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旋转探测无盲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92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旋转探测无盲点装置,属于太赫兹应用领域,包括底座,太赫兹旋转平台,太赫兹探测器,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下行星轮系齿圈,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的中心设有下行星轮系齿圈轴,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上套设有一轴承,所述轴承上套设有太阳轮,所述底座与下行星轮系齿圈之间设有下行星齿轮A和下行星齿轮B,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的上端设有太赫兹旋转平台,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与底座之间设有上行星齿轮,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的上设有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所述太赫兹单元探测器的下方连接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穿过太赫兹旋转平台和上行星齿轮。

No Blind Point Device for Rotating Detection of Terahertz Unit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旋转探测无盲点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赫兹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旋转探测无盲点装置。
技术介绍
太赫兹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中存在关于融合图像增强算法搭建多核数据处理构架实现高速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其图像采集是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平台,利用多核处理器上位机开发环境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实现探测器或探测器阵列在运动平台的定制轨迹下完成X-Y平面内的扫描运动,使得单元探测器配合二维运动平台绘制空间中某一位置电磁波场分布的应用,或者N×N规模的探测器阵列独立或配合二维运动平台实现空间某一区间范围内太赫兹波束光斑成像的波束分析应用。由于太赫兹波具有极化方向,故使用传统的机械旋转平台,作为载体带动太赫兹探测器扫描时,太赫兹波与太赫兹探测器极化方向不一致时将出现扫描盲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探测无盲点的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旋转探测无盲点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旋转探测无盲点装置,包括底座,太赫兹旋转平台,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下行星轮系齿圈,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的中心设有下行星轮系齿圈轴,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上套设有一轴承,所述轴承上套设有太阳轮,所述太阳轮分上太阳轮和下太阳轮,所述底座与下行星轮系齿圈之间设有下行星齿轮A和下行星齿轮B,所述下行星齿轮B分别与下太阳轮和下行星齿轮A相啮合,所述下行星齿轮A分别与下行星齿轮B与下行星轮系齿圈相啮合,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的上端设有太赫兹旋转平台,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与底座之间设有上行星齿轮,所述上行星齿轮与上太阳轮相啮合,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的上设有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所述太赫兹单元探测器的下方连接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穿过太赫兹旋转平台和上行星齿轮。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与太赫兹旋转平台之间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下行星轮系齿圈轴通过定位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与太赫兹旋转平台通过螺钉三固定连接。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与太赫兹单元探测器之间设有垫圈,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垫圈和太赫兹单元探测器通过螺钉一相连接。所述轴承为滚针轴承。所述花键轴的中心到太赫兹旋转平台的中心的距离等于下行星轮系齿圈分度圆的半径。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外壁与底座内壁的配合公差为H7/g6。所述花键轴与太赫兹旋转平台之间的配合公差为H7/f6。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齿数与下太阳轮齿数比等于上行星齿轮行星轮齿数和上太阳轮齿数之和与上太阳轮齿数之比。