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寅权专利>正文

折叠式梯子用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396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使梯子的两支脚按任意角度折叠锁定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包括:铰链内侧部、铰链外侧部、设有凹槽的圆板、压靠于上述圆板的外缘面上的抵压片、角度调节杆。在与圆板轴向相连接的角度调节杆上形成有表示折叠角度的辨认标记和构成基准的基准标记,使上述的辨认标记与该基准标记相重合,这样仅通过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只动作一次就可很容易地将其折叠锁定。(*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任意的预定角度将梯子折叠锁定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一般来说,折叠式梯子用铰链不仅要连接支持梯子的两个支脚,而且还要使上述支脚按需要角度折叠。在美国专利US4666328和US4770559号中描述了这样的周知的折叠式梯子。其中,附图说明图1表示US4666328号专利。第一支脚10的一端形成有圆板12。在该圆板12的中间具有开口的孔14。以该孔14为中心在附近的两侧成对形成有第一插入孔16和靠近该插入孔16的第二插入孔18。另一方面,与第一支脚10相对应且与梯子的另一脚相连接的第二支脚20由第二外部支脚21和第二内部支脚25两个部分构成。上述第二外部支脚21一端与梯子脚连接,其另一端构成第二外侧圆板22。该第二外侧圆板22在其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圆周排列的抵压孔23。另外,与这些孔23相对应圆形动作板30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抵压孔32。圆形动作板30是这样形成的,即其一端面与第二外侧圆板22用弹簧连接,而第一抵压孔23和第二抵压孔32按一定程度相错开。另外,第二内部支脚25的一端与梯子的脚相连接,其另一端形成第二内侧圆板26。上述第二内侧圆板26的中心开孔,该孔周围形成有弹簧装置27。从该弹簧装置27开始沿轴向向上面设有薄板28,而其两端部相对中心轴对称固定于第二内侧圆板26的表面。此外,在上述薄板28的两端部附近分别形成有两个凸部29,该凸部29插入第一插入孔16中。两个凸部29中,其中一个比另一个长,这两个凸部29可穿过第一插入孔16以及与该孔相连通的第二抵压孔32和第一抵压孔23。另外,空心轴42穿过所述的第一支脚10的圆板12、第二支脚的内、外侧圆板中部,在其端部装有垫圈44,空心轴42通过连接销46与压杆40相连接。再有,连接销46的一端形成有沿一个方向伸出的凸部。该连接销46位于第二外侧圆板22和圆板12之间,通过按压、释放压杆40可使上述连接销压入第二插入孔18或脱离该孔18。因此,在由上述结构形成的铰链中通过按压压杆40便可压住与该杆40相连接的薄板28从而使上述两个凸部29脱开。这样,铰链的两支脚便可自由旋转。之后,如果达到了使用者所需要的角度,则可通过弹簧装置27恢复原状,使两个凸部29再次插入第一插入孔16中,从而使梯子按需要的角度折叠固定。但是,按图1所示的方式,现有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要通过下述的方式才能锁定,该方式为按需要角度调整与该铰链相连接的折叠式梯子的两支脚,使两个凸部29分别与和其相对应的第一插入孔16、第二抵压孔32和第一抵压孔23对齐,并将该凸部插入上述孔中。也就是说,为了使梯子按需要的角度折叠锁定,所述现有的铰链必须使凸部插入多个孔中。因此使用者必须使凸部分别与所述的所有孔对齐并使其穿过所述的所有孔。这样,为了将梯子折叠锁定就会产生操作时间过长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折叠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为了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在使由两个支脚构成的梯子按使用者所需要的角度折叠固定锁定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中,包括铰链内侧部,该铰链内侧部设有在其连接部中心附近轴向连接的第一铰链内侧部和第二铰链内侧部,该第一铰链内侧部和第二铰链内侧部一端插有梯子的一个支脚,其另一端形成有所述任意角度的至少一个止动槽;铰链外侧部,该铰链外侧部设有第一铰链外侧部和第二铰链外侧部,该第一铰链外侧部和第二铰链外侧部一端插有梯子的另一个支脚,其另一端由一对构成并与所述铰链内侧部轴向连接;设有凹槽的圆板,该圆板设置于所述的第一铰链内侧部和第二铰链内侧部之间并在中心附近与它们轴向连接,同时可自由旋转,该凹槽在其部分外缘面上形成有仅沿逆旋转方向的弯曲面;压靠于所述圆板的外缘面上的抵压片,该抵压片与朝向圆板中心附近而形成的弹性装置相连接,并且受到该弹性装置所产生的弹力的作用;角度调节杆,从所述的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中的某一个向另一个设置、并从表面沿轴向延伸的旋转轴穿过所述的第一铰链部、所述圆板和第二铰链部,并在其前端具有可防止脱离的止动片且可自由旋转,同时该角度调节杆可压靠于所述的圆板上而与该旋转轴一起旋转。