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拆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21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5:3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拆标签,用于粘贴在产品上。所述防拆标签包括标识部、防伪部和刀模线。所述标识部位于所述防伪部周围。所述刀模线位于所述标识部和所述防伪部之间并定义出所述标识部和所述防伪部。所述刀模线用于在打开所述产品时撕开至少部分所述标识部。通过所述刀模线,在打开产品时,粘贴在产品上的防拆标签会被破坏,并使得至少部分标识部与防拆标签分离。而售后服务商通过确认防拆标签是否完整就可以确认产品是否被客户打开过。

Anti-disassembly lab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拆标签
本申请涉及标签的
,特别涉及一种防拆标签。
技术介绍
现有的标签粘贴在产品上时,仅具备标识出厂商等信息的作用。即使将产品拆开,标签依旧可以完整地粘贴在产品的表面。将产品盖上之后,产品又可以还原为未拆开时的状态。由此工作人员并无法确认该产品是否被客户私自打开过。在后续的售后服务中,由于无法确认故障产品的问题是否是由客户私自拆装所导致的,进而造成一定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拆标签,以解决现有标签不具备防拆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拆标签,用于粘贴在产品上。所述防拆标签包括标识部、防伪部和刀模线;所述标识部位于所述防伪部周围;所述刀模线位于所述标识部和所述防伪部之间并定义出所述标识部和所述防伪部;所述刀模线用于在打开所述产品时撕开至少部分所述标识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伪部上设有防伪图标;所述标识部呈圆环形且环绕所述防伪部,或呈扇环形位于所述防伪部一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模线之间设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连接所述标识部和所述防伪部;在打开所述产品时,通过所述刀模线和所述连接区撕开部分所述标识部和部分所述防伪图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区为偶数个,且对向的所述连接区的连线经过所述防伪图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模线为切断线,所述切断线延伸并贯穿所述防拆标签;或所述刀模线为凹槽线,并延伸至所述防拆标签内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模线为间隔设置的多段同心的圆弧段。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模线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刀模线一端位于所述标识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防伪部并朝向所述防伪部的中心。在打开所述产品时,通过所述刀模线撕开部分所述标识部和部分所述防伪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伪部设有至少一条压痕线,所述压痕线贯穿所述防拆标签或设置在所述防拆标签的表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拆标签还包括至少一个凹口,所述凹口设在对应所述压痕线的防拆标签的边缘。所述凹口和所述压痕线用于定位所述防拆标签的方向。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拆标签为聚酰亚胺,其厚度为20-30微米。本申请通过防拆标签上的刀模线,在产品打开后,粘贴在产品上的防拆标签会被破坏,并使得至少部分标识部与防拆标签分离。而售后服务商通过确认防拆标签是否完整就可以确认产品是否被客户打开过。通过压痕线和刀模线的配合,工作人员可以迅速并精准地将所述防拆标签粘贴在所述产品上盖和底壳之间,以此降低由于误粘贴而导致的产品打开时标签不会被撕开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拆标签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防拆标签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防拆标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拆标签10,用以解决现有的标签无法起到防拆作用的问题。所述防拆标签10用于粘贴在产品(图未示)上,具体的,所述防拆标签10粘贴在所述产品的上盖和底壳之间,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结合并在其二者之间形成产品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用于放置驱动电路或控制组件等。例示的,所述产品可以是显示装置、电源器件、车载导航仪等。如果客户私自打开所述产品,则位于所述产品上的所述防拆标签10会被破坏。基于此,售后服务商在确定所述产品的故障问题的原因时,可以直接根据所述防拆标签10的状态来辅助确定,进而可以避免非必要的索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拆标签10包括标识部110、防伪部120和刀模线130。所述标识部110位于所述防伪部120周围。所述标识部110上可以设置有生产厂商名称或者设置有对该防拆标签10的一些警示,例如为“撕毁无效”或“请勿撕开”等。所述刀模线130位于所述标识部110和所述防伪部120之间并定义出所述标识部110和所述防伪部120。