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制造方法、集成车载充电机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制造方法、集成车载充电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汽车制造和应用领域逐渐引入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车载电子设备(比如DC/DC变换器和集成车载充电机)呈小型化、集成化和高功率密集化的趋势。目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已实现通过市电为动力电池组充电的功能,但该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集成车载充电机在未来场景中的多样化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制造方法、集成车载充电机,用于通过控制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之间的距离L的长短,能控制漏感,进而控制耦合作用,以替代原边电感的作用,从而实现由高压动力电池为低压蓄电池充电,进而使得集成车载充电机具有多样的充电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包括原边处理电路、变压器、第一副边处理电路、第二副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边处理电路、变压器、第一副边处理电路、第二副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铁芯、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副边绕组设置于所述铁芯上;所述原边处理电路连接市电;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连接动力电池;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连接低压电池;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第一处理电路,所述第一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电能传输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副边电路形成第二处理电路,所述第二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所述原边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边处理电路、变压器、第一副边处理电路、第二副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铁芯、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副边绕组设置于所述铁芯上;所述原边处理电路连接市电;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连接动力电池;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连接低压电池;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第一处理电路,所述第一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电能传输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副边电路形成第二处理电路,所述第二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能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成反比例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w的关系式为:其中,L为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NP为所述原边绕组的匝数,MLT为单匝的平均匝长,b为所述原边绕组与绕组i的内外径之差,所述绕组i为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或所述第二副边绕组,w为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和所述第二副边绕组之间的距离L的范围为5mm-5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线圈结构为三明治绕法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处理电路包括晶体管Q1、晶体管Q2、晶体管Q3、晶体管Q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其中: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4的漏极,所述晶体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源极,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4的漏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4的源极;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端,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晶体管Q4的漏极和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包括晶体管Q5、晶体管Q6、晶体管Q7、晶体管Q8、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琦,莫光铖,吴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