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968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驱动电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包括驱动器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驱动器组件包括驱动器外壳和底板,所述驱动器外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驱动器外壳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风管、冷却器外壳、连接管、出风管、风机和进风管;所述风机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然后空气从所述出风管吹向所述冷却风管,将所述冷却风管中的热空气向外吹动,同时所述驱动器外壳内部热的空气从所述连接管吸入到所述冷却风管中一并排出,相比较现有的驱动电源,新型的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能够加速对驱动电源的冷却,并且在保持驱动器的防水性的同时,有效的进行散热,从而延长驱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A Multi-channel Embedded LED D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
本技术属于驱动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LED灯以节能、环保等优点正逐渐替代白炽灯,由于LED灯无法直接与市电连接,其需要一个将输入的市电进行转化的驱动电源。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源转换器。目前市场上的驱动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热量,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装置大多在驱动电源的外壳设置散热片,从而进行散热,此种方法虽然能够保持驱动电源的防水防尘性,但是散热效果较差,还有的在驱动电源外壳开孔,然后使用风机将内部空气向外抽动,这样会损伤原有驱动器的防水防尘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装置大多在驱动电源的外壳设置散热片,从而进行散热,此种方法虽然能够保持驱动电源的防水防尘性,但是散热效果较差,还有的在驱动电源外壳开孔,然后使用风机将内部空气向外抽动,这样会损伤原有驱动器的防水防尘性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包括驱动器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驱动器组件包括驱动器外壳和底板,所述驱动器外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驱动器外壳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风管、冷却器外壳、连接管、出风管、风机和进风管,所述冷却风管和冷却器外壳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器外壳,所述冷却风管位于所述驱动器外壳的上方,所述冷却器外壳位于所述冷却风管的左侧,所述冷却器外壳一侧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冷却风管连通于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冷却风管的下方,所述风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器外壳,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冷却器外壳的内部,所述风机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进风管连通于所述进风口,所述风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出风管连通于所述冷却风管,所述风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风管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冷却风管之间等距分布。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冷却风管和驱动器外壳。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外侧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层。优选的,所述冷却风管的长度大于所述驱动器外壳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冷却风管设置为矩形,两个所述冷却风管之间的空隙为5厘米。优选的,所述冷却风管的内壁还设置有导热带,所述导热带设置为条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通过设置所述风机和冷却风管来实现有效的散热,在使用时,驱动器内部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冷却风管中,此时所述风机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然后空气从所述出风管吹向所述冷却风管,将所述冷却风管中的热空气向外吹动,同时所述驱动器外壳内部热的空气从所述连接管吸入到所述冷却风管中一并排出,相比较现有的驱动电源,新型的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能够加速对驱动电源的冷却,并且在保持驱动器的防水和防尘性的同时,有效的进行散热,从而延长驱动电源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冷却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器组件、11-驱动器外壳、12-底板、2-冷却组件、21-冷却风管、22-冷却器外壳、23-进风口、24-连接管、25-出风管、26-风机、27-进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包括驱动器组件1和冷却组件2,驱动器组件1包括驱动器外壳11和底板12,驱动器外壳11固定连接于底板12,驱动器外壳11位于底板12的上方,冷却组件2包括冷却风管21、冷却器外壳22、连接管24、出风管25、风机26和进风管27,冷却风管21和冷却器外壳22均固定连接于驱动器外壳11,冷却风管21位于驱动器外壳11的上方,冷却器外壳22位于冷却风管21的左侧,冷却器外壳22一侧开设有进风口23,冷却风管21连通于连接管24,连接管24位于冷却风管21的下方,风机26固定连接于冷却器外壳22,风机26