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防尘双色驱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968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防尘双色驱动电源,包括电源组件和防尘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保护壳、支撑框架、固定框架、驱动电源和接线管,所述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保护壳,所述驱动电源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间,通过设置所述防尘组件,可以防止灰尘进入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散热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后,开始对所述驱动电源进行散热,通过所述防尘网可以阻止外界灰尘的进入,所述静电发生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后,使所述电极圈产生静电,从而能够将被所述防尘网阻隔在外的灰尘直接吸入所述吸附圈内表壁的凹槽内,使所述防尘网能够保持整洁,方便所述散热扇的正常散热。

A Dust-proof Dual-color Driving Power Supply for 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防尘双色驱动电源
本技术属于LED驱动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LED防尘双色驱动电源。
技术介绍
LED电源驱动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等,而LED驱动电源的输出则大多数为可随LED正向压降值变化而改变电压的DC电流源。现在人们在对LED驱动电源进行散热时多数均是采用风冷的效果,但在散热扇转动时很容易将外界的灰尘吸入到内部,造成电源的损坏,虽然有些设置了防尘罩,但由于长时间的运作,致使防尘罩上积满灰尘,使散热扇的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LED防尘双色驱动电源,旨在解决现在人们在对LED驱动电源进行散热时多数均是采用风冷的效果,但在散热扇转动时很容易将外界的灰尘吸入到内部,造成电源的损坏,虽然有些设置了防尘罩,但由于长时间的运作,致使防尘罩上积满灰尘,使散热扇的效果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ED防尘双色驱动电源,包括电源组件和防尘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保护壳、支撑框架、固定框架、驱动电源和接线管,所述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保护壳,所述驱动电源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间,所述驱动电源通过所述固定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接线管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源的左侧壁,所述接线管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防尘组件包括固定圈、防尘网、电极圈、吸附圈、散热扇和静电发生器,所述防尘网设置在所述固定圈的中间,所述防尘网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圈,所述电极圈设置在所述防尘网的前侧,所述电极圈嵌人在所述固定圈的中间,所述吸附圈设置在所述电极圈的中间,所述吸附圈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极圈,所述散热扇设置在所述固定圈的后侧,所述散热扇通过螺母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静电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散热扇的右侧,所述静电发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散热扇和所述静电发生器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极圈与所述静电发生器连接。优选的,所述接线管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所述接线管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源的左右两侧壁,且两个所述接线管分别穿透所述保护壳和所述支撑框架的左右两侧壁。优选的,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形状是外表壁设有凹槽的圆环状。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所述密封圈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接线管与所述保护壳和所述支撑框架的接触圈上。优选的,所述固定圈和所述电极圈均是圆环状设置,所述防尘网为圆形设置,且所述固定圈的后半段外表壁设置有外螺纹。优选的,所述吸附圈的形状是圆环状,且所述吸附圈的内外表壁均设置有凹槽。优选的,所述电极圈的数量是两组,另一组所述电极圈对称设置在所述保护壳的后侧壁。优选的,所述静电发生器的型号是XHJ-A22FR,该所述静电发生器同时给两个所述电极圈进行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LED防尘双色驱动电源,通过设置所述防尘组件,可以防止灰尘进入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散热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后,开始对所述驱动电源进行散热,通过所述防尘网可以阻止外界灰尘的进入,所述静电发生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后,使所述电极圈产生静电,从而能够将被所述防尘网阻隔在外的灰尘直接吸入所述吸附圈内表壁的凹槽内,使所述防尘网能够保持整洁,方便所述散热扇的正常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尘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密封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散热扇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固定框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源组件、11-保护壳、12-支撑框架、13-固定框架、14-驱动电源、15-接线管、16-密封圈、2-防尘组件、21-固定圈、22-防尘网、23-电极圈、24-吸附圈、25-散热扇、26-静电发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LED防尘双色驱动电源,包括电源组件1和防尘组件2,电源组件1包括保护壳11、支撑框架12、固定框架13、驱动电源14和接线管15,支撑框架12设置在保护壳11的内部,支撑框架12可拆卸连接于保护壳11,驱动电源14设置在支撑框架12的中间,驱动电源14通过固定框架13固定连接于支撑框架12,接线管15设置在驱动电源14的左侧壁,接线管15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源14,驱动电源1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防尘组件2包括固定圈21、防尘网22、电极圈23、吸附圈24、散热扇25和静电发生器26,防