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一种形式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的透视图;图3是从前方看到的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的分解透视图4是从后方看到的图3所示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的分解透视图;图5a~图5c是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在0°~180°的角度范围内折叠的动作实例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的透视图。该铰链由与梯子的两支脚相连接的铰链内侧部100和铰链外侧部150构成。该铰链内侧部100和铰链外侧部150的相应连接部用轴连接,该轴上连有角度调节杆170。另外,在上述角度调节杆170的部分外缘面形成有凹入的槽176,在与该槽相垂直的位置上的铰链外侧部150的表面上开有动作孔153。下面结合图3和图4进行详细说明。图3为从前方看到的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从后方看到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的分解透视图。铰链内侧部100由第一铰链内侧部102和第二铰链内侧部104构成。该第一铰链内侧部102的表面设有第一凸部112,与此相对应的第二铰链内侧部104的表面设有第一插入槽110。这样通过使第一凸部112插入第一插入槽110,第一铰链内侧部102和第二铰链内侧部104便可连接在一起。此外,在第一铰链内侧部102的外缘面形成有多个止动槽108。该止动槽108的个数相当于梯子折叠时的锁定角度的个数。但是由于在本图中将使用者经常使用的角度限定为0°、40°、105°、180°等四个角度,这样该止动槽108的个数便为四个。还有,第二铰链外侧部104的表面上形成有棘轮装置160。该棘轮装置160带有具有一定弹性的棘轮片162,其一端固定于第二铰链内侧部104上,其另一端呈环状弯曲。铰链外侧部150由各自独立的第一铰链外侧部152和第二铰链外侧部154连接构成。该第一铰链外侧部152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凸部157,与此相对应的第二铰链外侧部154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插入槽159。这样通过使第二凸部157插入第二插入槽159,便可将第一铰链外侧部152与第二铰链外侧部154连接起来。在铰链外侧部150的一端所形成的动作孔153朝向中心轴的方向设置。该动作孔153的内部装有抵压片140,该抵压片与受压缩的弹性装置142相连接。上述抵压片140的构成方式为其插入部分的宽度刚好使其嵌入止动槽108中。另一方面,在第一铰链内侧部102与第二铰链内侧部104之间设置有具有凹槽134的圆板130。在该圆板130的部分外缘面上形成有凹槽134。该凹槽134的一侧由弯曲面形成,其另一侧由较陡的倾斜面形成。此外,该圆板130在与第二铰链内侧部104相接触的背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有插入槽132。所述棘轮片162的环状端部插入该插入槽132中。因此,圆板130仅能沿一个方向旋转。另外,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铰链部106、圆板130和第二铰链部156基本在中心位置通过从角度调节杆170伸出的旋转轴172轴向连接。该旋转轴172通过止动片174使其端部固定不产生脱离而保持固定。再有,该旋转轴172在穿过圆板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梯子用铰链,所述铰链为使由两个支脚构成的梯子按使用者所需要的角度折叠锁定的折叠式梯子用铰链,该铰链包括:铰链内侧部,该铰链内侧部设有在其连接部中心附近轴向连接的第一铰链内侧部和第二铰链内侧部,该第一铰链内侧部和第二铰链内侧部一 端插有梯子的一个支脚,其另一端形成有上述任意角度的至少一个止动槽;铰链外侧部,该铰链外侧部设有第一铰链外侧部和第二铰链外侧部,该第一铰链外侧部和第二铰链外侧部一端插有梯子的另一个支脚,其另一端由一对构成并与所述铰链内侧部轴向连接;设 有凹槽的圆板,该圆板设置于所述的第一铰链内侧部和第二铰链内侧部之间并在中心附近与它们轴向连接,同时可自由旋转,该凹槽在其部分外缘面上形成有仅沿逆旋转方向的弯曲面;压靠于所述圆板的外缘面上的抵压片,该抵压片与朝向圆板中心附近而形成的弹性装 置相连接,并且受到所述弹性装置产生的弹力的作用;角度调节杆,从所述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中的某一个向另一个设置,并从表面沿轴向延伸的旋转轴穿过所述的第一铰链部、所述圆板和第二铰链部,在其前端具有可防止脱离的止动片且可自由旋转,同时该角度 调节杆可压靠于所述圆板上而与该旋转轴一起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英
申请(专利权)人:宋寅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