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侧支撑轴向排汽透平机
本技术涉及透平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侧支撑轴向排汽透平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透平机组的轴的前后分别布置轴承1、汽封2,由于传统系统采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为防止进汽侧高压蒸汽漏到环境中和排汽侧空所漏进透平内(排汽侧压力通常低于大气压)采用迷宫密封。这种形式在传统的汽水循环系统中已经非常成熟,但如果应用于有机工质循环中,这种汽封形式会造成工质的泄漏,提高运行成本并带来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透平机来说最有效的提高单机功率的措施是增加排汽口。传统的透平机由于结构形式的原因增加排汽口的条件有限。如果应用于有机工质循环系统中,很难适应单机大功率的要求。现有透平机主要是在汽水循环的基础上开发的,很难直接应用于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的发电系统中,另外也有其他的一些动力机,如螺杆膨胀机、径流透平机等,由于其自身结构原因,很难适应大功率的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开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应用于ORC系统的单侧支撑轴向排汽透平机,特别是应用于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中的透平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侧支撑轴向排汽透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通过轴而安装在壳体中的透平转子,在所述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机封装置,在所轴上固定有所述的透平转子,进汽接口位于支撑轴承侧的壳体上,排汽接口位于壳体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侧支撑轴向排汽透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通过轴而安装在壳体中的透平转子,在所述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机封装置,在所轴上固定有所述的透平转子,进汽接口位于支撑轴承侧的壳体上,排汽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希栓,张奇,董兰起,袁静,贺伯君,楼剑,马延红,曹滨斌,张向辉,贺茂石,陈宝阔,王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