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288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包括导风结构本体和导风板,导风结构本体安装在发动机下护板上,导风结构本体的出风口指向传动轴护套,导风板滑动连接在导风结构本体的进风口处。导风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导风板沿卡槽滑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发动机下护板上,位于导风结构本体的一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导风板上设有齿条部,驱动齿轮与齿条部啮合。导风板卡接在卡槽中,驱动电机工作驱动齿轮带动导风板沿卡槽滑动。在低速爬坡工况下,导风板下移与发动机下护板产生高度差形成导风,对传动轴护套进行降温。在高速工况下,导风板与发动机下护板贴合平齐,无导风现象,降低整车风阻,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A Air Conducting Device for Engine Lower Pro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外饰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
技术介绍
在整车热管理性能开发中,相关零部件的热害防护是考察的重点。在部分车型中,由于传动轴护套距发动机本体较近,且受装配及位置的影响,此处区域在低速工况下气流流动不顺畅,气流流速低,不能有效带走发动机和排气管道产生的热量,导致传动轴护套表面温度高,存在较大的热害风险。针对此情况,在发动机下护板上设计导风结构,引导发动机下护板外侧气流吹拂传动轴护套,降低其表面温度。由于要形成导风,所以要求导风结构进口位置高于下护板底部,形成落差才能有效导风。这就导致直接增大了整车迎风面积和从车头过来的气流在导风板处形成堆积,增大整车风阻。但在高速工况下,机舱内气流流动顺畅,传动轴护套无热害风险,发动机下护板导风结构对降低热害无帮助,但其导致的风阻系数增加却一直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该导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在低速爬坡工况下改善传动轴护套热害风险,又能在高速工况下有效降低整车风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包括导风结构本体和导风板,所述导风结构本体安装在发动机下护板上,导风结构本体的出风口指向传动轴护套,导风板滑动连接在导风结构本体的进风口处。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结构本体上设有卡槽,卡槽位于进风口的两侧,导风板滑动连接在卡槽上。进一步的,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导风板沿卡槽滑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发动机下护板上,位于导风结构本体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导风板上设有齿条部,驱动齿轮与齿条部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卡接在卡槽中,驱动电机工作驱动齿轮带动导风板沿卡槽滑动,导风板向远离导风结构本体的方向滑动时,导风板与发动机下护板产生高度差形成导风,使发动机下护板底部气流由进风口进入导风结构本体,再经导风结构本体上的出风口吹向传动轴护套。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卡接在卡槽中,驱动电机工作驱动齿轮带动导风板沿卡槽滑动,导风板向靠近导风结构本体的方向滑动时,导风板的底部与发动机下护板贴合平齐无导风现象,发动机下护板底部气流顺畅通过。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结构本体为壳体结构,导风板的两侧设有侧壁、底部设有底板构成与导风结构本体配合的壳体结构。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为:1、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可调节进风量且能降低风阻,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向不同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导风板的上下滑动,这样,当汽车低速行驶而需要引导气流吹拂传动轴护套时,驾驶员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转动,使得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带动导风板向下移动,直到导风板下移到最大位置,这样在导风板的主动引导作用下,气流延导风结构本体内部管道吹向传动轴护套,达到降温效果。另外,当汽车高速行驶而不需要引导气流吹拂传动轴护套时,驾驶员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反向转动,使得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带动导风板向上移动,直到导风板底部与发动机下护板平齐,这样没有导风板的阻挡,气流顺畅不会形成堆积,整车的空气阻力也就减小,最终可以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2、本技术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在低速爬坡恶劣工况下可以解决传动轴护套热害问题,而且在高速行驶工况下,还可以有效降低整车风阻。3、本技术导风板上侧壁和底板的设置,在低速行驶工况下,当导风板与发动机下护板产生高度差时有利于形成兜风;在高速工况下,当导风板的底部与发动机下护板贴合平齐时,底板与发动机下护板贴合可避免气流上窜产生风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发动机下护板导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导风结构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风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导风板下移后的效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导风板上移后的效果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发动机下护板;2、导风结构本体;21、进风口;22、卡槽;23、出风口;3、导风板;31、齿条部;32、侧壁;33、底板;4、驱动电机;41、驱动齿轮;5、传动轴护套。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包括导风结构本体2和导风板3,导风结构本体2安装在发动机下护板1上,导风结构本体2的出风口23指向传动轴护套5,导风板3滑动连接在导风结构本体2的进风口21处。在低速爬坡工况下将导风板3向下滑动,使导风板3与发动机下护板1产生高度差,形成兜风,从而形成导风现象,使发动机下护板1的底部气流进入导风结构本体2,再经导风结构本体2上的导风结构出风口23吹向传动轴护套5,达到实现给传动轴护套5降温的目的,这样便实现了低速行驶工况下对传动轴护套热风险的规避,达到性能设计要求。在高速工况下,机舱内气流流动顺畅,传动轴护套5无热害风险,此时将导风板3向下滑动,使导风板3的底部与发动机下护板1贴合平齐,从而消除导风现象,使发动机下护板1底部气流顺畅通过,这样便实现了高速行驶工况下对整车风阻的降低,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导风结构本体2上设有卡槽22,卡槽22位于进风口21的两侧,导风板3滑动连接在卡槽22上。导风结构本体2为壳体结构,导风板3的两侧设有侧壁32、底部设有底板33构成与导风结构本体2配合的壳体结构,侧壁32卡接在卡槽22中,且与卡槽22平行。导风板3上侧壁32和底板33的设置,在低速行驶工况下,当导风板3与发动机下护板1产生高度差时有利于形成兜风;在高速工况下,当导风板3的底部与发动机下护板1贴合平齐时,底板33与发动机下护板1贴合可避免气流上窜产生风阻。导风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导风板3沿卡槽22滑动的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安装在发动机下护板1上,位于导风结构本体2的一侧。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41,导风板3上设有齿条部31,驱动齿轮41与齿条部31啮合。导风板3卡接在卡槽22中,驱动电机4工作驱动齿轮41带动导风板3沿卡槽22滑动。在低速爬坡工况下,导风板3向远离导风结构本体2的方向滑动时,导风板3与发动机下护板1产生高度差形成导风,使发动机下护板1底部气流由进风口21进入导风结构本体2,再经导风结构本体2上的出风口23吹向传动轴护套5,对传动轴护套5进行降温,实现了低速行驶工况下对传动轴护套热风险的规避,达到性能设计要求。在高速工况下,导风板3向靠近导风结构本体2的方向滑动时,导风板3的底部与发动机下护板1贴合平齐,无导风现象,发动机下护板1底部气流顺畅通过,实现了高速行驶工况下对整车风阻的降低,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可调节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结构本体(2)和导风板(3),所述导风结构本体(2)安装在发动机下护板(1)上,导风结构本体(2)的出风口(23)指向传动轴护套(5),导风板(3)滑动连接在导风结构本体(2)的进风口(21)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结构本体(2)和导风板(3),所述导风结构本体(2)安装在发动机下护板(1)上,导风结构本体(2)的出风口(23)指向传动轴护套(5),导风板(3)滑动连接在导风结构本体(2)的进风口(21)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本体(2)上设有卡槽(22),卡槽(22)位于进风口(21)的两侧,导风板(3)滑动连接在卡槽(2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导风板(3)沿卡槽(22)滑动的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安装在发动机下护板(1)上,位于导风结构本体(2)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41),导风板(3)上设有齿条部(31),驱动齿轮(41)与齿条部(31)啮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导风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波石向南吴浩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