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锻炼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在瘫痪病人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功能不全的人群中,由于缺乏锻炼,容易出现足下垂、足无法背伸等问题。此外,由于一些病人长期卧床,导致其下肢肌肉萎缩或形成深静脉血栓,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治疗方法为穿着弹力袜或使用下肢关节训练器。弹力袜无法进行主动锻炼,且弹力袜的弹性不易控制,易出现过松或过紧现象,当弹力袜过紧时,容易造成下肢及远端肌肉缺血坏死等问题。而下肢关节训练器的体积过大,穿着不便,操作繁琐,不易进行使用。此外,下肢关节训练器为被动训练装置,易出现因剧烈活动造成的肌肉拉伤、关节磨损等问题。因此,继续一种穿着方便、操作简单,便于使用者或坐或卧使用,避免造成损伤的下肢功能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转动板之间,所述支撑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转动板连接,所述转动板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进行转动;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上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地与所述支撑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转动板之间,所述支撑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转动板连接,所述转动板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进行转动;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上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地与所述支撑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部,所述转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下部,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呈“L”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上部,所述调节部件分别与所述转动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如,吴志鹏,龚海熠,蔡小攀,赵铖龙,赵越超,贾齐,王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