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64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转动板之间,所述支撑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转动板连接,所述转动板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进行转动;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上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地与所述支撑装置连接。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在转动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的支撑装置,使转动板能够轻缓地进行往复转动,带动患者的脚部进行运动,起到下肢锻炼作用;结构简单,穿着方便,患者可以在或卧或坐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A Kind of Functional Exercise Device for Lower Lim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锻炼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在瘫痪病人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功能不全的人群中,由于缺乏锻炼,容易出现足下垂、足无法背伸等问题。此外,由于一些病人长期卧床,导致其下肢肌肉萎缩或形成深静脉血栓,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治疗方法为穿着弹力袜或使用下肢关节训练器。弹力袜无法进行主动锻炼,且弹力袜的弹性不易控制,易出现过松或过紧现象,当弹力袜过紧时,容易造成下肢及远端肌肉缺血坏死等问题。而下肢关节训练器的体积过大,穿着不便,操作繁琐,不易进行使用。此外,下肢关节训练器为被动训练装置,易出现因剧烈活动造成的肌肉拉伤、关节磨损等问题。因此,继续一种穿着方便、操作简单,便于使用者或坐或卧使用,避免造成损伤的下肢功能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转动板之间,所述支撑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转动板连接,所述转动板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进行转动;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上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地与所述支撑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部,所述转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下部,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呈“L”形设置。优选地,还包括: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上部,所述调节部件分别与所述转动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为气囊;所述驱动装置为气泵,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中空管与所述支撑装置连通。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输出轴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优选地,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所述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复数个直径递减的连接环和一个连接块,复数个所述连接环呈同心圆嵌套设置,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所述复数个所述连接环的中央,复数个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45°。优选地,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角度范围0°~30°。优选地,还包括:红外放射装置,所述红外放射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内部。优选地,还包括:凸起,所述凸起为复数个,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上部。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通过设置在转动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的支撑装置,使转动板能够轻缓地进行往复转动,带动患者的脚部进行运动,起到下肢锻炼作用;结构简单,穿着方便,患者可以在或卧或坐的情况下进行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第一固定板100;第一凹槽101;第二凹槽102;转动板200;支撑装置300;限位部件400;驱动装置500;第二固定板600;调节部件700;连接部件800;连接环801;连接块802;凸起9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00、转动板200、支撑装置300、限位部件400、驱动装置500、第二固定板600、调节部件700,第一固定板100和第二固定板600呈“L”形连接,转动板200与第一固定板100转动连接,支撑装置300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00和转动板200之间,限位部件400设置在转动板200的上部,调节部件700分别与转动板200和第二固定板600连接,驱动装置500与支撑装置300连接。第一固定板100包括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第一凹槽101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00的上部,第二凹槽102设置在第一凹槽101的下部,其中,第一凹槽101用于放置转动板200,第二凹槽102用于放置支撑装置300。进一步地,第二凹槽102靠近第一固定板100的第二端设置,且第二凹槽102的尺寸小于第一凹槽101的尺寸。转动板200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板10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转动板200与第一固定板100可以是通过铰链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转轴连接。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以转动板200与第一固定板100通过转轴连接为例进行说明。进一步地,转动板200的优选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45°,更优选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0°,更优选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0°~25°,更优选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5°~20°。支撑装置300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00的第二凹槽102内,支撑装置300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00和转动板200连接。进一步地,支撑装置300为气囊。在支撑装置300充气的状态下,支撑装置300膨胀,将转动板200的第一端撑起,使转动板200绕着第一固定板100的转轴转动。在转动板200的上部设置有限位部件400,用于根据使用者的脚部调节,使患者的脚部与转动板200牢固连接。进一步地,限位部件400为带有子母贴的限位带。驱动装置500为气泵,通过中空软管与支撑装置300连接,用于对支撑装置300进行充放气操作。进一步地,驱动装置500可通过一控制终端进行控制,用于对驱动装置500的充放气的速率、充放气次数、充放气的量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控制终端可以是计算机、平板、手机等,通过蓝牙、无线网络等进行连接。第二固定板600与第一固定板100的第一端进行固定连接,形成“L”形结构,第二固定板600用于放置使用者的小腿部位。调节部件700为两个,对称地设置在转动板200的上部的两侧,每个调节部件700分别与转动板200和第二固定板600进行连接。调节部件700为弹性调节带,通过“日”字扣调节长度,用于控制转动后的转动板200与第二固定板700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转动板200过度转动的情况。具体地,在支撑装置300未充气的状态下,对调节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转动板之间,所述支撑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转动板连接,所述转动板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进行转动;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上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地与所述支撑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转动板之间,所述支撑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转动板连接,所述转动板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进行转动;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上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地与所述支撑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部,所述转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下部,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呈“L”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上部,所述调节部件分别与所述转动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如吴志鹏龚海熠蔡小攀赵铖龙赵越超贾齐王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