酚、α-硫辛酸、维生素C、维生素E、熊果苷、维甲酸及其它维生素A衍生物、人参总苷、黄芪甲苷、雷公藤总苷、青藤碱、雷公藤新碱、姜黄素、丹参酮、积雪草甙、喜树碱衍生物、甘草萃取物、谷胱甘肽、果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敏胶选自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聚异丁烯压敏胶、聚硅氧烷压敏胶、聚甲基丙烯酸树脂压敏胶、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橡胶型压敏胶、水凝胶压敏胶及其改性衍生品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料包括增稠剂,所述增稠剂选自右旋糖酐、透明质酸、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敏胶与所述增稠剂的质量比为10:(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料包括还包括促渗剂和溶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促渗剂包括但不限于氮酮、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酸、司盘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剂选自水、乙醇、异丙醇、丙二醇、甘油、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选自葡聚糖、壳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右旋糖酐、卡波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料选自1-甲基-2吡咯烷酮、葡甲胺、氨基酸、维生素、吐温80、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泊洛沙姆、卵磷脂、甘油单油酸脂、水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针液的原料还包括稳定剂,所述稳定剂选自海藻糖、蔗糖、氨基酸、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衬层选自铝-聚酯膜、聚乙烯、聚酯-聚乙烯复合膜、聚乙烯铝-聚酯/乙烯-醋酸乙烯复合膜、聚酯-乙烯-醋酸乙烯复合膜、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膜、多层聚酯膜、聚酯EVA复合膜、无纺布、弹力布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药物选自双氯芬酸钠;所述第二药物为蜂毒肽;所述压敏胶为聚丙烯酸酯压敏胶或聚硅氧烷压敏胶;所述第一辅料包括促渗剂、增稠剂和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衬层;位于所述背衬层之上的贴剂层;位于所述贴剂层之上的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包括有若干个微针,若干个所述微针均具有针柱端和针尖端,所述针柱端均固定于所述贴剂层,所述针尖端均远离所述贴剂层;所述贴剂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第一药物、压敏胶和第一辅料;所述微针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第二药物、基材和第二辅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衬层;位于所述背衬层之上的贴剂层;位于所述贴剂层之上的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包括有若干个微针,若干个所述微针均具有针柱端和针尖端,所述针柱端均固定于所述贴剂层,所述针尖端均远离所述贴剂层;所述贴剂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第一药物、压敏胶和第一辅料;所述微针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第二药物、基材和第二辅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剂层和微针阵列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针柱端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贴剂层连接;所述隔离层主要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选自葡聚糖、卡波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右旋糖酐、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壳聚糖、蔗糖、淀粉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药物选自抗关节炎药物、瘢痕治疗药物、美白活性成分;所述第二药物选自抗关节炎药物、瘢痕治疗药物、美白活性成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药物选自双氯芬酸钠、维生素C、熊果苷、水杨酸钠、二氟尼柳、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倍他米松、曲安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对苯二酚类、甲氧苯酚、α-硫辛酸、维生素C、维生素E、熊果苷、维甲酸及其它维生素A衍生物、人参总苷、黄芪甲苷、雷公藤总苷、青藤碱、雷公藤新碱、姜黄素、丹参酮、积雪草甙、喜树碱衍生物、甘草萃取物、果酸;所述第二药物选自双氯芬酸钠、水杨酸钠、二氟尼柳、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倍他米松、曲安奈德、丙酸倍氯米松、蜂毒肽、IL-1拮抗剂、IL-6拮抗剂、B细胞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阿贝西普、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对苯二酚类、甲氧苯酚、α-硫辛酸、维生素C、维生素E、熊果苷、维甲酸及其它维生素A衍生物、人参总苷、黄芪甲苷、雷公藤总苷、青藤碱、雷公藤新碱、姜黄素、丹参酮、积雪草甙、喜树碱衍生物、甘草萃取物、谷胱甘肽、果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选自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聚异丁烯压敏胶、聚硅氧烷压敏胶、聚甲基丙烯酸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清杨伟汉马涛刘浩董智勇李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