本技术通过对太赫兹单元探测器的分析,调节齿轮传动比从而实现太赫兹单元探测器合理的公转与自传,保证本技术在旋转探测时太赫兹单元探测器始终朝一个方向,实现太赫兹旋转探测无盲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传动简图;图1中:1-太赫兹单元探测器,2-垫圈,3-太赫兹旋转平台,4-上行星齿轮,5-底座,6-下行星轮系齿圈,7-下行星齿轮A,8-下行星齿轮B,9-太阳轮,10-限位环,11-花键轴,12-螺钉一,13-螺钉二,14-滚针轴承,15-定位螺钉,16-螺钉三;图2中:为旋转平台转速,为太赫兹单元探测器对平台转速,为上太阳轮转速,为下行星轮系齿圈转速,为下行星齿轮A转速,为下行星齿轮B转速,为下太阳轮转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旋转探测无盲点装置,包括底座5,太赫兹旋转平台3,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所述底座5下方设有下行星轮系齿圈6,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6的中心设有下行星轮系齿圈轴,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上套设有滚针轴承14,所述滚针轴承14上套设有太阳轮9,所述太阳轮9分上太阳轮和下太阳轮,所述底座5与下行星轮系齿圈6之间设有下行星齿轮A7和下行星齿轮B8,所述下行星齿轮B8分别与下太阳轮和下行星齿轮A7相啮合,所述下行星齿轮A7分别与下行星齿轮B8与下行星轮系齿圈6相啮合,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的上端设有太赫兹旋转平台3,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与太赫兹旋转平台3之间套设有限位环10,所述限位环10与下行星轮系齿圈轴通过定位螺钉15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10与太赫兹旋转平台3通过螺钉三16固定连接,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3与底座5之间设有上行星齿轮4,所述上行星齿轮4与上太阳轮相啮合,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3上设有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3与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之间设有垫圈2,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3,垫圈2和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通过螺钉一12相连接,所述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的下方连接有花键轴11,所述花键轴11穿过太赫兹旋转平台3和上行星齿轮4,所述花键轴11的中心到太赫兹旋转平台3的中心的距离等于下行星轮系齿圈6分度圆的半径。如图2所示,太赫兹单元探测器在旋转探测时需要满足太赫兹单元探测器始终朝一个方向,故运动关系为。由运动简图(图2)可知,,。为实现,需满足,故。又因为,。故。综上,为满足太赫兹单元探测器在旋转时太赫兹单元探测器始终朝向不变,需满足的条件为下行星轮系齿圈齿数与下太阳轮齿数比等于上行星齿轮行星轮齿数和上太阳轮齿数之和与上太阳轮齿数之比:。如图2所示,其动力从下行星轮系齿圈6输入经过下行星轮A7与下行星轮B8将动力传输给太阳轮9,太阳轮9带动上行星齿轮4传动。由于下行星轮系齿圈6与太赫兹旋转平台3采用固定连接,使得两者的旋转速率相同。此时太赫兹旋转平台3也充当上行星轮系4的行星架的作用带动上行星齿轮4公转。将上行星齿轮4因公转引起的自转速度与太阳轮9传递给上行星齿轮4的转速相抵消,即能实现所需的转动要求。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6外壁与底座5内壁采用H7/g6的配合公差,目的是使下行星齿轮组齿轮啮合良好,传动稳定。所述花键轴11与太赫兹旋转平台3之间采用H7/f6的配合公差,目的是定位上行星齿轮4,使得其旋转稳定、平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旋转探测无盲点装置,包括底座(5),太赫兹旋转平台(3),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下方设有下行星轮系齿圈(6),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6)的中心设有下行星轮系齿圈轴,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上套设有一轴承,所述轴承上套设有太阳轮(9),所述太阳轮(9)分上太阳轮和下太阳轮,所述底座(5)与下行星轮系齿圈(6)之间设有下行星齿轮A(7)和下行星齿轮B(8),所述下行星齿轮B(8)分别与下太阳轮和下行星齿轮A(7)相啮合,所述下行星齿轮A(7)分别与下行星齿轮B(8)与下行星轮系齿圈(6)相啮合,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的上端设有太赫兹旋转平台(3),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3)与底座(5)之间设有上行星齿轮(4),所述上行星齿轮(4)与上太阳轮相啮合,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3)上设有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所述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的下方连接有花键轴(11),所述花键轴(11)穿过太赫兹旋转平台(3)和上行星齿轮(4)。

【技术特征摘要】
1.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旋转探测无盲点装置,包括底座(5),太赫兹旋转平台(3),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下方设有下行星轮系齿圈(6),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6)的中心设有下行星轮系齿圈轴,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上套设有一轴承,所述轴承上套设有太阳轮(9),所述太阳轮(9)分上太阳轮和下太阳轮,所述底座(5)与下行星轮系齿圈(6)之间设有下行星齿轮A(7)和下行星齿轮B(8),所述下行星齿轮B(8)分别与下太阳轮和下行星齿轮A(7)相啮合,所述下行星齿轮A(7)分别与下行星齿轮B(8)与下行星轮系齿圈(6)相啮合,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的上端设有太赫兹旋转平台(3),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3)与底座(5)之间设有上行星齿轮(4),所述上行星齿轮(4)与上太阳轮相啮合,所述太赫兹旋转平台(3)上设有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所述太赫兹单元探测器(1)的下方连接有花键轴(11),所述花键轴(11)穿过太赫兹旋转平台(3)和上行星齿轮(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单元探测器旋转探测无盲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星轮系齿圈轴与太赫兹旋转平台(3)之间套设有限位环(10),所述限位环(10)与下行星轮系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陈锐郑磊丰传方毛乐天杨巨恒顾小兴车喜林苏珣冯琪杨斌裘子禾张逸李强支丽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东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