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内上下调节托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30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廊内上下调节托臂,涉及管廊预埋槽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底座、L型连接件、槽钢和C型钢,所述固定底座通过支撑板与固定底板焊接而成,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支撑板上的通孔与设置在L型连接件一侧的调节孔后配合螺母进行固定,所述L型连接件与槽钢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栓穿过连接孔与第一槽钢螺母螺接固定,所述槽钢的另一侧插接有端盖,所述C型钢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槽钢螺母,所述固定底座、L型连接件和槽钢为一体式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底板上的通孔与第二槽钢螺母螺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实现,能够调节高度及角度以适应各种管廊的安装环境,从而对电缆托盘等部件达到更好的安装放置效果,一定程度增加了施工效率与美观性。

A kind of upper and lower adjusting bracket in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内上下调节托臂
本技术涉及管廊预埋槽
,具体为一种管廊内上下调节托臂。
技术介绍
在管廊施工过程中,由于预埋槽固定不到位或者模板没有固定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经常出现预埋槽位置移动、胀模等现象,使常规托臂安装不能水平安装,托臂尾部会有向上或向下翘角的现象,会影响管廊内管线的安装固定进而导致管线的使用效率不佳,且影响外形的美观,无法根据具体施工情况来对托臂进行位置的调节,施工过程必须直接按照精确位置进行安装,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内上下调节托臂,能够调节高度及角度以适应各种管廊的安装环境,从而对电缆托盘等部件达到更好的安装放置效果,一定程度增加了施工效率与美观性。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廊内上下调节托臂,包括固定底座、L型连接件、槽钢、第一螺栓和C型钢,所述固定底座通过支撑板与固定底板焊接而成,且所述支撑板与固定底板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L型连接件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L型连接件的一侧开设有调节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支撑板上的通孔与设置在L型连接件一侧的调节孔后配合螺母进行固定,所述槽钢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槽钢螺母,所述L型连接件与槽钢的一端接触且通过第二螺栓穿过连接孔与第一槽钢螺母螺接固定,所述槽钢的另一侧插接有端盖;所述C型钢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槽钢螺母,所述固定底座、L型连接件和槽钢为一体式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底板上的通孔与第二槽钢螺母螺接固定。优选的,所述L型连接件与槽钢接触的一边设有限位边。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固定底板上的通孔均为椭圆形。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一平垫套接,穿过支撑板上的通孔后依次与第二平垫和弹垫套接。优选的,所述调节孔均为椭圆形且彼此之间角度呈相交式开设。优选的,所述C型钢通过连接件配合螺栓安装在预埋槽上。优选的,所述槽钢的一侧插接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支撑板上的通孔与调节孔均为三个。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易实现,部件之间均使用螺接、插接方式进行组装,增加了安装效率,且便于进行维护;2、通过连接件之间的通孔形状进行配合,使螺栓能够受调控进行位置偏移,进而调整整体装置的上下角度,装置本体也可通过调整槽钢螺母的位置进行高度调节,能够适应各种管廊的安装环境,从而对电缆托盘等部件达到更好的安装放置效果,一定程度增加了施工效率与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完成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C型钢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托臂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槽钢与L型连接件、固定底座连接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槽钢与L型连接件、固定底座连接时背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L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使用现有技术安装后的托臂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底座101支撑板、102固定底板、2L型连接件、201连接孔、202调节孔、203限位边、3槽钢、4第一槽钢螺母、5限位块、6端盖、7第一螺栓、8第二螺栓、9第一平垫、10第二平垫、11弹垫、12螺母、13C型钢、14连接件、15第二槽钢螺母、16预埋槽、17混凝土、18电缆托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管廊内上下调节托臂,包括固定底座1、L型连接件2、槽钢3、第一螺栓7和C型钢13,所述固定底座1通过支撑板101与固定底板102焊接而成,且所述支撑板101与固定底板102上均开设有通孔,具体的,所述支撑板101与固定底板102上的通孔均为椭圆形,具