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洋廷专利>正文

可调二维角度轴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29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整二维空间任一角度的轴肘装置,该轴肘装置至少是由一具多边形轴径的主轴,供二扳转结构、二连结块、二弹性元件、二活动轮肘、一固定轮肘及二固定块套合而成,可以简化组装结构及程序,确实缩短生产流程、降低制成工时,并且便利使用者操作,使调整动作更为顺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供各类机构得以达到二维关节般调整的可调式轴肘装置。目前为达成如同关节般调整角度的轴肘装置,大部份使用在生活事物上的比例相当高,如晒衣架、幼儿推车、遮阳架、躺椅、支撑架、天线撑架……等等,可被应用的层面非常普及,但是,现今所能达成预定目的的轴肘装置,其组合构件数量繁多,相对操作难度较高,同时,于制造生产上,其执行程序较多,需求较长的工时,因而成本便无法降低,再加上需要维修时,拆卸的工作亦较费时。为解决上述习用结构的缺失,达成如同关节般的可调整功效,本专利技术特别将该轴肘装置予以简化,即减少组件数量,如此一来,其制造生产作业将因此简化,而且加工工时及成本便因而减少,同时,使用者在操作上亦较为简易可行。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可调整二维空间及如同关节般随意旋动、调整的轴肘装置,其具有简化的组装结构,从而可缩短生产流程、降低制造工时,并可便利使用者操作,使调整动作更为顺畅。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二维角度轴肘装置」,该轴肘装置主要是套合于一主轴上,其至少包含有二扳转结构,其是套合于主轴两端,该扳转结构主要是由一定位轴块外缘枢接一Y型扳手,而该Y型扳手枢接于定位轴块的两枢接端,其是以偏心枢接,形成有凸轮状结构;二连结块,其是套合于上述扳转结构一侧,该连结块主要是仅可于主轴上做轴向位移,而其非接触扳转结构的另一侧,形成凸出涡轮结构;二弹性元件,其是续套于上述连结块凸出涡轮之侧;二活动轮肘,其是续套合于上述的弹性元件另一侧,其可套合且旋动、位移于主轴轴径上,同时,其与弹性元件相触的一侧内缘,设有内凹涡轮,该内凹涡轮恰可相对、啮合于连结块的凸出涡轮,将弹性元件夹合、隐藏于此二者之内,而且,该活动轮肘的外缘处,连设有数个可供套设杆状体的套管,使杆状体随活动轮肘旋动调整角度;固定轮肘,其是套合且轴向位移于主轴轴径上,而其外缘连具有定位套管,该定位套管是提供轴肘装置固定于支柱体上,再者,该固定轮肘的两侧,各向外延伸设有一轴管,此二轴管即是提供上述二活动轮肘套接;二固定块,其是套设于上述二扳转结构的外侧,使将轴肘装置固定于主轴上。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构件是于一主轴上,套合二扳转结构、二连结块、二弹性元件、二活动轮肘、一固定轮肘及二固定块,若为达到对称性,则于该主轴另一端上,亦可套设上述的组件,如此简易的组装结构,确实可简化生产流程、降低制成工时,并且便利使用者操作,使调整动作更为顺畅。本专利技术的该轴肘装置具有固定于各类机构上的定位套管及提供各类机构产生如同关节般活动的数个套管结构,该套管的活动方式是藉由固定于各类机构上的固定轮肘、与固定轮肘两侧套合的活动轮肘、与活动轮肘另一侧相对啮合的连结块、介于活动轮肘与连结块二者之间的弹性元件及控制弹性元件被挤压、还原的扳转结构所达成,即扳转结构决定活动轮肘上的套管被固定或可调整的施力元件,藉由扳转结构直接施力于连结块上,使夹合于活动轮肘与连结块之间的弹性元件因而被压缩而达到固定的效果,若扳转结构不挤压弹性元件,该连结块与活动轮肘相啮合的间隙足以令活动轮肘旋转活动,达到调整连结于活动轮肘外缘套管的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对称轴肘装置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图2是图1的组成外观图。图3A是图2单边轴肘装置放松的侧视图。图3B是图3A图的固定动作侧视图。图3C是图3B的侧视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单一轴肘装置的另一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其是本专利技术「可调二维角度轴肘装置」的对称性轴肘装置立体外观分解图及组成外观图,该轴肘装置确实为可达到如同关节般易于调整任一角度的连接结构。