位于冷却器外壳22的内部,风机26的输入端通过进风管27连通于进风口23,风机26的输出端通过出风管25连通于冷却风管21,风机26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冷却风管21来进行导热的,在使用时,驱动器内的热量通过驱动器外壳11传递到冷却风管21中,从而方便进行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风机26和冷却风管21来实现有效散热的,在使用时,在使用时,驱动器内的热量通过驱动器外壳11传递到冷却风管21中,此时风机26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口23进入,空气从进风管27吸入,然后空气从出风管25吹向冷却风管21,在空气在冷却风管21中流通时,在压强的作用下,驱动器外壳11内部的热空气从连接管24中抽入冷却风管21中,从而加速冷却,相比较现有的驱动电源,新型的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能够加速对驱动电源的冷却,并且在保持驱动器的防水和防尘性的同时,有效的进行散热,从而延长驱动电源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冷却风管21的数量为五个,五个冷却风管21之间等距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冷却风管21来进行导热的,在使用时,驱动器内的热量通过驱动器外壳11传递到冷却风管21中,从而方便进行散热。进一步的,连接管24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于冷却风管21和驱动器外壳1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连接管24来对内部的空气进行抽离的,在空气在冷却风管21中流通时,在压强的作用下,驱动器外壳11内部的热空气从连接管24中抽入冷却风管21中,从而加速冷却。进一步的,进风口23的外侧设置有滤网,滤网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滤网来对在不杂质进行过滤,在使用时,滤网对外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杂质进行风机26,同时活性炭层对水分进行吸附,防止水汽进入。进一步的,冷却风管21的长度大于驱动器外壳11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冷却风管21来传递热量的,冷却风管21的长度大于驱动器外壳11的长度,驱动器外壳11内部热量向上传递给冷却风管21,从而对驱动器外壳11内部进行散热。进一步的,冷却风管21设置为矩形,两个冷却风管21之间的空隙为5厘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空隙来进行自然冷却,在使用时,外部空气吹向冷却风管21之间的空隙,从而从外部对冷却风管21进行冷却。进一步的,冷却风管21的内壁还设置有导热带,导热带设置为条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导热带来加速散热的,在使用时,空气从冷却风管21中吹动,从而带走热量,如图4所示,条形的导热带增加空气和冷却风管21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加快速的进行冷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将设备接入外部电源,驱动器内的热量通过驱动器外壳11传递到冷却风管21中,此时风机26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口23进入,空气从进风管27吸入,然后空气从出风管25吹向冷却风管21,在空气在冷却风管21中流通时,在压强的作用下,驱动器外壳11内部的热空气从连接管24中抽入冷却风管2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器组件(1)和冷却组件(2),所述驱动器组件(1)包括驱动器外壳(11)和底板(12),所述驱动器外壳(1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2),所述驱动器外壳(11)位于所述底板(12)的上方,所述冷却组件(2)包括冷却风管(21)、冷却器外壳(22)、连接管(24)、出风管(25)、风机(26)和进风管(27),所述冷却风管(21)和冷却器外壳(22)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器外壳(11),所述冷却风管(21)位于所述驱动器外壳(11)的上方,所述冷却器外壳(22)位于所述冷却风管(21)的左侧,所述冷却器外壳(22)一侧开设有进风口(23),所述冷却风管(21)连通于所述连接管(24),所述连接管(24)位于所述冷却风管(21)的下方,所述风机(26)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器外壳(22),所述风机(26)位于所述冷却器外壳(22)的内部,所述风机(26)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进风管(27)连通于所述进风口(23),所述风机(26)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出风管(25)连通于所述冷却风管(21),所述风机(26)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嵌入式LED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器组件(1)和冷却组件(2),所述驱动器组件(1)包括驱动器外壳(11)和底板(12),所述驱动器外壳(1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2),所述驱动器外壳(11)位于所述底板(12)的上方,所述冷却组件(2)包括冷却风管(21)、冷却器外壳(22)、连接管(24)、出风管(25)、风机(26)和进风管(27),所述冷却风管(21)和冷却器外壳(22)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器外壳(11),所述冷却风管(21)位于所述驱动器外壳(11)的上方,所述冷却器外壳(22)位于所述冷却风管(21)的左侧,所述冷却器外壳(22)一侧开设有进风口(23),所述冷却风管(21)连通于所述连接管(24),所述连接管(24)位于所述冷却风管(21)的下方,所述风机(26)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器外壳(22),所述风机(26)位于所述冷却器外壳(22)的内部,所述风机(26)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进风管(27)连通于所述进风口(23),所述风机(26)的输出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杰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