尘网22设置在固定圈21的中间,防尘网22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圈21,电极圈23设置在防尘网22的前侧,电极圈23嵌人在固定圈21的中间,吸附圈24设置在电极圈23的中间,吸附圈24可拆卸连接于电极圈23,散热扇25设置在固定圈21的后侧,散热扇25通过螺母固定连接于支撑框架12,静电发生器26设置在散热扇25的右侧,静电发生器26固定连接于支撑框架12,散热扇25和静电发生器26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极圈23与静电发生器2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电极圈23,方便吸附防尘网22上的灰尘,静电发生器26意外不断后,使电极圈23产生静电,将防尘网22上的灰尘吸入到吸附圈24内侧壁的凹槽内,之后使用者可以将吸附圈24取下进行清洗,保持防尘网22的整洁,方便散热扇25发挥正常散热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固定框架13,方便固定驱动电源14,固定框架13的前后两端均与支撑框架12固定连接,使整个驱动电源14得到固定,防止驱动电源14与连接线之间晃动,通过设置密封圈16,方便使接线管15与保护壳11和支撑框架12相对固定,防止影响到线子的连接,通过设置防尘网22,放置灰尘进入到保护壳11的内部,散热扇25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后,开设对驱动电源14进行散热,利用防尘网22,可以很好的将外界的灰尘阻隔在外,使驱动电源14不会受到灰尘的侵蚀,增加了驱动电源14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电极圈23,方便吸附防尘网22上的灰尘,静电发生器26意外不断后,使电极圈23产生静电,将防尘网22上的灰尘吸入到吸附圈24内侧壁的凹槽内,之后使用者可以将吸附圈24取下进行清洗,保持防尘网22的整洁,方便散热扇25发挥正常散热作用。进一步的,接线管15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接线管15对称设置在驱动电源14的左右两侧壁,且两个接线管15分别穿透保护壳11和支撑框架12的左右两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两个接线管15,方便驱动电源14左右两侧连接线的排线,驱动电源14左右两侧均通过连接线与外部电源和设备连接,让使用者使用时更加方便,提高了本LED驱动电源的实用性。进一步的,电源组件1还包括密封圈16,密封圈16的形状是外表壁设有凹槽的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将密封圈16套设在连接管15的外表壁后,可以使连接管15与保护壳11和支撑框架12相对固定,防止了连接管15的晃动,使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防尘双色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组件(1)和防尘组件(2),所述电源组件(1)包括保护壳(11)、支撑框架(12)、固定框架(13)、驱动电源(14)和接线管(15),所述支撑框架(12)设置在所述保护壳(11)的内部,所述支撑框架(1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保护壳(11),所述驱动电源(14)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2)的中间,所述驱动电源(14)通过所述固定框架(13)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12),所述接线管(15)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源(14)的左侧壁,所述接线管(15)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源(14),所述驱动电源(1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防尘组件(2)包括固定圈(21)、防尘网(22)、电极圈(23)、吸附圈(24)、散热扇(25)和静电发生器(26),所述防尘网(22)设置在所述固定圈(21)的中间,所述防尘网(2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圈(21),所述电极圈(23)设置在所述防尘网(22)的前侧,所述电极圈(23)嵌人在所述固定圈(21)的中间,所述吸附圈(24)设置在所述电极圈(23)的中间,所述吸附圈(2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极圈(23),所述散热扇(25)设置在所述固定圈(21)的后侧,所述散热扇(25)通过螺母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12),所述静电发生器(26)设置在所述散热扇(25)的右侧,所述静电发生器(26)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12),所述散热扇(25)和所述静电发生器(26)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极圈(23)与所述静电发生器(2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防尘双色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组件(1)和防尘组件(2),所述电源组件(1)包括保护壳(11)、支撑框架(12)、固定框架(13)、驱动电源(14)和接线管(15),所述支撑框架(12)设置在所述保护壳(11)的内部,所述支撑框架(1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保护壳(11),所述驱动电源(14)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2)的中间,所述驱动电源(14)通过所述固定框架(13)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12),所述接线管(15)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源(14)的左侧壁,所述接线管(15)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源(14),所述驱动电源(1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防尘组件(2)包括固定圈(21)、防尘网(22)、电极圈(23)、吸附圈(24)、散热扇(25)和静电发生器(26),所述防尘网(22)设置在所述固定圈(21)的中间,所述防尘网(2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圈(21),所述电极圈(23)设置在所述防尘网(22)的前侧,所述电极圈(23)嵌人在所述固定圈(21)的中间,所述吸附圈(24)设置在所述电极圈(23)的中间,所述吸附圈(2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极圈(23),所述散热扇(25)设置在所述固定圈(21)的后侧,所述散热扇(25)通过螺母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12),所述静电发生器(26)设置在所述散热扇(25)的右侧,所述静电发生器(26)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12),所述散热扇(25)和所述静电发生器(26)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极圈(23)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杰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