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轴肘装置A、B,此二者分别对称套合于同一主轴10的两侧端,而其制程主要是将一螺杆11伸入一具多边形轴径的主轴10内,并以一螺栓12先行螺合螺杆11的一端,其次,将一扳转结构13套合于主轴10上,该扳转结构13主要是由一定位轴块131外缘枢接一Y型扳手133,而该定位轴块131中心处,设有可供主轴10穿套的多边形轴孔132,其次,该Y型扳手133枢接于定位轴块131的两枢接端,其是以偏心枢接,因此,该Y型扳手133的两枢接端形成有凸轮134状的结构;再者,于套合扳转结构13后的主轴10再套合一连结块14,该连结块14的中心处亦设有形同主轴10轴径的轴孔141,使得连结块14仅可于主轴10上做轴向位移、避免旋动,其次,该连接块14非接触扳转结构13的另一侧,形成凸出涡轮142结构,该凸出涡轮142与续套合于主轴10的弹性元件15相抵触;又,依续再套合于上述弹性元件15另一侧者是为活动轮肘16,该活动轮肘16的中心处亦具有可套合且旋动、位移于主轴10轴径的轴孔161,同时,其与弹性元件15相触的一侧内缘,设有内凹涡轮163(图中未示出),该内凹涡轮163恰可相对、啮合于连结块14的凸出涡轮142,并且将弹性元件15夹合、隐藏于此二者之内,其次,该活动轮肘16的外缘处,连设有数个可供套设杆状体的套管162,而且该杆状体亦将随活动轮肘16旋动调整角度。另接续套合于上述活动轮肘16非内凹涡轮163的一侧者,是为固定轮肘17,其中心处设有可套合且轴向位移于主轴10轴径的轴孔171,而其外缘连具有定位套管172,该定位套管172是提供本专利技术轴肘装置A固定于支柱体上,再者,该固定轮肘17的两侧,自轴心处,各自外延伸有一轴管173、174,此二轴管173、174是藉由轴孔171而相互透穿,而且此二轴管173、174是分别提供上述活动轮肘16、及后续再套于主轴10上的另一活动轮肘16A套接,该活动轮肘16A结构与前一活动轮肘16相同,而其依序与弹性元件15A、连结块14A、扳转结构13A套合方式,与前述套合于固定轮肘17轴管173该侧者相同,其即是以固定轮肘17为对称分界,然而,位于固定轮肘17另一轴管174侧的扳转结构13A,其定位轴块131A的非相对于连结块14A的另一侧,具有数个盲孔,该盲孔可供数支杆20嵌设;又,上述嵌设的支杆20,皆是环设于主轴10侧缘,而其另一侧则是嵌设于另一具有盲孔的固定块18上,该固定块18中心处开设的轴孔181,其是可于主轴10的轴径上做轴向位移。又,于上述固定块18的另一侧续套接一组相对的迫紧螺帽19A及迫紧螺丝19,此二者的轴孔191A、191亦仅可于主轴10上做轴向位移,再者,于迫紧螺丝19另一侧亦设有数个盲孔,以便供数支杆20A嵌设,依此类推,于支杆20A的另一侧套设另一组轴肘装置B的结构及方式,与轴肘装置A相同,请再观图2的完成组装图所示,二轴肘装置A、B即是藉由主轴10连结成一体。请参阅图3A所示,其是单边轴肘装置B的侧视图,而且该轴肘装置B是藉由固定轮肘17A的定位套管172A套固于支柱体40上,而固定轮肘17A两侧的活动轮肘16B、16C则是可分别藉由其套管162B、162C套合杆状体30A、30的实施例,上述的轴时装置B是为放松状态,即分别套合于固定轮肘17A两侧边的扳转结构13B、13C是未向其相对的连结块14B、14C施力挤压,此时夹合、隐藏于活动轮肘16B、16C与连结块14B、14C之间的弹性元件15B、15C,皆是未被压缩的原状,而且,二扳转结构13B、13C的凸轮134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二维角度轴肘装置,该轴肘装置主要是套合于一主轴上,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二扳转结构,其是套合于主轴两端,该扳转结构主要是由一定位轴块外缘枢接一Y型扳手,而该Y型扳手枢接于定位轴块的两枢接端,其是以偏心枢接,形成有凸轮状结构; 二连结块,其是套合于上述扳转结构一侧,该连结块主要是仅可于主轴上做轴向位移,而其非接触扳转结构的另一侧,形成凸出涡轮结构;二弹性元件,其是续套于上述连结块凸出涡轮之侧;二活动轮肘,其是续套合于上述的弹性元件另一侧,其可套合且旋动、位 移于主轴轴径上,同时,其与弹性元件相触的一侧内缘,设有内凹涡轮,该内凹涡轮恰可相对、啮合于连结块的凸出涡轮,将弹性元件夹合、隐藏于此二者之内,而且,该活动轮肘的外缘处,连设有数个可供套设杆状体的套管,使杆状体随活动轮肘旋动调整角度;一固 定轮肘,其是套合且轴向位移于主轴轴径上,而其外缘连具有定位套管,该定位套管是提供轴肘装置固定于支柱体上,再者,该固定轮肘的两侧,各向外延伸设有一轴管,此二轴管即是提供上述二活动轮肘套接;二固定块,其是套设于上述二扳转结构的外侧,使将轴肘 装置固定于主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廷
申请(专利权)人:刘洋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