所述刀模线130用于在打开所述产品时撕开至少部分所述标识部110;以此将所述防拆标签10破坏,通过所述防拆标签10的完整程度就可以确认所述产品是否被打开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伪部120上设有防伪图标140,所述防伪图标140可以是生产厂商的标志或防伪二维码等具备显著特征的图标。所述防伪图标140涵盖所述防伪部120包括中心在内的大部分区域。如图1所示,所述标识部110可以是呈环形的形状,并且环绕所述防伪部120。如图2所示,所述标识部110也可以是呈扇环形,并且位于所述防伪部120一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模线130之间设有连接区150,所述连接区150连接所述标识部110和所述防伪部120。在打开所述产品时,所述刀模线130切分所述标识部110和所述防伪部120而使得该部分的所述标识部110和所述防伪部120分离。在拉力的持续作用下,所述标识部110从所述防拆标签10上分离,并通过所述连接区150连带将部分所述防伪部120一起从所述防拆标签10上分离。由此可以撕开部分所述防伪部120和部分所述防伪图标14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区150为偶数个,且对向的所述连接区150的连线经过所述防伪部120的中心。如图1作为例示,所述连接区150为四个,并且对称地分布在所述防伪部120的周围。其中,四个连接区150的连线可以形成一矩形,该矩形的对角线大体上都经过所述防伪部120的中心。四个所述连接区150使得所述产品在打开时,通过所述连接区150能够将所述防伪图标140分成大体相等的两部分。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防拆标签10在打开所述产品时更容易撕开,所述刀模线130可以为切断线,所述切断线延伸并贯穿所述防拆标签10。即所述切断线两侧所相对的标识部110和防伪部120在产品未打开时就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所述标识部110和所述防伪部120通过所述连接区150相连接。在所述产品打开时,此切断线结构的防拆标签10容易撕开。如图1作为例示,所述刀模线130为间隔设置的多段同心的圆弧段。此外,所述刀模线130也可以为凹槽线,并延伸至所述防拆标签10内部。即所述凹槽线没有贯穿所述防拆标签10。一方面,在打开所述产品时,此凹槽线可以使得所述防拆标签10容易撕开;另一方面,在粘贴所述防拆标签10时,不会因为工作人员施加的压力而使得所述防拆标签10的标识部110和防伪部120提前分离。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在打开所述产品时标签撕开的程度,所述防伪部120设有至少一条压痕线160,所述压痕线160贯穿所述防拆标签10。如图1所示,所述防伪部120上设有两条压痕线160,所述压痕线160交叉,进而可以为垂直配置。所述压痕线160的交点位于所述防伪部120的中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拆标签10还包括至少一个凹口170。如图1作为例示,所述凹口170大体上为内凹的圆弧形凹口。所述凹口170例示为四个并且设置在对应于所述压痕线160的标识部110的边缘。所述凹口170和所述压痕线160用于辅助工作人员定位所述防拆标签10的方向。在粘贴所述防拆标签10时,工作人员通过所述压痕线160可以迅速并精准地将所述防拆标签10粘贴在所述产品的上盖和底壳之间,所述压痕线160之一可以是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所形成的狭缝之上。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模线130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刀模线130一端位于所述标识部110,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防伪部120并朝向所述防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拆标签,用于粘贴在产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拆标签包括标识部、防伪部和刀模线;所述标识部位于所述防伪部周围;所述刀模线位于所述标识部和所述防伪部之间并定义出所述标识部和所述防伪部;所述刀模线用于在打开所述产品时撕开至少部分所述标识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拆标签,用于粘贴在产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拆标签包括标识部、防伪部和刀模线;所述标识部位于所述防伪部周围;所述刀模线位于所述标识部和所述防伪部之间并定义出所述标识部和所述防伪部;所述刀模线用于在打开所述产品时撕开至少部分所述标识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部上设有防伪图标;所述标识部呈圆环形且环绕所述防伪部,或呈扇环形位于所述防伪部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拆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模线之间设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连接所述标识部和所述防伪部;在打开所述产品时,通过所述刀模线和所述连接区撕开部分所述标识部和部分所述防伪图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拆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为偶数个,且对向的所述连接区的连线经过所述防伪图标。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拆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模线为切断线,所述切断线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昆仑江宝迪吴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