有预留空间的作用,能够使安装方式更为灵活,所述L型连接件2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201,所述L型连接件2的一侧开设有调节孔202,具体的,所述调节孔202均为椭圆形且彼此之间角度呈相交式开设,能够配合支撑板101上的通孔对槽钢3进行角度的调节,所述第一螺栓7穿过支撑板101上的通孔与设置在L型连接件2一侧的调节孔202后配合螺母12进行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一螺栓7与第一平垫9套接,穿过支撑板101上的通孔后依次与第二平垫10和弹垫11套接,弹垫11用于增大螺母和螺栓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受力时起到一定量的缓冲保护作用;平垫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分散压力,所述槽钢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槽钢螺母4,所述L型连接件2与槽钢3的一端接触且通过第二螺栓8穿过连接孔201与第一槽钢螺母4螺接固定,具体的,所述L型连接件2与槽钢3接触的一边设有限位边203,能够包裹住槽钢3,对其进行限位效果,增强了固定效果,所述槽钢3的另一侧插接有端盖6,具体的,所述槽钢3的一侧插接有限位块5,能够在完成安装后对电缆托盘18进行一定的限制与固定作用;具体的,所述第一螺栓7、支撑板101上的通孔与调节孔202均为三个,能够彼此配合进行角度的调节;所述C型钢13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槽钢螺母15,所述固定底座1、L型连接件2和槽钢3为一体式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底板102上的通孔与第二槽钢螺母15螺接固定,具体的,所述C型钢13通过连接件14配合螺栓安装在预埋槽16上,便于进行操作。工作原理:将预埋槽16与混凝土17配合施工完成后以进行后续的托臂组装工作,将L型连接件2通过第二螺栓8穿过连接孔201与设置在槽钢3一侧的第一槽钢螺母4螺接固定,此时L型连接件2一端的限位边203能够卡接包裹住槽钢3的形状,槽钢3与L型连接件2即可视为一体;将L型连接件2上的调节孔202与固定底座1上支撑板101上的通孔贴合,使用第一螺栓7穿过第一平垫9、通孔与调节孔202,此时可以手动调节L型连接件2的上下角度,向上偏移时,支撑板101内侧的第一螺栓7在椭圆形通孔内向内偏移,同时在L型连接件2上内侧的调节孔202内相对向下偏移,支撑板101外侧的第一螺栓7在椭圆形通孔内向外侧偏移,同时在L型连接件2外侧的调节孔202内相对向上偏移,此时整体结构角度呈水平偏上的状态,向下偏移角度原理也相同;之后使用第二平垫10、弹垫11套接在三个第一螺栓7的一端,使用螺母12分别将其固定,至此完成对槽钢3的角度调节与安装。将槽钢3通过固定底座1配合螺栓与C型钢13上的第二槽钢螺母15螺接,将C型钢13通过连接件14配合螺栓安装在预埋槽16上,期间调节第二槽钢螺母15的位置即可对托臂整体进行具体高度的调节,完成后安装电缆托盘18即可,槽钢3上插接有限位块5与端盖6,能够有效起到位置的限制与对电缆托盘18的固定效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内上下调节托臂,包括固定底座(1)、L型连接件(2)、槽钢(3)、第一螺栓(7)和C型钢(1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通过支撑板(101)与固定底板(102)焊接而成,且所述支撑板(101)与固定底板(102)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L型连接件(2)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201),所述L型连接件(2)的一侧开设有调节孔(202),所述第一螺栓(7)穿过支撑板(101)上的通孔与设置在L型连接件(2)一侧的调节孔(202)后配合螺母(12)进行固定,所述槽钢(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槽钢螺母(4),所述L型连接件(2)与槽钢(3)的一端接触且通过第二螺栓(8)穿过连接孔(201)与第一槽钢螺母(4)螺接固定,所述槽钢(3)的另一侧插接有端盖(6);所述C型钢(13)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槽钢螺母(15),所述固定底座(1)、L型连接件(2)和槽钢(3)为一体式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底板(102)上的通孔与第二槽钢螺母(15)螺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内上下调节托臂,包括固定底座(1)、L型连接件(2)、槽钢(3)、第一螺栓(7)和C型钢(1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通过支撑板(101)与固定底板(102)焊接而成,且所述支撑板(101)与固定底板(102)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L型连接件(2)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201),所述L型连接件(2)的一侧开设有调节孔(202),所述第一螺栓(7)穿过支撑板(101)上的通孔与设置在L型连接件(2)一侧的调节孔(202)后配合螺母(12)进行固定,所述槽钢(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槽钢螺母(4),所述L型连接件(2)与槽钢(3)的一端接触且通过第二螺栓(8)穿过连接孔(201)与第一槽钢螺母(4)螺接固定,所述槽钢(3)的另一侧插接有端盖(6);所述C型钢(13)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槽钢螺母(15),所述固定底座(1)、L型连接件(2)和槽钢(3)为一体式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底板(102)上的通孔与第二槽钢螺母(15)螺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万军代金虎刘娟张宝伟黄皇唐政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安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